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视域下传统媒体转型路径
——以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系列节目为例

2022-10-20西北政法大学王新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5期
关键词:唐宫夜宴卫视

西北政法大学:王新勇

在2021年春节期间,由河南卫视创作的春晚节目之一《唐宫夜宴》在播出后迅速在微博占据多个词条,并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不仅如此,该视频还在抖音、哔哩哔哩等多个社交平台上被迅速广泛转发。《唐宫夜宴》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上引发无数网友观看,并不仅仅是舞蹈演员卓越的舞姿,更重要的是借助多个不同镜头的交替使用,帮助舞蹈演员展现出“活灵活现”的唐朝乐伎形象,从而给予观众一种“在场感”,仿佛身临其境,在这种别样的体验中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感受。也正因受到众多观众的追捧与转发,截止到2022年2月底《唐宫夜宴》在全网各个平台、网址累积播放量已超30亿次,并且好评如潮,甚至连人民日报、央视等主流媒体都频发文章称赞节目的优良与用心。

而《唐宫夜宴》一夜爆火主要是由于在智媒时代下,大众本就有限的注意力被海量信息不断消耗,因此那些优质内容若想突出重围进入大众视野,需要借助多种新兴形式。但这些形式和内容并不能仅仅是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创新形式、转变思维,真正地实现形式与内容“相融”。纵观媒体内容生产的长河,无论身处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智媒时代下,优质的内容都需要依靠创新的思维来出圈,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创新思维贯穿节目创作、宣发等诸多环节,借助多元的呈现和传播方式,只有这样这些优质的内容才可以从海量文化节目中杀出重围,《唐宫夜宴》的破圈便证明了这一点。

本文将以河南卫视近两年所创作的《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为例,以节目自身特点为根基,深入探究传统媒体如何借助节目出圈,实现迅速转型,进而促进传统媒体不断增强四力,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立体形象。

1.以“技术”为驱动,提升用户体验感

随着5G技术的不断推进,各种全新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媒体突破当下转型困境成为了一种可能。新技术的推动能够使传统媒体不仅可以增强内容感染力,对受众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冲击,而且还可以给予了受众更为强烈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因此传统媒体若想抓住机遇迅速完成转型突破,就一定要增强对各种新型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智能技术的运用如果得当,就像是“催化剂”,能够助推传统媒体迅速发展并完成转型,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如2021年河南卫视的春晚节目之一《唐宫夜宴》,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开场和落幕,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智媒技术的应用。该节目的独特之处也在于运用技术刻画了无数个精彩的瞬间,比如采用了VR+5K的技术全程为观众展示了大唐仕女赴宴的种种场景,运用技术逼真地还原了大唐仕女的体态与生活,以大唐仕女为主线,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随着人物的步伐而移动,跟随着大唐仕女的步伐欣赏了诸多瑰丽国宝,在观众眼前重现了千年前的大唐盛世,给予观众一场绝佳的视觉盛宴。不仅在《唐宫夜宴》中智媒技术的运用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在后续的一系列节目中AR、VR等数字技术更是贴合了当下互联网人群的审美取向。《洛神水赋》通过水下虚拟效果的叠加,呈现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飞天之景;《龙门金刚》将有限的空间场景无限放大,节目制作团队对龙门石窟进行了数字化扫描,把佛像和场景三维化,重新搭建起了龙门石窟的场景,同时对佛像的一些残缺部位进行了复原和染色处理,努力展现几百年前甚至更为久远龙门石窟辉煌壮丽的场景。

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等文化系列节目的频频“出圈”都离不开5G、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加持,《唐宫夜宴》等系列节目在给河南卫视转型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启示了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转型路径,借助智媒技术手段为用户带来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现,带给观众更为身临其境、更具有诱惑力的观看体验,从而更好地传播优质内容与传统文化。

2.以“共情”为根基,深化内容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般信息已经不再稀缺甚至泛滥,但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能为用户提供独特价值的专业优质内容依旧稀缺。”由此可见,优质的内容依旧是是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发展不变的原则,但优质内容并非是简单复制粘贴,而是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只有切实地从人民角度出发,为人民着想,才能引发人民内心共鸣。

因此,互联网时代下的内容生产应当以用户为中心,内容生产者应当设身处地为用户所着想,将生产的产品与服务和用户的体验三者相统一。就节目制作本身而言,不能仅仅只是达到节目效果,更应该懂得将用户思维融入其中,根据不同用户的文化需求来创新节目形式,节目制作者应当牢记节目的“消费者”是用户而非制作者本身,节目制作必须贴合用户需求,从而达到共情。如在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创作过程中,该节目的创作者注意到当下观众普遍关注的便是“时间”与“转场”,于是在内容策划上一改传统固定的表演模式,而是以当下网络流行的“穿越时空”“跨空间”等元素来推动情节发展,在《唐宫夜宴》中,确定了大唐仕女为故事主线,仿佛是观众自身穿越至大唐时期,跟随着大唐仕女的步伐分别引出了戏曲、武术等节目,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了节目内涵,深化了内容高度。

“流量至上”的当下,各大卫视的节目生产方向大多都是明星搞怪或是顶流魅力,这些内容原本无可厚非地为观众带来一些乐趣,但当这些内容开始层出不穷地逐渐进入观众视野,千篇一律的内容主题使得观众很难不审美疲劳。而且在“流量至上”的创作思想下堆砌制作的晚会作品与综艺,正如粉丝渐渐撑不起票房一样,收视和口碑消极的影响滞后性已然到来,脱离人民群众的弊端会逐渐显露。流量也好顶流也罢终究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唯有经典与传承才能历经弥新。因此反观《唐宫夜宴》这一类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将艺术美学与文化风韵融为一体,润物无声地给予观众更多的期待与喜爱。媒体内容生产从不是以流量为主,而是以“价值”为主,任何一个受众接触媒体都是想在媒体生产的内容中吸取养分,而非“糟粕”,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不应该去迎合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去生产过度娱乐化的内容,而应该去以内容生产为根本,在内容传播中深化内容高度,推动受众自身发展,从而实现传受双方良性互动。

