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10-20刘耀祖张建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肩关节肩周炎针灸

刘耀祖 ,张建华*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一科,安徽 合肥 230031)

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长期劳伤、外伤、软组织退行病变等因素导致肩关节周围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以致肩关节周围长期酸痛,无法主动抬举,当背伸、被动活动时疼痛剧烈,并有遇寒加剧、夜间酸痛加重、症状进展性加剧等特点。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且由于女性处于绝经期,性激素与孕激素下降,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因此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因手术治疗风险高,费用昂贵,保守治疗成为治疗肩周炎的首要方法。西医治疗主要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肩关节糖皮质激素封闭注射等,但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肝、肾功能有较大的损害,糖皮质激素局部封闭注射可诱发加重骨质疏松症[1]。中医药是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为防治此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肩周炎在中医中归属于“肩痹”“肩痛”“痹证”等范畴,多由年老体衰、长期劳作、感受风寒湿邪、外伤等因素致使肩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肩痹[2]。温针灸是在针刺穴位行针得气后,将燃起艾条裹于针柄上,通过针柄将艾条燃烧产生的热力传入穴位,进而产生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但单纯温针灸的临床效果有限,起效时间也相对较长[3]。肩凝汤中含有黄芪、附子等多味中药,具有补气养血、温肾柔肝、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缓解患者肩关节症状[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肩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为明确本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也为临床治法提供支撑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48~62岁,平均(55.72±3.56)岁;病程4~14个月,平均(6.49±2.17)个月。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45~63岁,平均(54.58±3.37)岁;病程3~15个月,平均(6.14±2.32)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5]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中医《中医骨伤科学(第9版)》[6]中“肩痹”的诊断标准者;X线检查见肩关节骨密度降低者;近2个月未进行相关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及精神疾病者;对本研究中治疗药物过敏或晕针者;恶性肿瘤者;有肩关节肿瘤、结核、骨折手术史者;不能耐受及配合治疗者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患者采取坐位,取患侧的肩三针,分别位于肩峰下凹陷中、肩峰下凹陷中前2寸(1寸 ≈ 3.33 cm)、肩峰下凹陷中后2寸。针刺前,用消毒酒精棉球对操作者双手和穴位进行消毒,取针灸针(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规格:0.25 mm×40 mm),刺入患者穴位1.5寸,行捻转补泻行针手法,使患者得气,然后将2 cm长艾条尾端点燃,套于针柄,30 min后出针,针灸过程中注意观察,及时清除艾灰,避免烫伤患者,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肩凝汤治疗,方剂组成:黄芪20 g,附子15 g,白芍、当归、陈皮、柴胡、半夏、羌活、秦艽、炒白芥子、桂枝各10 g,口服,由中药房统一煎煮封装,200 mL/袋,分早晚饭后2次温服,100 mL/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依据《中医骨伤科学(第9版)》[6]中的相关标准评定疗效,痊愈:肩部酸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能恢复原工作;显效:肩部酸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偶有不适,不影响原工作;有效:肩部附近酸痛缓解,但肩部运动后酸痛剧烈,肩关节活动功能略有改善,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受限;无效:肩部酸痛症状、活动功能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7]、Constant-Murley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量表(CMS)评分[8]。应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分值范围为0~10分,治疗前后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的具体感受说出合适的分值,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通过CMS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15分)、对日常生活影响(20分)、关节活动度(40分)及肌力(25分)等4个方面分值,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肩部活动功能越好。③前列腺素E2(PGE2)、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缓激肽(BK)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2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5 min后,提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患者血清PGE2、TGF-β1、BK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使用S-W法检验证实本研究计量资料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两组患者VAS、CMS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CM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CMS评分比较( ±s , 分)

表2 两组患者VAS、CMS评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CMS:Constant-Murley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量表。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CM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6.79±1.06 3.38±0.93* 67.84±6.04 75.85±7.52*观察组 30 6.44±1.04 2.74±0.88* 66.95±5.84 86.57±8.41*t值 1.291 2.738 0.580 5.204 P值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患者血清PGE2、TGF-β1、BK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GE2、TGF-β1、BK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GE2、TGF-β1、BK水平比较( ±s , ng/mL)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GE2、TGF-β1、BK水平比较( ±s , ng/mL)

