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体育中考的研究热点主题及趋势探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22-10-19黄亚琦郭惠杰赵婧杉
黄亚琦,郭惠杰,赵婧杉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一直以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广受社会关注。早在1992年国家就确定9 个省市为初中升学加试体育试点工作推广地区,试图以考试方式提升各方积极性,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2020 年、2021 年云南省和河南省相继将中考体育分值提升至100 分,更是引起了社会、媒体及学界的热议,体育中考一度成为热搜话题。
在不同时期,均有学者对体育中考问题进行研究,20 世纪90 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中考内涵和意义的辩证分析[1],以及对教学水平和地域差异实行双轨体育考试内容等议题[2]。近年来,随着体育中考实施产生的应试体育问题,理清体育中考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关系、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融入体育教学[3]以及优化体育中考考试制度等问题吸引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 尽管已有学者对体育中考的发展历史、政策演变以及现存困境进行了回顾与评价[4],但在总体上还是缺乏对体育中考发展进程的整体图景研究。 当前,随着体育中考改革持续推进与不断深化, 体育中考研究的主题内容也在不断拓展与分化。 如何在海量文献中揭示出体育中考的研究力量(机构与团队)、学术合作网络、主题演化特征以及研究前沿热点? 基于此,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CNKI(中国知网)收录的体育中考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梳理体育中考研究发展脉络,呈现体育中考的研究热点、预测体育中考研究趋势,以期为推动体育中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由于体育中考制度是在我国特定国情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国外文献鲜有涉及。 因此,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文的知网(CNKI)数据库,数据获取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确定文献检索表达式。 首先对主题词“体育中考”进行初步检索,识别与“体育中考”相关的的词汇,再进行第二次检索。 其中“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招体育考试”的表达内容与“体育中考”一致,为保证文件检索的全面性和精确性,经充分讨论之后最终拟定检索表达式为“主题:体育中考+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招体育考试(精确)”。第二,确定样本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将初始样本和最终检索样本分别导入CiteSpace,并对关键词共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体育中考领域的相关关键词不具显著差异。 但整体来说最终检索表达式获得的数据更为精确, 而初始检索表达式获得的数据存在较多与体育中考无关的关键词。 因此,可通过上述步骤确保本文研究检索过程的严谨性和数据收集结果的全面性与可靠性。
表1 中国知网(CNKI)研究数据检索过程
为进一步确保本文数据来源过程与结果的高效性, 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 并按照以下条件来剔除不相关的文献:1)剔除标题、摘要、关键词和目录中没有出现体育中考”“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招体育考试” 或相近含义的文献。2)部分文献虽有提及体育中考,但实际研究内容和体育中考没有关联。 根据以上条件筛选后,共排除54 条结果,最终获得 1 040 条结果(2021 年数据截止到 7 月 16 日)。
1.2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陈超美博士研发的CiteSpace 软件为研究工具,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体育中考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主要包括体育中考研究领域的基本特征、 研究热点主题以及整体演化分析。
2 体育中考研究的基本特征
2.1 “体育中考”发文量及年代分布情况
如图1 所示,近30 年的体育中考主题的发文量大体上呈现出“缓慢发展-迅速增长-持续攀升”的趋势。 首篇“体育中考” 研究性文献在1992 年出现,1992~2006 年期间发文量较少,增长缓慢。 2007 年成为一个转折点,主要源于国务院颁发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 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不少学者意识到国家政策的导向效应,开始将中考体育相关问题纳入研究视野,随后发文量开始攀升。2012 年国家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 号文件)中提出“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催生了新的一波增长点。 从2018 年开始,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等涉及体育中考的相关文件政策的不断推出,使得中考体育发文量增加更为明显,并呈现“井喷式”增长趋势。
2.2 体育中考领域高被引文献分布
