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双版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及启示

2022-10-19洛婕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龙成鹏

今日民族 2022年3期
关键词:疆域边境线西双版纳

文/洛婕(中共西双版纳州委党校)龙成鹏

2019 年9 月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个共同”既高度概括了西双版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形成路径,又为西双版纳继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工作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西双版纳是沙漠带上的绿洲,是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一条澜沧江养育了各族人民,各族人民也共同开拓着这片千里边疆。回望来时路,新中国成立初期,1951 年4 月中央民族访问团抵达西双版纳,1952 年12 月民族工作队抵达西双版纳。工作队员们和各族群众一起开荒拓土、挑肥下田、兴修水利、抗灾除害,极大地改进了当地的耕作方式及农业生产条件。在中央民族访问团、省民族工作队的帮助下,1953 年1 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 年6 月改为州)正式成立,让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驻足脚下路,2021 年的12 月3 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很多网友在看到铁路沿线的地形图时纷纷惊叹,他们认为这条将近一半路程都在隧道里的铁路应该叫做“跨国地铁”。西双版纳段隧道长10.7 公里,技术的高难度与洞内的高温度,让施工作业充满挑战。温度常年高达40 摄氏度的洞内,靠着大功率风机和每天20 多吨的冰块艰难实现工人们的降温防暑。中老铁路的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奋战了数千个昼夜,终于让西双版纳的各族群众也能够跨越山河,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从过去的支边,到今天的中老铁路,中华儿女一直在努力地把我们祖国的疆域变得更好、更美、更宜居。因此,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沿着历史的轨迹回望,西双版纳的过往写满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汉武帝时期,西双版纳归永昌郡管理;唐代《南诏德化碑》中提到的南诏大军将赵龙细利,据考证来自西双版纳;元朝云南建立行省,分为37 路、5 府,西双版纳为“彻里路”;《明史》记载,洪武年间车里军民府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刀坎为第一任宣慰使;1913 年,西双版纳地区设立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柯树勋主张“设流不改土”,各民族间的相互交往交融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双版纳各民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回望西双版纳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各民族共同参与的痕迹,毫无疑问,是各民族共同铸就了西双版纳的历史。在不远的将来,西双版纳繁荣发展的历史也必将由各民族共同书写。因此,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西双版纳有着多彩的节庆文化、丰富的饮食文化、美妙的音乐歌舞以及神奇的傣医药等等。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云南各地都有着关于诸葛亮的传说,虽然这些传说不完全是历史事实,但却代表着云南各族人民对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比如说,西双版纳最常见的传统民居竹楼,其屋顶的设计灵感据说来自诸葛亮的帽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茶山的各族茶农,都尊称诸葛亮为“茶祖”。说到茶叶,在西双版纳的众多文化符号中,普洱茶极具代表性。普洱茶发展繁荣的历史,就是一部典型的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西双版纳的普洱茶,沿着千年茶马古道去到了青藏高原,去到了故宫,去到了东南亚。在制茶、饮茶、运茶的过程中,小小的一片茶叶,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纽带。因此,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走进西双版纳的村村寨寨,各民族之间勤劳互助、质朴快乐的氛围会感染每一个人。雨林深处的美景、美食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傣族老人家们常念叨一句谚语:“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在他们的眼中,森林是父亲,大地是母亲,天地之间谷子是至高无上的。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让西双版纳成为很多人眼中的世外桃源,诗和远方。但其实西双版纳并不遥远,人们常说:“地理的末梢就是开放的前沿”,西双版纳边境线长达966.3 公里,约占云南全省边境线的四分之一。绵延的边境线给西双版纳的开发开放带来了无限机遇,却也因新冠肺炎疫情的汹涌袭来遭受严峻考验,这里是“最前沿”,也是“最前线”。深山密林中数不清的小道,每一条都需要不休不眠的坚守。山林是蚊虫的天堂,有人顾不上粘在自己脚上的蚂蟥,有人干脆直接用花露水洗头;河流边的水声稀里哗啦,夜晚只能看着对岸“干瞪眼”到天亮,生怕眨一下眼就遗漏黑暗中移动的身影;若是遇到狂风暴雨,临时搭建的休息棚得要三四个人使劲拽住才不会被吹飞;巡山的时候,喝山泉水,啃方便面就是简单的一餐……为了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966.3 公里边境线上,由各族干部群众组成的守边队伍,无私奉献,每天的汗水以升来计算,离家的日子以月来计算,对国家边境安全和家乡安宁和谐的付出,无法计算,生动诠释了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回首往昔,各族群众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四个共同”是西双版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来时路”;展望未来,“四个共同”为西双版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去何处”指出了方向。在“四个共同”的指引下,西双版纳的民族团结之花必将常开长盛,石榴之籽必将越抱越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好西双版纳灿烂篇章!

猜你喜欢

疆域边境线西双版纳
爸爸,我不怪您!
唇亡齿寒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温暖边境线的图书馆
大中国之中国疆域
探究宋初西南边疆思想形成的原因
“疆域”图像系统导学策略(人教版)
泼水咯
边境线上的认同与国家在场
救救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