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有新招
2022-10-19陈广锋崔建玲
陈广锋 崔建玲 文
眼下,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中稻旱情正在陆续缓解。但7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旱情发生以来,全国农技中心及时组织墒情会商,印发《长江流域墒情旱情及农作物抗旱指导意见》《关于紧急开展抗旱防高温热害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的通知》,大力推广节水抗旱技术,南方各地农技推广部门因地制宜采取积极举措给农田“解渴”。上好“节水抗旱”一课,对今后农业战干旱、保粮安,意义重大。
降解地膜来锁水
浙江省多山区丘陵,水资源严重不足,但杭州建德、绍兴嵊州等地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生物降解地膜核心示范区建设和推广”课题试验示范田里的水稻,因为使用了覆膜旱作节水技术,种、肥、水、膜(降解地膜)一体化直播,长势正常,表现出优异的抗旱能力。
嵊州市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周政法介绍,对一些缺水特别严重的旱地,通过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锁住土壤中的水分,以及安装节水喷灌设施在水稻关键需水时期补水,“锁水补水”双管齐下,水稻节水抗旱本领进一步增强。种植了60亩旱作水稻的许潮林在高温干旱天气面前表现得很坦然。许潮林是建德市杨村桥镇杨家水库家庭农场负责人,2019年,农场在地方农技中心指导下,开始尝试水稻旱作,不仅省了大量水费,而且每亩还能增产约150公斤。当喷灌设备打开,水像细雨般落下,稻田很快又恢复了一片生机和活力。
“之前我种水稻采用淹水灌溉,1亩地水费大约是200元,现在1亩地只需要四五十元的水费就够。”许潮林说。
在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大英镇耘泰公司水稻基地,市农科院黄明永研究员介绍说,近两年开展生物降解地膜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主要对比不同水稻品种分别在覆膜与不覆膜栽培技术条件下各自农艺性状、米质、土壤温湿度、田间草害发生及膜分解率的差异,去年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增产10%左右,镇压杂草效果明显,具有保肥节药的作用。今年遭遇异常高温干旱天气,从苗期、分蘖、扬花灌浆及熟相看,覆膜明显好于不覆膜,起到了很好的节水抗旱作用。
水肥一体化
高温天气,土壤失墒较快。安徽滁州南谯区土肥水技术推广部门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节水灌溉技术。
“500多亩果园地块之间高低不平,以前浇水、施肥至少需要雇用15人,而且有的地块浇不上水,自从引进了水肥一体化设备,现在只需1至2人就能让庄稼渴了就喝,饿了就吃。”该区章广镇元松村精品水果产业园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负责人马鹏感慨道,此项技术不但有效应对高温干旱,而且实现亩均节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粗略估算,可增产约20%。
南谯区土肥站站长刘照新介绍,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方,推广微灌、喷灌水肥一体化,配套新型水溶肥料,可高效利用水肥资源,进一步增加作物经济效益;其他种植大宗作物区域,推广微喷带、固定和半固定喷灌水肥一体化,同时结合墒情自动监测站点,大大提高了作物抗旱能力,确保在大旱之际农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
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山里红柑橘种植家庭农场,4000多亩果园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正在为果树浇水、施肥。
“闲时办,急时用”。秭归县山里红柑橘种植家庭农场高强介绍:“早在2010年,农场便建设了水肥一体化设施,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现在果园全部是滴灌技术。在出伏前,更是早早地将1200多方储水池蓄满水,现在脐橙园每天浇水一次,也是水不缺、人不忙。”
宜昌正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正亮反映,自家果园土壤质地为砂土,保水保肥性差,自从2017年配备了100方的沼液存储池,每年将60方的畜禽粪污肥液与水按照1:1的比例,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滴灌,现在每2至3天浇水一次,100多亩的果园生长正常,产量基本不会受旱灾影响。
6月中旬至8月中旬,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秋季作物生长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旱—涝—旱”两次墒情急转剧变的过程。
利农合作社是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在夏秋两季播种季节,该社全部采用种肥同播同步铺设滴灌带水肥一体化管理,同时利用墒情监测仪自动监测土壤温湿度。
8月,天气炎热少雨,全县大部分玉米田出现了旱象,利农合作社及时进行了两次滴灌补墒,并每次都进行追肥,目前玉米长势比预期好很多,周围群众都称赞。“多亏了农田里建设的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仪,它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旱了涝了全靠它说了算。同时在土肥站建议下,我们全部铺设了滴灌带,虽说铺带费些事,但用起来真方便,可以在水源不足情况下,小水滴灌。还顺便把大喇叭口期的施肥老大难问题轻松解决了。”利农合作社技术员李怀玉表示,原来这1000亩地浇水,25个人不停,浇一遍得20多天。现在我们7个人同时管理15个水泵,8天就能浇一遍,还不费力。现在的玉米苗,一天一个样,再旱也不怕,水肥一体化真的是好技术。
软体集雨窖工程
榆林市是陕西省重要的产粮大市。今年已是榆林市连续第三年发生夏季干旱,受灾约400万亩,其中又以定边县和横山区最为严重。
定边县旱地面积达300多万亩,为保证能种尽种,定边县从去年冬季开始实施“软体集雨窖工程”,该软体集雨窖由国机亿龙(佛山)节能灌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主要以环保高分子织物涂层材料为膜材无缝接合而成,可以有效收集雨水。“第一年老百姓通过软体集雨窖把雨水收上,第二年播种的时候浇一次出苗水,干旱关键时期浇一次救命水,最后再浇一次增产水。”定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丁敏表示,一个窖作为补灌来讲,可以管5到10亩地。去年全县结合高标准农田等项目,一共建设了6300多个软体水窖,可蓄水量约19万立方米。
胡青军是定边县安边镇白兴庄村民,他家的50多亩地全部位于公路附近,去年依靠政府资助,建了一个800立方米的软体集雨窖。今年,在干旱肆虐的情况下,软体集雨窖派上了大用场,使得他家的50亩玉米长势良好。胡青军高兴地说:“种的时候旱得不行,浇了一回,这是第二回浇水了,效果挺不错的。2019年,这些地都因为干旱没法耕种,荒了一年。有了这个以后,估计每亩能打1400多斤,能卖1800多块钱。”
横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建军表示,通过沟道拦坝蓄水,然后利用太阳能发电提水至高处的软体水窖储水,最后结合膜下滴灌技术补水,这就是我们推广的“四位一体节水灌溉”技术。
“这片玉米地梯田共1500亩,往年基本上没有收成。自从山顶建成了软体集雨窖,这片梯田又恢复了生机。玉米如果不浇水的话就是十厘米左右,现在有三四十厘米,即使天不怎么下雨,对收成也没有太大影响。”横山区双城乡羊产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彦红表示。
以肥补水
严重旱情中,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当地种植户李发祥家的玉米却基本不受影响。以肥补水成为当地抗旱的一大法宝。
“根深才能叶茂,这块地用的是生根型长效功能肥,玉米根系特别发达,根多根密根深,下扎深达1.7米。强大的根系增强了玉米对深层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自身抗旱抗逆能力。”李发祥说。
四川泸州市古蔺县成立应急抗旱技术指导专家组,深入一线指导农户开展抽水灌溉、小水勤灌、流水散热。没有灌溉条件的喷施叶面肥、抗旱保水剂、液体地膜、黄腐酸等,以肥补水。
江苏省宜兴市新庄街道申泰家庭农场管理人员对400亩水稻进行“晨灌夜排”,深水降温,并且连续数次喷施叶面肥补充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通过肥水调控减轻了高温热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