3.以“文化+”为方向,创新盈利模式

对于“文化+”这一命题的概念,湖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智库专家王超做出过明确的定义:“文化+”是指把文化元素融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与产业领域中,以促进经济社会及文化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唐宫夜宴》在视频平台爆火之后,河南卫视便借此东风立即打造其“文化+”产品,不仅通过唐宫小姐姐打卡郑州坐标来带动郑州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在晚会过后根据《唐宫夜宴》舞蹈演员的造型设计出了其卡通作品,惟妙惟肖,这个卡通小人偶甚至成为了河南卫视元宵晚会的吉祥物。在《唐宫夜宴》文创推出过后,在微博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众多网友纷纷手绘这一卡通形象,甚至在微博上进行评比,可见《唐宫夜宴》的爆红也为河南卫视带来的新的盈利模式。围绕着《唐宫夜宴》进行的“文化+”模式的创作,成功地将文化与产品、文化与旅游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文化+产品”“文化+旅游”的多种局面。在“文化+产品”层面,观众能够在互联网上购买到关于《唐宫夜宴》的文创周边,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但更重要的是带动了网友对唐代中原地区文化的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发扬了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在“文化+旅游”层面,在《唐宫夜宴》火爆全网后,该节目的相关舞蹈演员对节目中出现的坐标逐一进行打卡,使得不少网友纷纷前来打卡地获得演员同款“打卡照片”,使得该节目也对河南旅游业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唐宫夜宴》出圈后选择以“文化+”为方向来助推河南卫视发展,不仅拓展出新的盈利模式,更是在推动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宣扬了中原本土文化。

4.以“文化”为自信,展现中国立体形象

河南卫视从《唐宫夜宴》开始所制作的一系列围绕传统节日的节目,没有任何明星的包装,也没有任何广告的大肆宣传,甚至在节目播出之前看不到任何的相关信息,但却能够频频“出圈”。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河南卫视所制作的一系列节目均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用匠心和创新的形式为传统文化赋能,释放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魅力,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当代世界,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自信,展现中国立体形象。

河南卫视能够在短时间内频频“出圈”,给传统媒体转型最大的启发应是要坚持挖掘本土文化,持续原创输出,以文化为自信,创造优质内容,展现中国形象。正如鲁迅先生曾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根”和“魂”,是艺术创作永葆活力的源泉,也是“打造本土特色,避免同质化泛滥”的不二法门。唯有在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宝库里汲取有益的内容,才是节目“基业长青”的保障。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数量大,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历史文化宝库”。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包——文学、哲学、史学、民间文化等诸多领域百花齐发;诸子百家、流派思潮等文化名流百家争鸣。河南卫视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输出窗口和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即依托于厚重的中原文化。如今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文艺晚会能够“出圈”,主要源于创作团队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打造,这是节目大获成功的根本。在《端午奇妙游》中共有7个节目,这7个节目都取材于中原文化,并做了出色的演绎和表达。尤其是水下中国风舞蹈《洛神水赋》典出曹植的《洛神赋》,节目将传统文化、神话传说和艺术审美做了巧妙的融合,表达了人们对于过往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祈祷;说唱歌曲《医圣传人》取材于“医圣文化”,将药理、民俗和现代元素做了有益的结合。《中秋奇妙游》以经典的“团圆”为主题,在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剪纸、刺绣、泥塑、皮影、舞狮、火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也是整台晚会的亮点。由此可见,河南卫视所打造的这一系列文化节目都是以中原文化为根基,借助技术的多元化呈现将传统文化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元宵奇妙夜”精准把握了大众的爱国情感,以故事化叙事的形式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层层递进地表现出来,随着节目不断的渗透,带给了观众极为强烈的共情与民族认同感,这些节目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当下,给予了中华儿女勇敢向前的力量,这些力量并非是由节目本身所带来的,而是节目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文化的自信推动中华儿女情感的共鸣。由此可见,传统媒体转型必须坚持以文化为自信,坚持中华文化输出,唯有民族的才能真正地打动受众,从而实现弯道超车,获得受众增强用户黏性,为传统媒体转型添砖加瓦。

5.结语

传统媒体在媒体内容生产制作上长期以来仍秉持着其一贯固有的风格与传播形式,并且其传播形式过于单一而局限,难以在新媒体的大力冲击下吸引观众。纵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等的一系列文化节目中可以清楚发现,传统媒体真正需要改变的并非是仅仅只是节目本身,而是需要改变节目生产内容的思维观念,一改以往节目创作的思路,将媒体技术手段与广播电视节目深度交叉融合从而实现创新节目形式,并借助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来广泛地传播,继而带来了节目的迅速出圈。简而言之,传统媒体转型不仅要坚持生产优质内容,将内容为王始终作为媒体发展的硬道理,更要牢记“用户至上”的原则,要贴近受众,挖掘出广大受众所喜爱的形式,但挖掘受众所喜爱的形式并非过渡迎合受众,而是以受众需求为主来创新传播方式,真正意义上从形式和内容双重层面来满足受众需求,让优质内容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从而增强传统媒体的传达率,在媒介融合的机遇下迅速完成转型。

猜你喜欢

唐宫夜宴卫视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Balcony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星之葬
星之葬
“东方、北京卫视收视飘红” 2016卫视黄金剧场首季收视盘点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我们的节目从哪里“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