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如何帮助幼儿面对学习转折

2022-10-21江苏句容市黄梅街道石狮中心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幼小家长幼儿

◇张 璇 陈 云(江苏:句容市黄梅街道石狮中心幼儿园)

如果说幼儿园是孩子踏上集体生活的第一步,那么小学便是孩子真正学会独立生活的第一课。家长应当怎样帮助孩子面对这一次重大学习转折呢?幼儿如何更好地适应从宽松活泼、生活区域功能齐全的幼儿园环境到严谨规范、教室功能单一的小学环境,从以游戏为主学习方式到有任务、有压力的系统学科学习,从弹性的作息到40 分钟固定的听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呢?作为家长又应当如何去引导和落实呢?

一、减少知识的灌输,培养幼儿会思考、会观察、会探究的能力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最担忧的不是心理和生活上的适应,而是小学的学习课程。因此,我们在落实幼小衔接工作中,被问及最多的便是“没有识字量幼儿如何看懂题,会做题?”“不提前掌握听说读写,在小学受挫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多家长往往会不听劝地不断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大量灌输幼儿要去写字、练字、读拼音、做算术,他们却忽略了幼儿当前的年龄特点,仅仅看到近期可能得到一定的成果,却为将来的学习失去兴趣埋下了伏笔。幼儿有自己的方式从外界获得知识和经验,如果我们成人不断地以“填鸭式”的方式,将大量的抽象知识灌输给幼儿,不仅会导致幼儿对这些知识不理解,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而且更容易让幼儿变得不会思考、缺乏创造力。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不应消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幼儿对学习恐惧的心理压力,而应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能以自己的方式自由思考、学会思考。

(一)把握生活教育的契机,注重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渗透

没有了填鸭式的灌输,幼儿学会了自我思考,才会萌生学习的兴趣和驱动力。作为家长,应从生活中抓住教育的契机。例如我们平常与孩子在路上时,可以引导孩子去看读一些商户的门头,也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广告标语、宣传牌等,这不仅可以听读,也让幼儿能自然而然地识字认字。另外,我们带孩子去逛超市,也可以给他一定的金钱支配权,让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去购买他想买的东西,这样也能让他们得到数学知识的培养。这些都是生活教育的契机,家长要有意识地去渗透,让幼儿学会思考和观察,学会支配和使用。

(二)不左右幼儿的思想和决定,尊重幼儿的自由和选择

我们成人不应该用自己的观点去看待儿童、苛求儿童,更不应该以成人的思想去左右儿童。家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是需要加以注意的。例如,做到不打扰。我们发现,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很专注。而有的家长有时候不喜欢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觉得不务正业,因而想去终止或者强制命令孩子。这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是有副作用的。家长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强制地左右孩子,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与其这样,还不如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去专注地玩一会儿。当你尊重儿童的选择和自由时,你会发现他的天性得以解放,兴趣和专注力被发掘出来。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决定,也对事物有了更多的探究欲。

二、减少重知识轻实践的培养,放手让幼儿自由地行动

(一)给予幼儿试错犯错的机会,而不是代劳和包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害怕孩子“添麻烦”,不让孩子独自探索和试错:当孩子想要帮忙做家务时,我们害怕孩子帮倒忙;当孩子一走进厨房时,我们害怕孩子不小心摔掉瓶瓶罐罐,害怕厨房里的油与火不小心烫到孩子……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不断地战胜恐惧与挑战未知的过程。观察一些家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弱,甚至到了成年之后仍需依赖父母的协助,一些生活琐事,都得请父母帮忙。其原因可能在于父母没给孩子机会。以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而论,多数的父母对待子女会采取宠溺的态度,再者受到“会念书才有出息”的观念影响,许多父母会认为,孩子只要念好书就行,生活琐事自然有长辈代劳。父母多承担、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和试错的权利,反而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承担和解决自己的事情的能力,孩子缺乏了锻炼的机会。殊不知,独立的性格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未来成长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实践能力

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作为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独立性。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对于这一点,有很多时候家长也表现出无奈,很多爷爷奶奶有的时候舍不得、不放心让孩子去做事,觉得这是自己顺手就能做的事,无形中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其实,我们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更可以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如:饭前为家庭成员摆碗筷,可以锻炼孩子为家人做事,当他们获得称赞,则会更高兴;同时家里有几口人、怎样摆放,也是对孩子的数学、方位的一种锻炼。又如: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收拾玩具,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如何摆放更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等等,如果这样的思考被家长剥夺了,岂不可惜。当孩子进入小学,不仅仅要服务自己,还要服务同伴、服务集体,如果对一些值日等工作都没有尝试过,又不会做,对他们来说也是有挫败感的。对孩子来说,家长的放手,能使他们渐渐地减少依赖,慢慢地在生活上他们也会越来越自信。

