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岭任驰骋 英雄碧血化长虹
——红军“小师政委”方永乐的战斗传奇
2022-10-19赵东云
文/赵东云
巍峨大别山,英雄气凛然。革命战争年代,在这片沟壑纵横、岭峻峰秀的红色土地上,涌现出无数英雄俊杰、革命志士,他们驰骋沙场,浴血奋战,为革命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方永乐,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红军英雄。南方三年游击战初期,年仅18岁的方永乐率部东进,与高敬亭部会合,共同创建了红28军。此后,方永乐率部转战鄂豫皖边游击区,驰骋千里,飘忽游击,经历了许多苦战、恶战,打出了红军军威,书写了红军战争史上的传奇,为“大别山红旗不倒”作出了卓越贡献。最终,他倒在这片深爱的红土地上。青山不老,精神永存,“方永乐”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上。
1916年,方永乐(原名方云辂)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九公山北麓石板冲。方家终年辛劳,也难过上温饱生活。年少时,方永乐因生活困顿被迫辍学,跟着父亲干活,但家境并未因此得到改善。沉重的盘剥和债务,压得方家喘不过气来。方永乐的父亲多次被官府关进大牢,终被折磨致死。旧社会的种种罪恶和灾难,在少年方永乐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拉开帷幕。1929年11月,震动大别山的六霍起义爆发,方永乐的家乡距离起义的首发地独山镇不远,方永乐与少年伙伴们一道,满怀激情地投身革命运动,不久,随当地游击队编入红军第33师。自此,年仅13岁的方永乐开启了传奇的革命征程。
1931年,方永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已担任少共六安县委书记的方永乐,率皖西少先队向湖北红安转移途中,多次与敌交战获胜,显露了出色的指挥才能。1933年,方永乐转为中共党员,先后担任皖西北道委少共书记、红25军第75师少共书记、鄂东北道委少共书记等职。
“信使”东进助建军
1934 年11 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决定遵照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周恩来的指示,率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由于情况紧急,没有能够及时通知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前来参加会议,鉴于此,省委特意给高敬亭留下一封指示信,要求他将现有“部分红军武装再组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担负传达这一重要任务的“信使”选择了时任中共鄂东北道委少共书记的方永乐。
当时,鄂东北距皖西北二三百里,为千山阻隔,沿途道路蜿蜒崎岖,更有大批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据守、拦截,交通艰难可想而知。为完成送信这一艰巨任务,方永乐亲率刚刚组建的鄂东北独立团,从经扶县(今河南新县)乌头尖出发,前往皖西北寻找高敬亭。东进路上跋山涉水,绕过据点,越过封锁线,沿途多次遭遇敌军,由于指挥得宜,部队损失不大。
直到1935年2月1日,方永乐才在抱儿山(今金寨境内)找到了高敬亭。皖西北此时形势极为严峻。一个多月前,皖西北红军主力红82师和三路游击师在筹集物资的行军路途中,遭到敌人突然袭击,师长周世觉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高敬亭将剩余部队组建成红218团,而皖西北道委会所在地熊家河又遭“清剿”,根据地残破不堪,红军几乎无立足之地。