高被引文献往往是某领域研究的知识基础, 为了更为清晰把握体育中考领域研究的核心文献,通过CNKI 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得到体育中考领域的高被引文献Top 5。如表2 所示,在体育中考领域中谢卓峰[5]被引频次高达183 次,其研究揭示了应试教育影响下体育中考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制度建议。 刘海元[6]的被引频次次之,从考试赋分、项目设置、实施过程进行深思,揭示体育中考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黄龔[7]以政策为切入点,探讨国家政策推动与社会教育观念博弈下,体育中考政策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此外朱琳[8]将学校体育与体育中考结合讨论,探讨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体育的两面性, 并为完善体育中考制度提出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 综上所述,体育中考领域高被引文献TOP5 的作者以不同研究切入点开拓了体育中考领域的视角,夯实了体育中考的理论研究。
表2 体育中考领域高被引文献
2.3 机构共现合作网络分析
机构共现合作网络可以反映体育中考领域在各个机构间的发展情况。CiteSpace 参数设置如下:1)时间跨度选为1992~2021 年,时区分割(Time Slice)选为 1。 2)主题词来源(Term Source)选择,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关键词 (Author Keywords(DE)) 以及附加关键词(Keywords Plus(ID))[9]。3)节点类型选择机构(institution)。 4)TOP 设置为 10。 5)网络剪裁方法选择Pathfinder 和 Pruning slice network。6)其他参数为默认设置。 得到构合作网络可视化图谱(见图2),节点数量为223,连线数量为39,密度为0.001 6,节点的大小和节点间连线分别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既节点越大其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大;结果表明,节点凯里学院体育学院发文量最为显著,北京体育大学、钦州体育学院紧随其后。图中连线较为稀松, 仅有凯里学院体育学院和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和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存在联系。 由此可见, 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网络较为松散,还没有形成较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或研究共同体。
3 体育中考研究的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聚类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献最核心的内容提炼, 能充分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对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同类合并,得到161 个关键词,并将整理后的数据带入CiteSpace 软件中进行分析,得到表3 与图3,其中表3 列出体育中考研究领域高频及高中心性关键词。
表3 1992~2021 年“体育中考”研究领域高频及高中心性关键词
通过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 可以识别体育中考研究的热点领域。 如图3 所示,161 个关键词共分为8 个聚类, 且参数Q=0.573>0.3 网络结构化显著;S=0.834>0.7 (精确到 0.001)说明聚类效果可靠性高。 通过右击聚类标签选择List Citing Papers to the Cluster 得到该聚类的代表性文献,再根据聚类标签和代表性文献,将8 大聚类进行划分,得出体育中考研究热点的三大方向,具体划分如下:1)聚类2(改革)从实验出发,讨论了初中生体育兴趣变化和学校体育教学改变的原因, 探索了体育中考存在的应试问题发现考试形式还有待发展[10],聚类5(体育中考)从体育中考的负反馈(应试体育)现状,探讨体育中考考试方法改革[11]。 因此,聚类 2 和聚类 5 属于“体育中考的发展与变迁——改革和探索”。 2)聚类0(推进素质教育)讨论了通过体育中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达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意义[12];聚类 4(耐力跑)、聚类 6(体育课)和聚类 7(体育教学) 主要围绕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13]。 因此聚类 0、聚类 4、聚类 6 和聚类 7 属于“体育中考的‘教考’融合——考试与课程”。 3)聚类1(中学生)中学生对体育中考体育态度的影响研究[14],聚类3(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制度与中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关系研究[15-16]。 聚类1 和聚类3 主要围绕于中学生的内部运动动机与体育中考的关系研究,故属于“体育中考参与主体内驱动力研究——态度与动机”。
3.2 “体育中考”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关键词聚类的整理和归纳, 识别出体育中考研究热点的三大方向,分别为体育中考的改革与探索、体育中考的“教考”融合以及体育中考参与主体的内部驱动力。 下面将对这三大方向进行详细阐述。
3.2.1 体育中考的发展变迁——改革与探索
该方向主要以“体育中考改革”为核心,包括“体育中考制度”“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水平考试” 等热点关键词,本文将从政策文献推动体育中考实施、体育中考制度改革两方面进行阐述。
1) 政策文件推动体育中考实施, 为体育中考研究指引方向。由表4 可知,为改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局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17]确定体育成为初中升学考试的科目,且体育成绩应占中考总成绩的5%;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18]中的学生体质健康不达合格水平的不发放毕业证书;再到建议提高体育中考成绩,颁发的政策文件呈现多元特征,包括成绩评定、项目设置、评分标准、等方面。 多元的政策文件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视,也为体育中考的研究提供了指引。
