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函默和他的“北极星”团队
2022-10-21□秋月
□秋 月
初见李函默是在走访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时,同行的朋友悄悄指着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对我说:他叫李函默,2013年高考637分,毕业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现在是北极村消防救援站的政治指导员。
我诧异地看着这个年轻的面孔,没想到高考这么高分的大学生毕业后分在北极消防站,是什么力量能让他来到冰天冻地的北方,甘心情愿在小小的北极村奉献青春和年华?我在心里画了一个问号。
从漠河大队到北极村消防站驱车大约80公里,一路李函默陪着我们,随着我们的深入交谈,他的形象在我心中丰满起来。
李函默是个有故事的消防人,而且,他的故事有点儿传奇。
一
李函默的老家是河北沧州人。1966年,他爷爷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从河北来到了大兴安岭地区,被分到新林林场。
新林林场位于大兴安岭中部,伊勒呼里山北坡,这里是一片浩瀚的林海,还有一条美丽的叫塔哈尔的河穿行而过。爷爷来的时候这里刚开发,几乎没有人烟,爷爷和他的知青战友们住的是帐篷,夏天到处是蚊虫叮咬,冬天干完活身上一身汗,回到住地就快冻成冰人了。乐观的爷爷们从来没被困难打倒过,他们为祖国的建设输送着林木、矿产资源,也建设着自己美好的家园。
后来,爷爷遇到了奶奶,奶奶是绥化人,一个豪爽的东北姑娘,两个人组成了家庭,生下了他的父亲、叔叔和姑姑。
八十年代,政府号召退耕还林,爷爷又拿起锄头,带着子孙们种树,一片片松树林、桦树林、果树林在爷爷们的手下铺开,又绿了深山,绿了平原。2002年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爷爷退休了,爷爷惦记着落叶归根,带着奶奶和全家人回到了久别的河北老家。
李函默1994年出生在新林林场,8岁时随着爷爷回到河北,19岁以637的高分考上了武警学院消防工程系。毕业以后,他选择了回到北方工作,他背起行囊来到了新林的消防站,李函默的心中那儿才是他的“故乡”,他在那儿呱呱坠地,那儿的土壤河流滋润了他的血脉,那儿的冰雪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那儿的山林有他看不够的风景,那里还有他牵挂的小伙伴和乡亲。
爷爷没想到他的孙子毕业后竟然又回到了东北,听到消息的爷爷沉吟许久,对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一个河北人,当初在那里坚守奉献了36年,你可得守好,不要让爷爷种的树在孙子手里烧没了。”
李函默说,小时候常听爷爷、父亲和叔叔谈起发生在1987年5月6日的大火,他们都参与了扑救现场,那场大火是所有林区人的“痛”,大火烧掉了许多人的家园。他记得他上学前班的时候,到了防火期,学校就组织防火宣传游行,他从小就牢记“林区防火人人有责”。可以说,对于故乡的概念除了山清水秀和冰天雪地以外,就是防火和灭火。也许那个时候,在他小小的心灵就种下了“保护森林”的种子,所以,在他报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填了“消防工程”专业。
李函默带着爷爷的嘱托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他没想到出的第一场警竟是儿时的邻居王阿姨家,来不及叙旧,他和伙伴们立即展开救援工作,每内攻到了一个地方,他就仿佛看到十几年前爸妈不在家将他寄托在王阿姨家的情形。当救援成功结束后,阿姨搂着他说:“你们家都从这儿搬走十多年了,没想到你还能回来当一名消防员啊?”“是啊,王阿姨。我和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割舍不掉的缘分啊。”李函默深情地回道。
二
2020年1月,中国最北消防救援站——北极村消防救援站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挂牌成立。李函默作为政治指导员和6名消防员来到这里值守,他们笑称自己是“北斗七星”。
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小伙子们来自五湖四海,最近的来自黑河,最远的是河南人,七个人五种口音。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他们不仅组成了一个精诚团结的队伍,而且还经历了冰与火的淬炼,经历了人生难以想象的考验,跨越了身体的极限,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夏季,骄阳似火,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是他们时时关注的对象,他们发传单,发小纪念品,走街串户,把防火,防疫知识尽可能告知每一个人。