从方永乐送来的信件上,高敬亭获知省委已率红25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之名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高敬亭知道边区的斗争形势将更为严峻。由于追兵逼近,高敬亭、方永乐率部一路转战,于2月3日进抵太湖县西北角的凉亭坳。凉亭坳一带,位于大别山腹地,周围群山遮掩,植被茂密,小集镇上有百十户人家,还有一条小街。当晚,高敬亭、方永乐在汪胡氏宗祠召开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将方永乐带来的鄂东北独立团和皖西的红218团合编,重新组建红28军,高敬亭担任军政委。红28军下辖红82师,师长罗成云,方永乐任师政委。由于方永乐年仅19岁,战士们亲切地称其“小师政委”。另成立军直属的手枪团,全军共1300余人。
翌日雪霁初晴,当军首长将重建红28军的消息向排列整齐的部队正式宣布后,指战员们欢呼跳跃,高呼口号,声震山谷,士气大振。凉亭坳会议的召开和红28军重建,是鄂豫皖三年游击战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又形成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
奇袭王庄敌胆寒
鉴于敌军分三面向凉亭坳逼近,方永乐和高敬亭率红28军迅速转移。红军沿途多次遭遇敌军阻截,险情不断。在2月12日的黄泥塝激战中,师长罗成云壮烈牺牲,不久,师政治部主任雄大海也在战斗中牺牲,方永乐自此独自担负领导红82师的重任。当晚,红28军冒着鹅毛大雪,翻越皖西第一高峰、海拔1774米的白马尖,终于甩开了持续纠缠的敌人。
2月14日,红28军进抵霍山白果树,获悉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余谊密(曾代理过安徽省长)从省府安庆回到潜山王庄过春节,其子余竺僧带一个排武装护卫。余谊密曾捐巨资组建反动武装,杀害过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因此红军早就想除掉这个反动透顶的政客。
军首长高敬亭与方永乐、徐成基研究后,决定将攻打王庄的任务交给方永乐。方永乐找来手枪团团长余雄,商议具体行动计划。鉴于余家深宅大院,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四周还有几个炮楼,可谓易守难攻,距王庄二三十里的集镇如官庄、晓天、衙前镇等驻扎的国民党军,随时可以驰援。方永乐深思熟虑后,决定智取:红28军派出特务营和手枪团担负奔袭任务;244团各营除保护军部外,负责打击可能出现的敌之援军;余雄化装成余家好友“登门拜年”,深入虎穴擒拿余谊密。
当晚行动开始,方永乐率特务营、手枪团冒着飞雪,拂晓前抵达王庄,埋伏于周围小山后侧待命。上午10时,太阳冲破云层,斜照在皑皑白雪覆盖的群山上。余雄带着4名手枪团战士,化装成国民党官佐模样,手中提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骗过碉楼下把守的门卫,进入余宅厅堂,然后以迅疾动作活捉了余谊密。余雄一边押着余谊密走出厅堂,一边对天空“砰砰”连开了两枪。听到信号枪响,方永乐知道余雄已经得手,大手一挥,埋伏已久的战士如离弦之箭冲下山来,一举拿下王庄。战士们见到余雄,都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余雄谦虚地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小师政委的神机妙算啊!”随后,罪恶累累的余谊密父子被红军处决。
桃岭大捷振军威
为缩小目标,红军改为分散游击,高敬亭率红28军2营和手枪团1分队回赤城、赤南根据地活动;方永乐率军主力1营、3营在舒城、霍山、潜山、太湖一带开展游击战争。3月初,方永乐率部与敌191旅激战,突破英霍大道,接着又突破立煌椿树拗坳封锁线,进入赤南老根据地。3月底,方永乐率1营、特务营和手枪团两个分队在霍山界岭伏击敌第11路军一部,全歼敌军一个营,缴获两挺重机枪和大批枪支弹药。部队随即到潜山、太湖活动。4月6日,方永乐率部进至太湖县泥头店,与高敬亭率领的部队会合。
由于敌众我寡,红28军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4月20日,敌第32师190团进至汤池畈附近的桃岭(今岳西县境内)。桃岭位于汤池畈东北,主峰高耸入云,山坳口西侧伏龙寨、东侧赵雾尖,从山脚到山顶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可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当日下午 2 时许,方永乐和高敬亭、余雄、林维先等在寨湾一户人家召开军事会议。会上,方永乐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敌人虽貌似强大,但是骄兵,且地势于我有利,因此打退敌人是完全可能的。