2)国家政策文件指引下,完善体育中考制度。 由表4 可知,体育中考制度完善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曲折前进过程。 而我国体育中考内容完善的过程也呈现阶段性特征,鉴于考试涉及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公平性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部分,故从考试项目设置合理性和保障体育考试公平性两方面进行阐述。
表4 近30 年来体育中考相关文件
首先,考试项目设置合理化。 徐烨[19]针对考试项目内容进行讨论,指出考试项目功能性需优化。 朱婷婷[20]从项目的考试形式进行探讨,提出考试形式“多样化”。 高国贤[21]从项目结构设置进行探析, 提出考试项目结构待优化——指出体育考试项目繁多,提出简化考试项目,尝试将集体性项目纳入体育考试。 综上,对于体育中考项目设置从考试项目的功能性到考试结构的优化, 体现了不同时期对于中考项目设置的探究层次的不同。
其次,保障体育考试公平性。 谢卓峰[5]提出加强考试监管制度——从考试过程探讨体育中考中存在的考试公平性问题。刘礼国[22]从残疾人视角出发探讨特殊人群的相对公平——构建残疾人体育中考模式, 根据不同残疾类型构建不同的考试项目,实现教育公平的权利。 甄志平[23]指出提高体育中考公信力——根据地域差异性研制不同地区的考试标准, 实现不同地区考生的相对公平,以提高体育中考科学性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 体育中考改革与探索的研究以国家的政策变化为导向,呈现“螺旋式”曲线前进,主要对体育考试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 从而为探究体育中考不同阶段的适应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然而,目前对体育中考项目设置的研究还在继续深入, 对于技能考试项目和集体运动项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评价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3.2.2 体育中考的“教考”融合——考试与课程
该方向以“体育教学”为核心,包括“素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学校体育”“考试项目”“应试体育”等热点关键词。 体育中考作为国家推动初中生“体育”发展的重要产物,其制度的改革与逐步完善推动中学的学校体育发展[13]。 体育中考改革既关联宏观的制度设计、中观的学校管理,也涉及微观的个体因素,有关体育中考的“教考”融合研究主要围绕这3 个层面展开。
体育中考政策推行,提高学校体育地位。 一直以来体育属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体育中考逐步完善过程中, 政策文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层面从严禁压缩体育课时,促进学生体育兴趣[24];到保障课内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再到教学管理改革,发展学校特色项目、优化师资等[18],从政策层面上为学生的学校体育活动时间提供保障, 且明确指出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 体育中考政策推行,提升了学校体育地位,在学校体育发展、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政策引领作用。
体育中考制度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关系。刘纯献[25]指出体育中考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强化学校体育工作——通过体育中考制度改革,优化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参与。 但随着体育考试比重的增加,学校为取得良好的升学率与体育中考成绩,体育课成为“训练课”的现象频发,体育学科陷入应试主义[26]。 周建东[27]探讨了体育中考对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体育课偏离了原来的教学目的,向“应试教育”方向发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存在功利性。谢军[28]讨论了学校体育教学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阻碍——课、内外体育活动时间不足等,指出学校体育教学中“教”的局限性。 李阳[29]基于目标激励机制下探讨体育中考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突围之路——通过体育教学如何 “实施好” 体育中考,而不是通过改变体育教学来“建设好”体育中考,甚至提出如何在应试中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成果。 于文谦[30]从不同层面探讨了我国体育中考改革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丰富学生考评体系(学生)、提升学校体育地位(学校),以及促进学校长期的体育学科优化提供可能, 并讨论了学校体育解决体育中考产生的“偏科”与“高分低能”这两个问题。
体育教学实施者——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与其它科目不同需通过身体练习来进行的, 体育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者和引路人,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和职业操守至关重要。 李晓东[31]探析了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师产生的影响——体育教师压力增加、体育教师供不应求,甚至通过体育中考项目教学发现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类型单一。 孙卫红[32]讨论了体育教师职业性幸福感——提出借助体育中考增加体育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推动体育教师职业发展。 买佳[33]从达尔文进化理论为切入点讨论体育教师技能退化因素——初中体育教师来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决定了体育教师技能的不稳定性,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大都为在高校就读期间,训练周期短,运动技能基础不扎实。 总体看来,体育中考可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责任感与工作压力, 从而为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提供动力,但也有研究认为,体育中考压力可能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工作热情产生消极影响。