三、引导幼儿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世界

(一)鼓励幼儿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探究其中的奥秘

儿童的学习应该是对世界广袤的认知,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应该将他们带出室内,走出狭小的空间,去认知世界、发现自然界的奥秘,让他们在探索的同时更开阔眼界、结交朋友,学会如何更好地出游、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我们要让他们认识大自然里各种动植物的同时,激发他们无限的探究欲望。

(二)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学会保护眼睛

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有这样的担忧,觉得孩子做什么事都不够专注,出去吃饭需要手机或者iPad 才能安静,甚至进入小学会不记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事三心二意、丢三落四等等。究其原因,其一可能一部分是孩子任务意识不强,平时家长包办得太多;其二是专注力被平时长期的、过度的外界刺激例如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所刺激,导致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也与家长平日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下,我们更要学会用眼睛看周围的世界,从电子产品中解救出疲劳的眼睛,当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要注意自己使用手机的频率。

四、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培养爱问、善问、敢说、想说的能力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对未知的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是用小嘴巴不停地问这问那。如果父母愿意回答他们的问题,他们就会更愿意向父母提问,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如果直接拒绝或者用很生硬、很敷衍地方式对待孩子的问题,或许会换来家长片刻的宁静,但是孩子就会慢慢失去问问题的兴趣,失去求知的欲望。这样的孩子在很多家长的眼里显得比较乖巧,但实际上是关上了孩子的嘴巴和思维,让孩子慢慢地失去了探索知识的兴趣,挫伤了孩子的求知欲,甚至影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是幼小衔接阶段还是0~8 岁,我们唯有解放孩子的嘴巴,通过交流和谈话去触发他们爱问、善问、敢说、想说,才能有益于幼儿的成长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家长,我们应时刻提示自己:只有我想不到,没有他问不到。

五、给予幼儿充足的自由时间,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教师应该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以凸显幼儿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在时间的安排和规划上,家长往往剥夺了幼儿的自由,全权安排了幼儿每天、每周、每月甚至多年的时间。殊不知,幼儿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自由的时间,不应该被成人安排得满满当当。

(一)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从点滴做起

在幼儿进入小学前,我们要跟他们聊一聊小学。其中一点就是聊一聊小学的作息时间,要让幼儿了解小学作息与幼儿园作息的不同。例如:到校时间早,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有迟到的现象了;小学在校时间也会长一点了,可能放学不会那么早;休息时间短一点了,不会像幼儿园可以有床睡觉了,那样我们就不能再晚睡了,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在小学才不会累,等等。另外,我们还要让孩子参与规则制定,培养他们的时间意识。例如:吃饭的时间不能过长,放假在家每天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安排,要在心理有准备的前提下,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根据幼儿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面对一些幼儿做事拖沓,我们可以给他们买一个他喜欢的闹钟,设定闹钟,限定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时间。这样,我们也给了幼儿一定的心理准备。如,让幼儿收拾玩具、整理书包、做作业之前约定完成这件事情需要的时间,让孩子自我监督,自行监控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也应为幼儿形成有规律的稳定的家庭作息时间,与幼儿共同制定晚间学习与生活时间,逐步纠正浪费时间以及不按时起床、就寝的坏习惯等等。我们可以把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权交给孩子,与他们共同制作作息时间表、生活与安排表等,并贴在他们看得到的地方,提醒他们按照时间表及时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让幼儿尝试着去做一些长期的计划

我们还要让幼儿尝试着去做一些长期的计划,例如:每周要做哪些事情?可以完成哪些任务?家长也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周末可以安排一次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每个月可以带他看一次电影、进行一处周边游、与同伴相处一天等等,这样的计划可以交由幼儿来完成,让他们充分感受制订计划的欢乐心情和执行计划的动力。不随意打乱计划。突发情况,最好提前告知幼儿,或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做好解释。家长要做的是在恰当的时间给予幼儿恰当的引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做各种决定。

六、给予幼儿自由的空间,满足他们探究求知需求

家长不仅要带幼儿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大自然中揭开奥秘,同时也应为幼儿打造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安静学习与休息的小天地,在这方天地里,幼儿可以有自己管理的原则。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书籍的更换和调整等,也都要让幼儿自己动手并管理。这既是习惯的养成,也是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向幼儿传递了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在审视我们幼小衔接阶段家长的心理和行为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过多的焦虑和担忧,不但会束缚幼儿的行为,更会阻碍幼儿的自我向上的生长。我们应尝试不断反思我们的行为,落实幼小衔接工作,用更科学的行为陪伴幼儿成长,使他们得到充分自由的生活,在自由的生活中获得真正的教育。

猜你喜欢

幼小家长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