APP下载

扎根川西高原的科技特种部队

2022-10-21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绿色天府 2022年9期
关键词:青藏高原种质牦牛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在海拔3500多米的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国家牧草种子基地,一个瘦削娇巧的身影在高过人头的虉草地时隐时现,草类植物研究所所长拉下几吊草穗子一边检查,一边利落地指挥机械手:“草种已经成熟,开镰!”。种子收割机开始在基地来回穿梭,收获的场面喜人而壮观,引得路人驻足赞赏:“草科院的草就是长得好!”。刚入职不久的高原动物研究所博士和她的伙伴们正在旁边的藏绵羊原种场给杂交羊做生长测定。八月是草科院最忙碌的季节,晚上七点多,大家陆续从二农场、羊场、牦牛科技园区回到位于邛溪镇阳嘎中街的草科院本部。食堂的饭菜有些凉了,接到带队做草原样地调查的博士电话,说是遇到一个要走90公里山路的样地,现在都还在山上,不回来吃晚饭了。这就是第三代和第四代草科院科技人员在红原的一天。

立足高原的办院使命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前身为中科院成都生物所1964年设在红原县的川西北草原工作站,1978年经四川省委批准此基础上扩建而成。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建立在民族地区的省级科研机构,草科院秉持“扎根高原、立足三州、面向全省、服务全国”的办院宗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以草为主、草畜结合”的专业特色,围绕川西高原草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建设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先后承担重大科技项目450 余项,获科技成果奖励90 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 项、二等奖19 项。选育草新品种38个,挖掘登记牦牛、绵羊遗传资源5个;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70 余项,获授权专利106 件,发表论文2000 余篇,出版专著50 余部。成果在川西北乃至青藏高原地区广泛推广应用,为青藏高原生态建设、草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牧民脱贫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省草科院——国家牧草种子研发基地

扎根高原的特种部队

面对高原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教育医疗条件差带来的“引不来、留不住、家属就业难”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草科院几代领导集体用高度的战略定力和管理智慧不断发展壮大着这支特殊的高原科技队伍。全院在职人员从建所初期的63人发展到目前170 余人的规模,人员学历职称不断提升、专业结构不断完善、学术领军人才不断涌现。现有博士23人、硕士32人,研究员18人、副研究员34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后备人选1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4人、天府农业大师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部省青年科技奖4人、农业农村部青年杰出科学家1人,省先进工作者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青藏高原特色草种质资源创新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奖并入选首批全国林草科技创新团队。建院四十余年来,几代科技人员牢记使命、扎根高原、不畏艰辛,深度服务民族地区,成为川西高原乃至青藏高原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科技支撑队伍,被誉为“扎根高原的科技特种部队”。

支撑高原的创新平台

全院下设6个研究所、1个中心实验室,有色达、会东2个分院,在红原、色达、布拖等建有10 个科研基地,建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农业科学种质资源红原观测实验站、国家林业草原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草局红原长期科研基地、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红原)、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阿坝综合试验站、国家肉牛牦牛体系红原综合试验站和省草业工程技术中心、省青藏高原草食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核心育种场(省獭兔原种场)、四川省藏绵羊原种场等国家、省部级平台23个,主办有学术期刊《草学》。拥有的创新平台数量在青藏高原科研单位中名列前茅,构建了全方位支撑高原草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创新高地。

特色鲜明的学科成就

通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在国内具有特色的草种质资源创新、草地生态、牦牛、绵羊、獭兔、高原中藏药等6个优势学科。

优势突出的草种业创新。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特色草种质资源挖掘创新、新品种选育、配套技术研发,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收集保存种质资源26643份,挖掘创制新材料465份;建立了高寒牧草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育成草新品种38个,多个品种被农业农村部和四川省列为主导品种,在川西高原累计建立种子基地12.7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497万亩,增产青干草1630万吨。主持的“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在四川、西藏、青海等省区应用面积超过3000万亩,为青藏高原草原生态修复和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种业科技支撑。

专攻高寒的草地生态研究。致力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管理与退化草地修复、天然草地保护性利用与适应性管理、鼠荒地成灾机理与鼠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研究。成功选育出我国第一个国审生态草品种——阿坝硬秆仲彬草,创建了“参与式沙化草地综合治理与社区管理”新模式,构建了草原智能化鼠害监测和绿色高效鼠害防控技术体系。“裸露坡面植被恢复综合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草原毛虫病毒杀虫剂的研究、生产及在青藏高原草地的大规模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建立退化草地治理示范基地10万亩,在青藏高原地区辐射推广100余万亩,为青藏高原生态示范区建设和生态功能提升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三生融合的生态畜牧业研究。长期致力于牦牛、绵(山)羊、獭兔遗传资源挖掘评估、选育及杂交改良、生态高效牧养、草-畜平衡等研究。培育了我国首个国审獭兔新品种—川白獭兔,获国家认定登记牦牛、绵羊遗传资源5个,建立省级牦牛、藏绵羊、獭兔原种场各1个。“青藏高原牦牛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国审新品种川白獭兔培育与产业化”等3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模式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等7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青藏高原地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青藏高原种质牦牛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耳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