综上,体育中考“教考”融合主题基于不同层面视角阐述了“教考”融合需要政策支持和多方(学校、体育教师、学生)配合;此外,一些学者基于应试体育的出现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的影响进行探讨; 然而目前亟需厘清体育中考目的——获得良好的体育中考成绩,还是为“以考促练”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中考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阶段性检验,需实现“教考”融合以考促教从而促练,甚至“教-考-练”三位一体。 但现存研究忽略了部分学生体育中考结束后体育锻炼活动频次骤减的问题, 既未找到学校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实施中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平衡点, 又将学校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唯一“责任方”,一味地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忽略了非学校的责任因素。
3.2.3 体育中考参与主体的内驱动力——态度与动机
该方向主要以“初中生”为核心,包括“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等关键词,希望通过体育中考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基础[34]。 体育中考改革的最终目的并非为“考试而考试”,而在于吸引体育中考参与主体(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关注[35]。 故以下从学生参与体育中考的内驱动力(态度与动机)进行阐述。
刘丽娟[14]探讨了体育中考对初中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指出体育中考促进学生的锻炼行为与目标态度,提升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但学生对行为认知和行为习惯的持续时间较短,未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中考后大部分学生锻炼次数骤减。 李旺锦[15]通过体育中考制度对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 讨论了初中生体育中考的内驱动力与体育中考制度的关系——项目设置、项目赋分、考核方式是影响初中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陈宁[16]则进一步讨论了体育中考与隐形体育行为(体育需求、体育兴趣)和显性体育行为(锻炼时间、强度、锻炼内容)的关系——通过对比初一学生和初三学生的体育行为变化, 发现初三学生的体育需求与显性体育行为大于初一学生, 且参与的项目倾向于考试项目功利性强, 而初一学生的体育活动大多以娱乐性为主,功利性较弱。 总之,体育中考可有效促进初中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与态度,从而促进体育行为的发生,为取得更考的体育中考成绩而锻炼。
综上所述,该方向文献主要梳理了体育中考与体育态度、体育动机和体育行为的关系, 现有研究反映出了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增加主要是由短暂的功利性内驱动力造成; 然而体育中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3 体育中考研究的演进脉络
突发主题词探测可呈现研究活跃度, 便于掌握特定阶段某一类别的主题研究文献“爆发式”增长及学界的关注点。 关键词突现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某一个研究热点关键词出现的时间及其发展的趋势。 图 4 展示了 1992~2021 年“体育中考”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结果显示,“体育教学”突现值最大(11.11),表明与体育中考有关的体育教学研究在2017 年开始兴起;“影响研究”位列第二(6.78),表明体育中考对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研究于2018 年开始被广泛关注;“新课程”排名第三(4.75),表明新课程与体育中考存在密切关系。 “体育考试”虽排名第四(4.55)但起始突现时间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1992~2021年)。 根据关键词突现时间点与关键词表达含义,将其分为以下3 个阶段:1) 以体育中考的落实与实施为主的初步探索阶段(1992~2006 年);2)以探析和讨论体育中考的实施现状、对策分析及体育教学等研究的快速多元阶段 (2007~2017 年);3)从外界影响研究(实施现状和对策研究)转变为对内在研究(体育行为等)的深化研究阶段(2018 年至今)。
识别体育中考的演化趋势有利于发现研究热点的变化。图5 展示了从1992~2021 年的文献共被引网络时区图, 可以从中看出“体育中考”研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阶段与图 5 相呼应。 初步探索阶段(1992~2006 年)主要以体育中考改革和体育与健康课程为焦点, 注重对体育中考政策的落地实施和学校体育课教学对策研究, 为推动体育中考的全面实施打下基石。 快速多元阶段(2007~2017 年)倾向于体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场地设施以及体育中考制度,从单一体育课的对策研究向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的多元化研究转变, 为体育中考制度的完善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深化改革阶段(2018 年至今)主要侧重于教学策略与学生体育意识, 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从国家政策(宏观)到体育意识(微观)的研究细化,对体育中考研究的实践意义日益增强。