冬天,北风肆虐,经常刮大烟炮。打铁还得自身硬,冬季训练是常态。每次出勤或者训练归来,口罩和嘴总是会冻在一起,衣服里面37度,衣服外面零下四五十度,消防服上都会附着一层厚厚的冰甲,冰甲要拿棍子一点点敲下来,冻僵了手脚要用雪一点点搓。尽管有木头有煤,他们却不能把屋子烧得太热,屋内外的温度差小一些,患感冒的几率也就小一些。
消防救援队员几乎每天都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况。
有一次上水管冻裂了,队员们吃了一个月消防车里的水。
在一次训练中,路过辖区雪人谷,他们看到只有一个人在装卸一卡车的器具,主动上前询问,得知因为疫情原因没有游客,生意无法维持,没有员工,老板只能自己把所有的东西搬走。了解情况后他们主动帮助他将东西搬上车,七个人搬了接近半个小时,在搬完最后一趟,趁着店主打电话,他们悄悄地离开了。
去年七夕的半夜,消防队接到一个报警电话,三名外地姑娘自驾从黑河到漠河,一路山道,把汽车跑的没油了,当她们好不容易来到北极村加油站时,加油站下班了,二月的夜晚天寒地冻,她们不敢想象在车里怎么度过这个夜晚,情急之中想到了119,接到报警电话的消防队员们迅速来到加油站,马上联系加油站的工作人员为她们加满了油,考虑到此时酒店已关门,又把她们请到消防队休息。被救援的姑娘们非常感动,临别时她们说:“习总书记曾说,我们要’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感到了国家的力量,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然后,姑娘们还幽默了一下:“还有,果然长得帅的,声音好听的,都上交国家了。”听到这儿话,李函默摸摸脑袋无声地笑了,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对他人有帮助。
去年3月的一个夜晚,消防队收到一名来自甘肃的游客的求救电话,原来这名游客到七星山探险,结果被困到山里。消防队立刻赶赴现场,此时森林里的积雪没过了膝盖,而上山的路面因为近两天气温稍有回升而非常滑,他们走一步退半步,一点点向山上摸索,终于在半山腰的一棵树下找到这位游客,游客的身体几乎冻僵,体力也严重透支,队员们马上脱下自己的棉服给游客穿上,同时快速地把他抬到担架上,几个人抬着他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何况路面光滑,一名队员一不小心把脚崴了,他忍着疼痛一直坚持着,五十分钟后,大家成功把这名游客抬下山,并快速送到医院治疗,游客身体的身体逐渐缓了过来,而受伤的消防战士的脚已经肿成馒头大小了。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充满了惊险、曲折和消防队员的奉献。
三
队员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忘精神层面的总结和提高,他们结合当地特有的意象,总结出北极消防站“北极雪、北极狼、北极松、北极光”为特色的四北精神。
北极的雪,纯洁无瑕;北极的狼,敏捷犀利;北极的松,挺拔屹立;北极的光,璀璨壮丽。我们的消防战士:就是这北极的雪,对党忠诚对人民赤胆忠心;就是这北极的狼,刀山火海敢闯,出生入死敢拼;就是这北极的松,寒风吹不倒,冰雪压不垮,极寒冻不走;就是这北极的光,以火焰蓝的炽热,折射出最炫目,最耀眼的色彩。
2020年7月,北极消防站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他们实至名归。而李函默不仅代表最北消防救援队伍的接旗手,亲自接过来自天安门的国旗,而且作为“首届龙江最美消防集体”漠河大队的代表,2021年1月1日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庄严的升旗仪式。
2021年底,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启动的“感动龙江”年度活动中,李函默所在的北极(村)消防救援站荣登榜上,评委会的评语是:战斗在祖国最北的地方,豪迈着男儿的血气方刚,寒风吹不倒,冰雪压不垮,极寒冻不走,誓言铿锵,豪情万丈,热血满腔,最美火焰蓝,璀璨北极光,你们用北纬53度的奉献担当,抒写着消防救援的忠诚华章。
四
李函默说,我们都是远离家乡的孩子,而我们辖区600户人家,年轻人几乎都外出上学、打工,留守当地的差不多都是老人。在这里,我们就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就是我们的长辈。彼此都在用真心和真情互相关怀。
消防队设立“北极乐捐”基金,长期开展捐资助学、照顾孤寡老人等扶贫帮困活动,“点对点”资助3名困难儿童,助力他们完成学业。为了更好的服务百姓,他们深入辖区“串百家门、记百家人、熟百家情、办百家事”,将北极村全部的居民住宅、单位场所登记造册,熟烂于心。
