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周末活动安排现状调查
2022-10-19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文/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胡 丽 刘 影 王 雪
编者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本期关注”栏目中简称“双减”),要求各地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6 岁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那么,“双减”政策会给幼儿带来哪些影响,又会给家长带来哪些思考?,幼儿的周末生活该如何度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期关注”的内容。
“双减”政策落实已有一段时间,幼儿的周末活动安排呈现哪些变化,体现出哪些特点?幼儿想过怎样的周末,家长又希望孩子怎样度过周末?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四川省成都市290 名幼儿及其家长进行了相关调研。
周末生活现状
活动场所:室内化特征明显
本研究中,周末空间指的是幼儿周末生活的主要场所,如家、商场、超市、培训机构、儿童乐园等。通过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我们将幼儿周末活动场所进行编码分类,筛选出其中频次最多的六类,具体数据和内容如表1所示。
可以发现,幼儿周末生活的室内场所包括家、商场、超市、培训机构等地,室外场所包括小区、公园、游乐园等地。值得注意的是,室内场所占比高达80.2%,远远超过室外场所。由此可见,幼儿的周末生活室内化特征明显。
表1 幼儿周末活动空间频次统计
活动类型:以学习类活动为主
本调研将幼儿周末活动的具体内容分为:学习活动、休闲活动、体育活动、外出娱乐消费活动、家务活动五类,统计出的活动比例及具体内容安排如表2所示。
可以发现,幼儿周末活动中,学习活动频次最高,占比48.7%。而在对各类学习活动进行更细化的统计分析后发现,上兴趣班为幼儿周末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占比68.5%。另外,各类休闲活动位列第二,体育活动位列第三,外出娱乐消费活动位列第四,而家务活动占比最少。由此可见,幼儿周末活动以学习活动为主。
表2 幼儿周末活动内容频次统计
人际关系:以亲子陪同为主
幼儿作为社会人,人际关系发展是其周末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本研究将幼儿的人际关系分为亲子关系、隔代关系以及同伴关系。调研结果显示,幼儿周末主要的人际交往关系为亲子关系,即与父母在一起,时长占比58%;其次为同伴关系,占比32%;隔代关系占比仅为10%。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在周末与同伴进行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是与家人互动。此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家庭受限于现代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与幼儿家庭中相对独立的活动安排相关。
幼儿眼中理想的周末生活
活动场所:家以外的空间
幼儿习惯将家以外的空间称为“外面”。根据访谈中幼儿所提及场所的频次统计得知:幼儿周末想去的地方中,“外面”占比75%,包括超市、小区、公园、游乐园、博物馆等;而家的占比仅为25%。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部分幼儿喜欢同伴交往,而这类场所有幼儿的同龄伙伴,他们可以一起做游戏、玩玩具等;二是“外面”空间大,活动多且丰富,能满足幼儿需求;三是大自然对幼儿充满吸引力。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心智是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的序列发展的,孩子充满灵性,天生能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交流”,从中获取丰富且生动的信息。
果果:我喜欢去超市、游乐园这些人多的地方,我喜欢热闹。
壮壮:我不喜欢待在家里,太无聊;我喜欢和好朋友去外面玩,玩什么都可以。
大枫:我想去农场玩,可以喂山羊、摘草莓,还可以拉小车。
天天:我想去野餐,约上好朋友,准备好多好吃的。
活动类型:娱乐活动为主
通过访谈发现,幼儿喜欢的活动类型主要有:娱乐活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占比分别为53.9%、32%、14.1%。其中,娱乐活动占比最高,包括看电视、玩玩具、去游乐园或公园玩等。不同幼儿喜欢的娱乐活动内容不同,但仍具有共性。
花花:我喜欢跳舞、看《汪汪队立大功》、去公园玩,做这些事情时我很放松。
豆豆:我喜欢去山上挖野菜,去河里抓小鱼,因为特别有趣。
乐嘉:我喜欢去兴趣班画画,老师很温柔,总是夸我。
枫枫: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我们会想出很多新游戏,玩起来很刺激。
由此可见,幼儿喜欢能够带给他们愉悦情绪体验的活动,这些活动会让他们感到放松、自在。
人际关系:同伴交往及亲子陪伴