3.4 研究前沿动态
文献计量学研究中经常使用战略趋势图描述特定研究领域的内部联系及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 进而判断某一研究领域热点主题的核心度和成熟度。 本文以CiteSpace 中提取的体育中考关键词频次和中介中心性分别为横坐标轴X、纵坐标Y。 横纵坐标相交的原点为频次和中心性的均值,将基础理论关键词呈现在战略图中。
如图6 所示,第一象限的关键词“初中生”和“学校体育”具有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特点,且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与其他研究主题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该象限关键词将作为前沿热点。
第二象限的关键词 “体育中考改革”“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与健康课”具有低频次、高中心性的特点。 第二象限的关键词在体育中考领域与其理论和实践研究联系紧密, 具有很广阔的研究前景。
第三象限的关键词“体育中考加试”“身体素质”和“考试项目”具有低频次和低中心性特点。 但“考试项目”——体育中考“考法、评分细则”等将是我国教育界亟待结解决的问题。 如何通过体育中考达到国家实施体育中考的目的也将会是未来新兴的研究热点。
第四象限的关键词“体育教学”“对策研究”和“影响研究”具有高频词、低中心性的特点。 纵向而言,对策研究将会做的更加深入、更加精细,不会只局限于“对策研究”本身,故该象限关键词存在被淡化的可能。
综上,通过已有研究成果厘清当下研究热点及潜在热点,为体育中考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4 研究结论
4.1 体育中考研究的基本概况
在发文趋势方面,有关体育中考的研究文献大致呈现“缓慢发展-迅速增长-持续攀升” 的增长趋势; 在高被引文献方面,主要聚焦在体育中考的问题与对策、考试制度的改革与优化、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的冲突与融合;在合作网络方面,有关体育中考的专门性研究, 目前尚未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团队或研究共同体, 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合作网络较为松散。
4.2 体育中考研究的主题热点
体育中考形成了三大研究热点:1) 体育中考的发展变迁——改革与探索, 主要对体育考试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逐步完善体育中考制度;2)体育中考的“教考”融合——考试与课程,基于不同层面视角阐述了“教考”融合需要政策支持和多方(学校、体育教师、学生)配合,且对应试体育现象进行探讨;3)体育中考参与主体的内驱动力——态度与动机,主要梳理了体育中考与体育态度、体育动机和体育行为的关系。体育中考研究热点: 一是研究主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政策导向性,主题紧跟国家体育中考政策变化呈现多元化特征;二是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象将学校体育教学作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唯一“责任方”,一味地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忽略了非学校的责任因素;三是对体育中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 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四是体育中考与体育教学、课余锻炼的“教-考-练”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机制机理将成为研究前沿热点, 体育中考与素质教育的同频共振与协同发展将是研究潜在热点。
4.3 体育中考研究的发展演化
体育中考研究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3 个阶段:1) 以体育中考的落实与实施为主的初步探索阶段 (1992~2006 年);2)以探析和讨论体育中考的实施现状、对策分析及体育教学等研究的快速多元阶段(2007~2017 年);3)从外界影响研究(实施现状和对策研究)转变为对内在研究(体育行为等)的深化研究阶段(2018 年至今)。
4.4 体育中考研究的不足之处
尽管目前有关体育中考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不过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及可进一步拓展深化的研究空间:1)在理论研究方面,涉及体育中考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价值与功能等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2) 在政策效应方面,涉及体育中考的政策工具效应及其评价、政策发展的演化特征及协同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3) 在实践应用方面, 涉及体育中考的过程性评价的评定依据和监督机制的研究鲜有问津, 体育中考技能考试项目设置及评分的标准化研究需要重视,“教考”冲突问题还需理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推动体育中考健康发展的作用机理及运行机制的研究有待深入。
总之,在国家“双减”政策及青少年体育发展评价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学体育的改革也将相应的持续推进,目前基于政策驱动、 应试主导的体育中考的评价体系必将从片面的考察、 单一的考试逐步走向全面提升学生综合体育素养的转向,这应该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关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