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缘何是“东方女神”
2022-10-19
女神崇拜,是世界各古老民族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发轫于西北的女娲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东方女神”,有着“华夏圣母”之称。女娲,何以成为华夏儿女的“梦中女神”?
女神崇拜,是世界各古老民族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发轫于西北的女娲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东方女神”,有着“华夏圣母”之称。如今,“女神文化”再度复兴,对于探寻华夏文明的根脉,有何启示和借鉴?
女娲神话的内涵
神话是人类远古社会的传说,是中华民族幼儿时期的智慧,它保持着纯真、质朴的特点,是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远古女娲神话传说,并非先民心血来潮的凭空捏造,其来源总是以现实生活、生产劳动中的人和事作为原型。
女娲是“抟土造人”的创世神。原始生存环境的恶劣和人类生产力的限制,导致原始先民的寿命非常短,繁衍劳动力、传承后代便成为头等大事。抟土造人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殖能力的想象和崇拜,也寄托了古人对于生育能力的想象与祈求。
女娲是“炼石补天”的英雄女神,充当了人和神之间的中介。在联结现实世界和神秘世界的方式上,人们赋予女娲这样一个英雄以神的形象,是生产劳动与原始宗教、灵石信仰和祖先崇拜的产物。
女娲还制造了笙簧、瑟、埙等乐器,被人们奉为“音乐女神”;她建立婚姻制度,使人类两性相悦,相互婚配,繁衍后代,被誉为华夏民族的“婚姻女神”;她创制了礼仪文明,被尊为“礼仪之神”;她还是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因此,女娲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万能女神”,是中华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
女娲,华夏儿女的“梦中女神”
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开端,人们对祖先的崇拜是从女神开始的。“神”并非我们所讲的天上神仙一样,这其实就是古人的梦。梦是古人的理想和追求,正如女神形象,寄托了中华民族最美好、最纯洁的情感,我们常说的“梦中女神”由此而来。
在中华大地,女娲神话的分布可能是最广的,从东北平原到云贵高原,从西北边塞到东南沿海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有流传。尤其是在黄河流域,女娲神话的出现尤为密切、频繁,自古而今是女娲信仰的中心地带。这都充分说明女娲神话原型生命力之强大。
甘肃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是传说中女娲崇拜的发源地,素有“娲皇故里”之称。建于汉代的陇城女娲祠、远古女娲洞遗址、女娲出生的风沟、生活的风台、葬地风茔等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代代相传的女娲圣迹。
女娲崇拜在这里流传了两千多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当地举行隆重的娲皇祭祀活动,从早到晚,人们用各种方式尽情抒发对这位始祖母的由衷怀念。
女娲与西方诸多女神有何异同
女娲是华夏民族共同的初母,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女娲的初母形象已被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的大多数民族所认同。
女娲神话刻画了一个战天斗地、敢为人先的创世英雄,更体现了女娲作为母亲的无私奉献,采用多种方法挽救众生、造福全人类,以及牺牲自我、护佑大地苍生的神灵形象,影响着中华民族以集体为主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华夏文明所推崇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根源。女娲神话还折射出中华民族宝贵的创世、创业、创新精神,这也是女娲神话故事能够流传于世、绵延不绝的重要因素。
在西方女神中,智慧女神和战争女神雅典娜、婚姻与生育女神赫拉、爱神阿佛洛狄忒等,她们个性鲜明、各自不同,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处世风格,这与西方崇尚自由、个人主义的思想价值相对应。中国传统神话宣扬的主流价值在于浓郁的忧患意识和厚生爱民意识,集体的利益是最高利益。在中国神话中,神是具有超乎于常人的能力,且是无私的、完美的。
经过民间信仰、乡土文化、民间习俗不断传播演说形成的女娲文化源远流长,折射出中华文明不断演进、波澜起伏的历史进程,折射出中华民众各个部落由分散到聚集,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从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波澜壮阔的发展脉络。
女娲神话传说为探索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和载体,丰富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内涵,充实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内容。女娲所代表的敢为人先、无私奉献、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以及创世造世的开拓精神,最终赢得自我胜利的过程,这些都是有别于西方创世神话的重要根源,这也成为影响东西方文化在民族精神、社会追求上的异同。
以女娲文化为纽带,促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
如今,“女神”是对优秀女性的统称,肯定女性的价值存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女神文化”再度复兴,有着女娲文化回流的现象。这也反映出现实社会中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而女性地位高低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杆之一。
我们要大力弘扬女娲文化中创业、创新、创世、创史的开拓精神,找寻适合今天社会文化发展的有益部分,激发中华民族亲情和追求团结、和谐的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得这些精神因素能够与今天的社会相融合,为当下文化建设、探寻华夏文明根脉提供借鉴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