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分类分层培养模式探索
2022-10-19蒋泽艳
蒋泽艳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企事业单位要求聘用员工应具备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思维的运用能力。同时,鉴于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突出表现,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对计算机技术及其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为了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贯彻落实的“高职百万扩招”任务加剧了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分类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综合素质课程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开设在大一上学期,是一门传承计算机文化、培养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对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思维进行问题分析和求解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规模也越来越大,招生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为响应国家“高职百万扩招”政策,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学校的扩招生源需求,高职院校拓宽了招生方式。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覆盖多个民族,文理兼招,以统招、单招和高职扩招等形式进行录取,生源结构从传统的单一应届生源逐步转变为社会扩招生源与应届生源并存的多元化结构,学情也愈加复杂。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比较低,自律自控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对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有着浓厚兴趣。尤其是高职扩招生源的年龄区间跨度比较大,学习时间严格受限,生活阅历更加丰富,学习需求也各有不同。
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统一化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备课过程,便于教学实施,提升了教学效率。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悖于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严重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探索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分类分层教学模式非常重要和必要。
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应服务于专业需求,贴合专业教学知识,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不同个体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不同生源的职业发展需求不同。因此,授课团队结合社会用人需求,根据专业特色、学习需求等因素,注重个体化差异,扩充计算机新技术、新设备、新内容等前沿技术,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之上,新增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1];更新操作系统至Windows 10,更新Microsoft Office至2016版本;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增设了专业扩展模块,扩增内容主要包括运算符与表达式、常用函数、Photoshop、视频剪辑、程序设计语言、工程制图(CAD/Visio)等。
三、具体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开展方案
在生源多样化背景下,根据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坚持以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分类施教,分层培养”为切入点,结合生源结构和学情特点,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研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一定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支撑,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高职扩招政策,目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在2019年和2020年招生包括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在职人员等在内覆盖电子商务、社会管理、会计和金融管理4个专业的30个班级共计1,538人的社会生源。高职扩招生源年龄区间跨度比较大,根据抽样调查显示,生源年龄一般在26至55岁之间;高职扩招学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是多种不同角色的“集合体”;同时相对于全日制高中生和中职生,其学习基础、生活阅历、学习成长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都有很大差异;不仅要考虑生存问题,还要照顾家人,线下集中授课很难解决高职扩招生源的现实学习困境。针对这一类特殊的学生,可以采用区别于传统线下统一授课的线上线下混合的分类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授课时间,灵活调整授课方法,借助学习通授课资源自学以及微信群和QQ群直播面授答疑的方式进行授课。
对于传统生源,主要根据生源和专业需求进行横向专业分类,包括金融、会计、经管、信息技术等4类。纵向学习内容采用“分层学习+分层指导”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其中,学习内容主要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扩招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又包括理论概述子模块和理实一体子模块。理论概述子模块主要包括第1章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第2章计算机概述、第7章计算机网络技术。理实一体子模块主要包括第3章Windows 10操作系统、第4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6、第5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16、第6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 2016、第8章多媒体技术基础。结合不同专业特色以及专业课程学习需求增设专业扩展模块。
表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类分层教学模式
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不可分离的,而这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理论概述子模块的教学主要是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开展,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视频、课件、文档等多种学习资源自学,并在线完成测试。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的数据分析测试成绩以及常错题确定线下课堂重点教学内容,同时对于新技术、新设备、新内容的学习在授课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以主题式讨论的方式进行。利用互联网搜索以及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观点形成“头脑风暴”,加深学生对于新技术、新内容和新设备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扩展模块的学习与此类似,不再赘述。
理实一体子模块内容利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化教学法,结合OBE理念,利用历届数据建模大赛真题、计算机等级考试原题以及毕业论文排版、个人简历制作等计算机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易产生代入感,引导学生探究其具体操作和应用方法。理实一体子模块主要分为基础项目、进阶项目和综合项目,具体的分层学习和分层指导方法如下。基础模块是必修模块,主要借助学习通中上传的现实生活中实用的毕业论文排版、个人简历的制作等典型练习案例,授课教师上机操作逐步分解,每个学生以按步仿学、反复演练的方式,保证每个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为后续增加实验任务难度打好基础;进阶项目主要是学生借助学习通中上传的难度各异的考试系统题库案例配套的实验文档、实验素材、实验操作讲解视频进行课前自学,教师在线下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普遍难点细化、重点讲解再反复实操练习,针对学困生一对一指导的分层指导方式,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不但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明确期末考点,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大大减少期末复习的时间,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收获学习成就感,建立课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通过这一流程,实现“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教学效果。
综合项目是指结合专业特色以及专业课程需求设计的专业综合项目,涵盖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教学内容,采用分层教学法,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设计递进式综合项目教学任务是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一种有效机制。该课程综合项目教学进行的分层区别于很多文献[2~3]中实行的根据课前测验成绩的从始至终的固定分层方法,是一种动态的隐式分层,教师根据学生每个项目模块中学生的实验成绩、测验成绩,再结合学生对于个人计算机能力水平的评估进行的班级内部分层。第一,将综合项目的设计目标转化为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培养目标,即一个综合项目设计多个教学目标,从低到高细分为多个目标等级;第二,根据分层结果,学生领取适合自己的实践教学任务指标;第三,学生完成相应的综合项目任务后进行演示汇报交流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仍然存在的问题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综合项目的分层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效推动学生认知的成长。
四、改革效果与反思
通过课后和期末学生反馈的调查结果,经过超星学习通后台的数据分析得出:在生源结构多样,学情复杂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类分层的教学模式满足了身份多样化的高职扩招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扩宽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反馈实践项目设置的任务点出现重叠,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而言浪费时间,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在后期的实际教学与改革探索中,将优化项目教学任务点的设置,继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高职扩招学分置换以及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实际班级内部分层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