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人民坚如磐
——回眸延安时期的拥政爱民运动

2022-10-19徐映珉

中华魂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拥陕甘宁边区部队

文/徐映珉

八一金星耀光辉,人民军队爱人民。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喜气洋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我军从创建之日起,就把热爱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作为永恒的宗旨,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80年前发祥于延安的轰轰烈烈的拥政爱民运动,就是我军宗旨和军政军民一致原则的生动体现,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史上独创的、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宝贵财富。

凝聚力量——唤起民众千千万

1943年春节,伴随着不绝于耳的锣鼓、唢呐声和纷纷扬扬的雪花,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各地军民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拥政爱民和拥军优抗运动。从此,拉开了“双拥”活动的历史序幕。

回眸当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首先开展的这场“双拥”运动,是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的,是经过长期酝酿和精心准备的,是有号召、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的。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5年里,边区部队十分重视做好拥政爱民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和经验,从而较好地完成了保卫边区、巩固抗战后方的工作,深得人民群众拥护和称赞。但由于当时陕甘宁边区作为一个特殊地区,又处于相对的和平环境,加之当时边区遭受到国民党政权的严密经济封锁,物质生活异常困难,以及军队和地方本身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本位主义倾向,造成了军政军民关系的某些不融洽不协调现象。《留守兵团司令部及政治部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中指出:“在部队中,存在着与生长着忽视拥政爱民的观念,忘记了过去红军的优良传统,把军队与政府、人民有时对立起来,某些人员存在着军阀主义的残余思想,把军队看成为高于政府和人民,丧失了革命军队的品质,于是违反政府法令,自高自大,不尊重政府,侵犯群众利益、违犯群众纪律等行为时有发生。”对于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毛泽东主席早有察觉,并不时地进行教育、引导和纠正,而且在对地方政府做工作的同时,特别严格要求军队首先要做好拥政爱民工作。

1940年下半年的一天,毛泽东同志在杨家岭召见肖劲光、阎红彦、贺晋年、文年生、莫文骅、甘渭汉、周仁杰等10多位留守兵团的领导同志,专题座谈研究军政军民关系问题。

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和军政干部联席会议,又对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检讨,并根据中央有关精神,为进一步改善和融洽军政军民关系,决定在边区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拥政爱民运动与拥军运动。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作出了《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

10天后,留守兵团司令部及政治部便作出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同时制订和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要求部队全体指战员充分认识拥政爱民的重要意义,坚决执行政府法令,尊重各级政府机关;军队要担当起保护政府的责任,竭力设法帮助政府解决各种困难,积极参加生产劳动,解决粮食被服及日常所需,以减轻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军队与人民要建立密切关系,爱护人民,尊重群众的人权财权,不得侵犯人民一针一线的利益,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要帮助人民春耕秋收和冬藏,帮助群众进行清洁卫生运动;部队官兵要了解民情风俗,尊重民情风俗习惯。这“两个决定”第一次正式明确了拥军优抗和拥政爱民的基本内容及政策规定。

从此,一个群众性的“双拥”运动便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并形成一股热潮。

1943年春天开展的这场“双拥”运动,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一起被称为“三大运动”,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双拥”运动不仅以广泛的群众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影响到各个抗日根据地,而且以其思想教育的深刻性和模范实践的自觉性载入史册。

自觉践行——率先垂范作表率

表率就是最大的力量,行动就是无声的感召。在拥政爱民运动中,党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做出榜样,部队官兵自觉践行、积极作为。毛泽东、任弼时等主动给当地人民拜年,给老人祝寿,与老百姓一起吃饭饮茶、畅叙友谊;朱德路遇老翁,立即下马为其驮东西。各地驻军积极协同政府召开军民联欢会,并派干部战士向地方政府和群众拜年;有的部队还给群众赠送印有“拥政爱民十大公约”的贺年卡;各部队还组织了秧歌队、腰鼓队和文艺队,到地方党政机关和群众中进行表演和宣传,教唱《拥政爱民歌》。

这场轰轰烈烈的拥政爱民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拥政爱民的思想教育同拥政爱民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不只是形式上的热烈,而是充满着发自内心的热忱;不只是一般的宣传号召,而是认真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立说立行、立改立行”。因此,在“双拥”活动月之后,各项实际工作便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不到一年便取得了可喜成绩,《解放日报》持续不断地作了宣传报道。

在深化拥政爱民的教育引导和实践活动中,官兵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家说,“如果我们不拥政爱民,抗战就不能胜利,革命就不能成功”。从此以后,部队轻视政府工作人员、违犯政府法令和群众纪律的现象大大减少,主动尊重、执行、维护政府法令和群众纪律的行为多了。官兵对政府和人民群众做到了“三个一样”:对待老百姓像对待自己父母兄弟一样亲敬,对待政府工作人员像对待部队首长一样尊敬,对待政府法令像对待部队命令纪律一样服从遵守。

