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

2022-10-20仲呈祥

世纪 2022年1期
关键词:感官文艺受众

仲呈祥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以文化人,以艺通心,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美学观的重要论断。

以文化人——言简意赅地点明了文化(当然广义地包含了文艺)的宗旨在于“化人”,即促成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是历史的主体,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理想社会的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人类之所以在以经济的、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宗教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同时,还不可或缺地需要以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就因为人之为人,乃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高级形态的理性的情感动物,除了追求物质享受以外,更要自觉地追求精神境界——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就强调“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卦》。惟其如此,以文化把人的整体素质化高,靠日益提高精神素质的人去保证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此乃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相反,如果急功近利地以文化“钱”,甚至不惜以降低乃至败坏人的精神素质为代价,那么,即便一时搞上去的经济连同生态都难免会被低素质的人消费或毁坏掉的!此种历史镜鉴,极为深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社会科学和文艺工作的宗旨都在培根铸魂,只有坚持以文化人,才“更能凝结心灵”。“如果只想走捷径、求速成、逐虚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终只能是过眼烟云。”“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以艺通心——洗练精准地从美学上连接了创作与接收的正确通道。艺术当然要讲求传播接收效应。尤其是在当今现代科技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注重受众视听感官的接受效应乃是接收美学范畴理应研究的课题。但是,与以文化人相呼应,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认为,艺术从创作抵达接收的彼岸终点是通向受众的心灵。其中介,当然有受众的视听感官。中华古典文论名著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论及鉴赏时讲求的“奇”就有这个意思,但刘勰追求的是“奇正”,奇而正,而非“奇邪”,奇而邪。也就是说,优秀的艺术作品,理应通过“奇”激起受众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兴趣和快感,并进而靠其“正”通向心灵,以升华为精神上的美感。“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弘,志远则志永。”我们倡导艺术创作能以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魅力不仅激起受众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健康快感,而且进而达于心灵,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崇高的精神美感。而仅仅止于低俗的感官刺激的艺术作品,至多不过是平庸甚至劣质的商品罢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谆谆告诫的:“通俗不是低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的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博眼球的娱乐,不知止的欲望,对文艺有百害而无一利!”字字铿锵,语语中的。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我理解,这里强调沟通的“世界”意指人与人、人与社会整个世界,当然既含全中国也含全世界。

真正践行以文化人和以艺通心,必须做到重在引领,处理好适应与提高的辩证关系,切实做到在适应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适应,发挥好文化的引领作用。

须知,“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践行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人,必先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只有自觉认识到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担负起人民的文化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深刻领悟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艺通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

(作者为第一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猜你喜欢

感官文艺受众
1942,文艺之春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节日畅想曲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