老百姓也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家孩子。村里的黄奶奶养了几只大鹅,下的鹅蛋奶奶舍不得吃,攒够了七个就煮熟拿给消防队员吃,有一次他们出勤,奶奶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奶奶的手机又冻没电了,她就把鹅蛋捂在怀里,一直等了两个多小时队员们才回来,看到冻得哆哆嗦嗦的奶奶,他们忍不住眼泪流了下来,这眼泪还没从脸上落下来就冻住了。奶奶的鹅被称为“消防鹅”。黄奶奶是个孤寡老人,以捡废品为生,自从消防站成立,每周都有队员去奶奶家做家务、陪着奶奶唠唠嗑,逢年过节他们就把奶奶请到站里一起联欢,十个孩子围着奶奶转,奶奶的脸上乐开了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后,队里第一时间为“黄奶奶”等家庭困难群众送去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耐心讲解疫情的严重性,告知防疫重要事项,并定期到家中帮着进行室内消毒。
虽然消防救援队员不是军人,但也同样演绎了“军民鱼水情”。
小伙子们平日里是村里的骨干,有责任,有担当,可要知道,他们也是孩子,也有远方牵挂的亲人。
李函默说,当兵哪有不流泪的?过年的时候,本来开得好好的联欢会,本来欢声笑语,却不知是谁唱了一首“烛光里的妈妈”,小伙子们一下子触到泪点,顿时哭了起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他们也想爸爸妈妈,想家里的温馨,想妈妈做的饭菜……他们哭得惊天动地,哭完了,把眼泪擦干,他们相互击拳鼓励,“好男儿志在四方”,没有我们的牺牲,哪有万家的灯火常明。
是啊,在他们默默奉献背后,有离开亲人的苦,有无法尽孝的痛。
五
这些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走上“战场”毫不含糊,回到生活中多才多艺,他们有那么多的爱好,吴俊铭喜欢弹吉他,经常一个人抱着吉他唱山歌,李函默喜欢读书,郑树君热爱篮球,刘豪最爱打台球……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这些小伙子们也有理想和梦想。有的想掌握更多的技能,自己越来越优秀;有的希望成为一名出色的消防指战员;有的盼望做一个合格的父亲;有的要把父母接到北极村以尽儿女孝道;有的更简单,好好工作,结婚生娃。
结婚生娃,最现实最接地气的愿望,我们的消防队员也是普通百姓的一员。有了家,心才安定。有了家,才更有奔头。
七个小伙子只有两个已婚。找对象难啊,嫁个消防兵,就意味着可能要放弃节假日的团圆,更不用说平常日子的分离,就意味着一辈子的牵挂,就意味着要分享各种艰苦。
当地的姑娘少,外面的姑娘不敢来。有一个队员,本来在家谈得好好的对象,来过一次就提出要分手,理由很简单:要么和我回老家,要么就黄,不是我不爱你,是这个地方简直冷得让人不可思议。
不说所有的姑娘都被吓倒,爱你,就意味着爱你的一切。
来自辽宁的站长郑树君在家时就结婚了,媳妇特别支持他,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就把老家的工作辞了,抱着孩子来到了北极村。现在孩子已经两岁。娘俩就住在村里,全村人拿他们当亲人,郑树君的家属成了北极村的媳妇,他的孩子成了北极村民的孩子,缺啥少啥有人惦记,左邻右舍帮着带孩子,做家务。
还有一名消防队员,在宣传防火和防疫的时候遇到了心仪的姑娘,两个人正在恋爱中。
这让消防队的小伙子们非常羡慕。
上级领导同样牵挂着消防队员们,正在为他们盖家属公寓,将来探亲的家属可以住在这里。若是结了婚的,不仅有住处,还给家属安排在站里的工作。北极村的未来越来越好。
今年29岁的李函默说:“我也希望能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姑娘在这里安家。我期待有个人不错过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消防救援队员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他们无畏生死,坚韧不拔,用无悔的忠诚报效祖国,用顽强的意志诠释生命,用无私的奉献守卫着祖国的安宁,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好男儿一定会有好姑娘“慧眼识珠”的。
六
那天,我们就住宿在北极村消防站的院里。十几年前我曾作为游客来到这里,只为体验“白昼”的情景。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为有机会与消防战士近距离接触感到幸运,而我的心中更多的是感动,感慨。今夜,北极的天空月儿清明,星罗棋布,北斗七星澄净明亮,在它们不远处的北部,有一颗亮亮的、有些孤独的、肉眼看几乎不动的星星,那就是传说中的“北极星”。
我在这安静的夜晚沉沉入睡。
晨起,太阳虽然没有东极来得早,当她终究不会忘记北方之子,晨曦中,跑来朝气蓬勃的消防队员,他们已经开始早训了,望着他们生龙活虎的身姿,我想起伟人的一段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段话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历程中砥砺前行。
我更愿意称呼这些小伙子们为“北极星”,他们和北极雪、北极光、北极松、北极光共存共荣,守卫在祖国最北端。
未来可期,青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