访谈中,幼儿提及周末最渴望的陪伴人群有两类:家人和同伴。而同伴占比更高,为60%。究其原因,一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生理需要开始弱化,社会需要逐渐增加,而同伴交往是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能够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支持。二是喜欢热闹、合群是幼儿的天性,和同伴一起玩游戏,幼儿觉得自己被认可,有归属感,从而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三是如果生活中同伴交往不足,就会扩大幼儿这方面的需求。
乐乐:我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甜甜:我喜欢邀请小朋友来我家玩。
豆豆:我最喜欢在公园里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因为平时都是我一个人玩。
此外,有34%的幼儿希望周末有父母的陪伴。深入访谈后发现,父母陪伴的缺失和父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是主要原因。
悠悠:平时爸爸妈妈要上班,周末时我希望他们能陪我。
华华:爸爸妈妈太忙了,我总想跟他们在一起。
天天:爸爸妈妈会带我去烧烤、放风筝,我很开心。
安排周末活动的影响因素
调查中发现,38%的家长从孩子3岁时开始关注其周末活动安排,32%的家长从孩子4 岁时开始关注,而5-6 岁才开始关注的家长较少,占比仅为18%。大部分家长会在孩子5岁前有意识地安排其周末生活。家长安排周末活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兴趣导向
调查显示,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家长为其安排周末活动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家长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希望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乐乐爸爸:给孩子报兴趣班时,我们会问问孩子喜欢什么,他的想法很重要。
果果妈妈:我们会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尽量多陪伴。
可乐妈妈:如果我们觉得好,但孩子不喜欢,我们会进行调整,不强迫孩子。
壮壮爸爸:我们平时工作比较忙,陪孩子时间不够,周末时会尽量多陪他,一起阅读、做手工、出去玩。
强身健体
家长较为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安排周末活动时,经常将发展孩子的兴趣与促进身体健康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
乐嘉爸爸:让孩子学跆拳道是希望他有好的体魄。
甜甜妈妈:学舞蹈可以让甜甜拥有良好的体态,更加自信。
嘉善妈妈:嘉善体质较弱,周末时我们会给他安排一些增强体能的活动,如爬山、骑行等。
可乐妈妈:老师说孩子不太喜欢运动,我们就给他报了个篮球班,希望他通过打篮球,逐渐爱上运动。
竞争驱动
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持有“技多不压身”的教育观念,认为“让孩子多拥有一门特长可以提升孩子的竞争力”,这种观念也体现在家长为孩子安排周末活动的考量上。被访的多数大班孩子家长会从幼小衔接的角度安排孩子的周末活动,他们表示,孩子进入小学之后,周末的安排会做进一步调整。
乐迪妈妈:小班、中班的时候,孩子的周末安排比较随意,进入大班之后,我们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郝迪妈妈:孩子明年要上小学了,我们想让他学一些“幼小衔接”的课程。
佳艺妈妈:现在孩子感兴趣的都让他学,但上小学之后要有所取舍,毕竟时间有限。
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根据其发展需要、学业情况、兴趣、能力等调整周末安排。
建议
增加室外活动
调研结果显示,周末大部分时间幼儿在家与培训机构度过,室内化特征明显,存在户外活动不足的情况。而充足且丰富的户外活动能够让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并且为其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提供有利条件。此外,户外空间有利于幼儿进行各项体育运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生长发育。由此,家长有必要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
促进同伴交往
幼儿渴望与他人的互动。从发展角度来看,亲人陪伴与同伴互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降低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概率,让幼儿展现出更多的亲社会性。而同伴关系能够满足幼儿的社交需要,给予幼儿社会支持及安全感,影响幼儿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因此,家长应满足孩子亲子陪伴及同伴交往的需求,在周末为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条件,增加同伴交往的机会。
注重动静结合
调研结果显示,幼儿周末的大部分时间在学习和娱乐活动中度过。学习活动中,阅读及参加非运动类的培训班等都为静态活动,娱乐活动中,看电视、玩玩具等也为静态活动。这些静态活动占据了大部分时间,造成幼儿运动时间不足。长此以往,这种情况会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因此,家长在安排周末活动时应当合理规划,注重静态活动与动态活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