随着拥政爱民运动热浪迅即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涌动,部队官兵用实际行动把拥政爱民的答案写在广袤的陕北高原大地上。部队有强大的劳动力和战斗力,不仅有力量进行自身的生产,而且有能力帮助人民生产。因此,各部队充分发挥这一特有优势,把帮助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作为拥政爱民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际举措,从春种、夏耘到秋收,派出大量的劳动力帮助群众。在助民劳动生产中,官兵热情高涨、干劲十足——这既是爱民的最好体现,更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和大好机会。于是,大家在助民生产劳动中广泛开展竞赛活动,提出“看谁开荒开得多”、“看谁锄草锄得细”、“看谁收割得最干净”。除此之外,官兵还主动为老百姓砍柴、挑水、修房、料理家务,为群众免费治病,开展识字和卫生运动,做了大量有益的事情,彰显了军民团结、亲如一家的浓浓之情。

广泛深入、扎实有效的拥政爱民运动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轰轰烈烈开展,深得人民群众的称赞和好评,也影响和助推了人民群众的拥军优属运动。“双拥”成为涌动在黄土高原上的一股热潮。

薪火相传——赓续传统谱新篇

人民军队爱人民,鱼水相依情谊深。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开创性的“双拥”运动及其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并及时迅速地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作了推广。

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起草的《关于减租生产拥政爱民及宣传十大政策的指示》中明确指出:为了使党政军民打成一片,以利于明年的对敌斗争与生产运动,各根据地党委及军政领导机关,应准备于明年阴历正月普遍地、无一例外地举行一次拥政爱民与拥军的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再三再四地宣读拥政爱民公约与拥军公约,并把“拥政爱民”作为十大政策的“第四条”和重要制度规定下来。

紧接着,西北局于1944年1月1日作出了《关于拥政爱民及拥军工作的决定》,强调指出: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不仅要普遍地举行,而且要使之更加深入,更加成为部队和广大人民中真正自觉的群众运动,成为全体官兵和广大群众的思想教育运动。很快,其他各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党中央的号召和统一领导下,在各分局、边区政府和驻军领导机关的具体领导和指导下,也对拥政爱民和拥军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

1944年春节期间,一个更加广泛、更为热烈的“双拥”运动便在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中开展起来。《解放日报》对此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报道,还刊发了朱德总司令1月1日在延安干部晚会上的讲演《展开拥政爱民运动》。

1945年5月,总政治部在关于《发扬我军拥政爱民优良传统》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拥政爱民运动的主要经验,并进一步提出了要求:一是要持续深入进行拥政爱民的思想教育,使每个军人懂得拥政爱民不单纯是纪律要求,而是革命军队的政治要求,是区别革命军队与其他军队的分界线;二是要事事关心人民,处处爱护人民,坚定地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立场上,完全彻底为人民,诚恳地在经济上帮助人民、文化上提高人民、政治上关心人民、军事上保护人民;三是要把经常性和突击性的工作结合起来,只有把突击性的拥政爱民活动和经常性的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拥政爱民工作越做越扎实有效,军政军民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毛泽东主席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1945年的任务》和《1946年的工作方针》的指示中,都把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号召各解放区、各部队要普遍并坚持开展“双拥”运动,一年比一年做得更好。这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粉碎国民党进攻和巩固解放区,都有重大意义。从此,“双拥”运动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成为我党我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一直贯穿到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及全国解放以后的其他各个历史时期。

时代各有不同,传统一脉相承。80多年来,我军的建设和发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时代和社会环境日日迭新,但永远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拥政爱民,服务人民,保卫人民,依靠人民,已成为我军忠诚于党、爱民为民的鲜亮底色和红色基因,成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已深深融入官兵的血液和灵魂中,成为强军兴军的强大力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我军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是一支由人民子弟组成、为人民利益战斗的武装力量。根植于人民这片大地沃土的人民解放军,正昂首阔步迈进在新时代的新征途上,强军兴军的新使命新任务对我军忠于人民、服务人民提出了新要求。我军将士将以新的姿态,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延安时期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始终坚固人民立场,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处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尊重人民、保护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活;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造福兴利,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主动作为,在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体现真情,永远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用青春和奉献续写新时代拥政爱民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双拥陕甘宁边区部队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姚安县文联“双拥”征文启事
俄部队军演
鱼水情深续写“常熟样本”
儿在部队又立功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双拥工作的形成和发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过载栈
从陕甘宁边区到解放前甘肃老区的扶贫工作回顾
做好首都双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