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三种方式
2022-10-20王红霞
□王红霞
前段时间的新闻,一名男孩在做核酸检测时与“大白”发生争执,孩子的偏激言行让身旁的家长手足无措。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谁还不是从“熊”孩子慢慢长大的。但是,良好品格的形成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作为父母,应反思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在误区,家有“熊”孩,父母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有三种教育方式:
第一,直接表扬和适度批评。孩子在最初体验感受生活中的是与非时,肯定会有些茫然。如果孩子的做法是正确的,那么直接给予他赞美是最好的方式。比如孩子平时喜欢一个人玩游戏,有小伙伴一起玩时,他不愿将玩具与他人分享,而某一天他自愿将玩具与他人分享时,任何物质奖励都比不上及时的一句称赞和一个微笑。还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后果的严重性,给予适度批评。
第二,严格要求但不伤害自尊。大多数人认为,对孩子既要“管”,又要“放”。但“管”和“放”如何把握?对孩子“管”与“放”的度,不像秤盘上的刻度那么精准,更不能刻板地计量,要根据时间、地点、条件和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个孩子要逐渐融入社会,他要学会区分自己与别人的合理权力。当孩子的行为引起了父母的不满时,如命令式的“立刻把你弄脏的地方打扫干净”,威胁式的“如果下次再迟到,就惩罚你”,或者带有讽刺味道的“如果你不能自己把鞋带系好,那么就别提其他的事情吧。”这些脱口而出的话语,已经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更伤害了他们的自尊。
第三,有适度期望也要相互尊重。作为父母和老师,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材,但是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感受孩子的内心。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倾听孩子的表述,感受他们表达的情绪,将“我懂,我理解”这种情绪反馈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理解。
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期,品德的形成仿佛溪流汇集到江河,而进入到哪一条河流,依靠的是父母和老师的引领。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看到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要因为孩子小就觉得只是一些小事情、小问题。每件小事背后,或许就蕴含着做人的大道理。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帮助孩子克服能力上、习惯上、行为上的不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一个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