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10-21陈为国
陈为国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第二中心小学,福建宁德 352100)
由于以往的基础教育都以文化课教学为主要任务,因此体育田径课程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现阶段教师在组织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活动时经常会因为经验不足而出现一些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分析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迫在眉睫。
一、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一)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首要意义就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课程内容丰富,涵盖走、跑、跳跃、投掷等多个方面,学生从小学习田径项目丰富的体育知识,实际上就是参与多元锻炼的过程。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随着学生提高参与田径运动的频率和强度,自然能达成强身健体的目的,也必然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实现通过小学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
此外,小学生通过参与田径活动对体育运动的了解程度也会提升至新的层次,能够形成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体育本质上是一项技能性课程,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体育知识要以获得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为目标,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项教学要求。教师以此为依托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要不遗余力地给学生传授运动的基本方法、在运动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方式、对待体育的正确态度等知识。久而久之,小学生不断在知识和技能的熏陶下自然能形成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
二、现阶段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不高以及教师指导缺乏科学性是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最明显的两个问题,尤其是前者已经困扰师生许久。无论参与任何一项田径项目,小学生都要消耗大量体力,因此极易产生疲惫感,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学生甚至还会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这种消极的身体反应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田径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习惯于把自己放在“主导者”的位置上,一味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出发点给学生提出“必须参与课程活动”的要求,强迫他们参与田径运动项目,并未真正为学生着想。学生运动的自由受到限制,因此难以在田径学习活动中产生良好的体验,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运动的兴趣必然会降低。
三、优化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田径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小学生参与基础体育运动,让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升体育基础素养。而无论让学生参与哪一项田径项目都应该先激发他们对该项目产生兴趣,促使他们对运动内容产生好奇,这也是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意见之一。也就是说,教师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体育课堂上增添趣味化的教学元素,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以趣味情境、兴趣小组等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借助上述方式让学生的主观情绪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靠拢。伴随着兴趣不断提升,学生逐渐能主动参与体育项目。学生在自主参与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运动能力,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而如果学生发自内心地抵触参与田径项目,并且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应付”参与田径项目的行为,虽然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顺利推进,但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却仍然无法实现。这再一次提醒教师要想探究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首先应该从加强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以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为基点设计课堂导入和田径训练的有效形式,以形象化和引导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努力寻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热情的指导方法,激发他们主动锻炼的意识。由此,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积极性与日俱增,同时也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二)注重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
教师的指导方法是否科学往往直接影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指导方法契合小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那么田径教学就能按照既定的轨迹前行;反过来说,如果教师采用的指导方法不合理,那么学生不仅无法熟练掌握田径技能,甚至很可能会造成身体上的损伤。因此要想探究优化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策略,教师还应该注重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全面分析小学生真实的运动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据此制定详细的指导方案,以此提升田径教学的有效性。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先学习“什么是科学的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指导方法”再合理加以运用。教师科学指导小学田径体育教学应该适应学生运动机能的发展规律,尊重他们身心成长的一般规律,充分考虑小学生运动强度的承受能力,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为了规避“拔苗助长”等问题,防止让身体各项机能发展尚不成熟的学生做各种高强度的运动,教师要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础上调整课程结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避免学生在参与不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时受伤。对于组织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基于上述立场出发,结合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设计课程。
(三)合理利用信息教学手段