注:与治疗前比,*P<0.05。PGE2:前列腺素E2;TGF-β1:转化生长因子 -β1;BK:缓激肽。

组别 例数 PGE2 TGF-β1 BK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200.74±19.28 92.54±8.89* 98.21±11.13 60.13±6.82* 21.79±4.50 11.09±2.29*观察组 30 199.19±17.56 67.13±5.92* 96.41±10.77 49.56±5.53* 22.14±4.53 7.04±1.44*t值 0.326 13.031 0.637 6.594 0.300 8.20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肩周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无准确定论,多认为与年龄、性别、关节劳损、关节外伤、炎症刺激、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肩部疼痛会逐渐加重,肩关节僵硬,进一步发展为肩部肌肉萎缩,关节囊挛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肩周炎发病多见50岁左右,故又被称为“五十肩”。人到中年,肝血不足,肾精亏虚,气血衰退,经脉筋骨失养。加之长期劳作,感受风寒湿邪,外伤等因素致使肩关节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经络瘀阻,不通不荣则痛[9]。所以,治疗肩周炎应以益气补血、补益肝肾、散寒祛湿、活血通络为原则。

温针灸是中国特有的疾病治疗手段,在肩周炎治疗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分别针刺肩峰下凹陷中、肩峰下凹陷中前2寸、肩峰下凹陷中后2寸,可缓解局部炎症,改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等活动功能。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条尾端点燃,套于针柄,艾条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力沿着针体传入穴位,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10]。《神灸经论》中指出,“取艾之辛香作炫,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提示艾灸可行气通络、温经散寒、振奋阳气的功效。王鹍等[11]在研究中发现,肩三针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可疏通经络,理气止痛,改善周围血液循环,加强对炎症、水肿的吸收,从而缓解肩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僵硬等症状。加之艾条燃柱,可充分发挥针刺的功效,艾条灸高温辐射,穿透力强,与针刺相结合共同作用于经络,提高局部血液循环和皮肤组织的代谢速度,促进炎症的吸收,从而发挥镇痛效果。但是温针灸治疗可能会意外损害神经或血管,形成血肿或出血,且单纯温针灸起效时间较长,过于频繁进行温针灸治疗也会损耗患者阳气[12]。

肩凝汤原方出自《傅山临证医书》治两臂肩膊痛方,是为治疗肩周炎之经验方。本研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准病因,从肝、肾论治,调整处方配伍,治疗肩周炎。方中共11味中药,重用附子,可辛热散寒化湿,善治风寒湿痹所引起的诸痛,当归补血和血,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三药共为君药;柴胡疏气行气活血,陈皮增强理气之功,半夏、白芥子温化寒痰、散结通络止痛,四药合用共为臣药;羌活、秦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黄芪益气促血液运行,加强祛风之功效,共为佐药;桂枝温通经脉,又为上肢的引经药,载药直达病所,全方合用后,具有补气养血,温肾柔肝、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C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温针灸与肩凝汤联合使用治疗肩周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肩关节组织发生劳损,可引起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细胞与液体渗出不仅造成局部组织水肿,亦影响组织代谢,致使多种致痛物质激活并释放,其中PGE2是一种重要的致痛因子,可增强感受器兴奋性,提高痛觉敏感度,并参与炎症的诱发过程,加重患者病情;TGF-β1是一种高度多效性、多功能性的生长与分化因子,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能促进细胞增长,加快组织修复,但有研究表明,关节受损、炎症反应加重时可促使肝脏星状细胞产生大量TGF-β1,导致血清TGF-β1水平异常升高,经过治疗,当机体炎症反应水平降低后,其水平也随之降低[14];BK是一种内源性致痛物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增强感觉神经元敏感性,诱发炎症反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附子中含有乌头类生物碱、多糖、皂苷等,可以增加患者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反应,同时还能改善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物质渗出,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15];白芍中的白芍总苷可通过维持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轴平衡、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轴平衡等多种途径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消除炎症,缓解疼痛,促进疾病恢复[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GE2、TGF-β1、B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肩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能够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促进病情好转。

综上,肩凝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肩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关节肩周炎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针灸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