对于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来说,给学生示范介绍项目内容和运动动作十分关键,往往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正确参与课程活动并准确掌握运动技能。为了有效落实这项工作,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要以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如微课教学、在线远程授课、白板交互示范等,让学生接触更丰富且直观的田径知识,促使他们在动画视频或模拟技术视频的指导下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要点,并在训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田径能力。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这个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有些教师习惯于直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田径练习,并没有提前给学生介绍田径项目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导致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盲目且缺乏科学性,阻碍了他们有效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还有一部分教师在示范动作时习惯采用亲身示范的方法,导致站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观察和模仿示范动作存在差异,一些距离教师较远的学生无法准确理解运动的动作,最终导致田径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面对这个问题,教师更应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田径教学的具体内容以及小学生的综合实力打造契合学生发展规律的信息化体育课堂,构建动态化的田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渠道展示田径运动的画面和项目活动的基本动作,让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态学习环境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尤其是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直观观察和模仿运动的动作,可以实现从抽象到形象、从远距离到近距离学习技巧性动作,从而更标准地完成项目运动,更清晰地掌握常规动作,收获也会更丰富。借助这种方式,小学生能够有效突破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也能更了解田径运动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背景。
(四)适当设计田径游戏活动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共性,将游戏化元素融入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活动同样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教学成效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在游戏环境中小学生更加放松,不再像以往那样在田径课堂上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反而可以降低他们学习的压力,让他们更能感受到田径运动的乐趣。这种变化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田径课程活动,促进田径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开展。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构建趣味课堂、设计游戏化田径项目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是为了满足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注意把控游戏的教育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兼具教育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田径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情绪不断增强,他们主动探索教学难点、自主展开训练的热情也会逐步增强。然而目前部分教师设计的田径体育游戏存在缺乏教育意义的问题,他们习惯于按照自身的喜好组织游戏,没有充分考虑游戏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什么、能够在提高田径教学的有效性方面发挥哪些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必须做出调整,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运动的需要,以分析学生日常游戏的行为习惯为构建趣味田径课堂的前提。教师可以先观察学生日常爱玩的游戏,再根据他们的喜好融入田径教学内容设计游戏,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根据学习的需要设计游戏。在学生自己设计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他们围绕自己尚未掌握的田径项目运动技能设计游戏。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参与自主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运动体验,二来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加强探究田径体育技能以及练习核心动作,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主动运动的意识与体育技能应用素养。再者,为了保证田径游戏顺利展开,教师也要提前设定游戏标准,让学生明确自己通过参与游戏要达成的学习效果,进而强化田径游戏活动的有效性。
(五)提高技能训练培养力度
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活动之所以会出现不理想的结果,还与学生技能训练不足有关,熟练的田径技能能提高训练的效率,相反就会降低学生训练的实效性。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探究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新策略可以尝试提高技能训练的力度,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技能训练,鼓励他们在训练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田径技能,通过制定翔实的训练计划、严格的训练标准以及激励式的训练方案等方式让学生受到正向的激励。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练习和展示技能的过程中反思自身的不足,以反思促进其调整和成长。然而现阶段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只是简单给学生讲解田径运动知识,没有主动带领他们参与大量技能训练活动,更没有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应用运动技能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不仅难以提升技能素养,甚至还会形成“不需要专门锻炼田径运动技能、知道不同的田径项目都是什么就可以了”的错误认识,这对发展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和素养均大为不利。因此,要想探究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策略,教师势必要提高技能训练和培养的力度,根据田径训练的真实情况以及小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训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技术要点。同时,教师也要加强监督学生运用技能完成运动任务的过程,以训练评价表等为载体约束学生的训练行为。通过上述方式,学生的田径技能会逐渐熟练,自然能够增强田径教学的效果。
(六)定期组织田径运动比赛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意识,而正确的竞争意识是体育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正确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设计教学活动,田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教师优化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活动可以选择组织田径比赛,以竞赛的形式激活学生的胜负欲望,让他们主动展开学习和训练。简单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情况组织比赛,邀请他们自愿参与运动比赛,以公平、合理的评分规则评选出获胜方并给予奖励。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设计“分组”形式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田径比赛。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他们不仅能够通过参与比赛提高基础田径能力,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的素养,理解体育运动团队竞争的精神。但是现阶段在小学体育课堂上组织田径比赛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虽然组织了比赛活动,却没有严格按照体育精神设定科学、公平的评分规则,导致有些学生为了赢得比赛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影响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与健康的体育精神。为了规避这个问题,教师在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同时还应该明确不同田径项目比赛的评分方式,通过制定田径比赛的评分准则让学生在公平、公正和公开的教学环境中强化自身的体育精神和公平竞争的意识,进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田径比赛活动的欲望,如此体育教师也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发挥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现阶段学生参与田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指导也缺乏科学性,无形中阻碍了发挥田径教学的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融入游戏化元素、竞争元素、信息技术等方法优化课程模式,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技能训练力度的前提下吸引小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