方永乐令林维先率特务营死守桃岭岭头坳口及其两侧,正面阻击,侧翼打击;他自己和244团团长徐贤才率1营、 2营和手枪团大部埋伏在伏龙寨坳口西南侧山背后鞍部,待机侧击进入伏击圈的敌军,截断退路;244团3营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军指挥部所在的伏龙寨南侧。
下午4时许,敌军在团长李擒虎的督令下,次递沿着石阶小道进入伏击圈。枪声骤然响起,被击退的敌军迅速组织冲锋,三次进攻都被占据地势之利的特务营打退。敌人第四次猛扑过来,特务营战士们冲出掩体,与敌展开肉搏。就在双方激战胶着之时,方永乐下令吹响冲锋号。他率244团1营、2营和手枪团,从桃岭西北侧凹处冲杀出来,断了敌之退路,又很快将两个营的敌军截为数段。激战半个小时,敌溃不成军,纷纷举手投降。
此战,红军全歼敌第32师两个营,毙伤营、连级军官 14 名,缴获各种枪支 400余支、子弹 5000 余发。桃岭大捷,打出了红军的士气,打出了军威,也使蒋介石“三个月内消灭鄂豫皖边区红军主力”的企图破产;这一仗,也显示了方永乐运筹帷幄、英勇果决的高超指挥水平。
游击战场建殊勋
三年游击期间,作为边区主力红军的第二号领导者,方永乐不仅参与重大事务决策,还经常亲自率领红军与敌作战,在游击战场上飘忽不定,屡建奇功。
1935年5月下旬,高敬亭、方永乐率红28军西进,在杨平口越过平汉铁路,原本计划率红28军追寻红25军。敌人探悉红军战略意图后,急忙调兵遣将,令第25路军独立第5旅跟踪追击红军。5月28日,红28军进抵泌阳县境内的五道岭一带,因前方是宽达100多公里的大平原,加之敌军大队人马阻挡去路,红28军召开会议,决定回师大别山。但敌独5旅一直紧紧尾追,沿途多次战斗。为摆脱困境,高敬亭、方永乐等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利用桃花山有利地形设伏,狠狠打击追敌。
6月1日上午8时战斗打响。敌军连续发起三次冲锋,均被击退,但敌人依仗强大的炮火依然向我阵地进攻。战斗至下午2时,红军在团长梁从学率领下,冲出工事杀向敌群,双方展开白刃格斗,敌人终难抵挡,遗尸遍地,余敌狼狈逃窜。
此战,毙伤敌600余名,缴获机枪1挺,步枪200余支,子弹1.5万余发。这次战斗给骄横的独5旅以沉重打击,为红28军重返鄂豫皖边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次战斗中,方永乐“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亲临一线参加战斗,率部与敌肉搏”,显示了“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战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边区三年游击战争史》将此战列为“经典战例”。
1936年春的一天,方永乐带手枪团到蕲春、太湖交界的铜山冲,住在一个小山村里。深夜,哨兵来报敌情:发现敌军的别动队,正分两路进山、已逼近村庄了!这个别动队,是敌25路军总司令梁冠英为对付红军而专门组建的,配双枪,待遇好,堪称敌军“特种部队”,有较强战斗力。而小山村,背倚大山,面对小河,只有一条山径直通小村。情况紧急,怎么办?
“小师政委”皱了皱眉头,思考片刻,计上心来。他对大家说:“不许打枪,我们从屋后上山,要是敌人住下来,就太好了!”说罢,方永乐带着战士们向后山走去。当时,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山路又陡又滑。战士们手脚并用,攀登后山,上了山顶,向山下观望。
别动队进村了,手电筒灯光忽闪忽闪的,还隐隐约约传来一阵乱糟糟的吆喝声。一番折腾后,并没有发现红军,敌人就在村里住下来了。直到此刻,“小师政委”才说:“敌人住下了,轮到我们收拾他们了!”随即命令分两路下山,从村庄进出道口包抄,来个“包饺子”。
敌人在明处,我在暗处。红军集中火力把敌人堵在屋内,挨屋解决晕头转向的敌人。敌人既无处躲藏,也无力反抗,全成了瓮中之鳖。除了几人跳河窜逃外,一百多号敌人悉数就缚,平日骄横的别动队就这样全军覆没。我军无一伤亡,还缴获了2挺机关枪、30多支驳壳枪和一批长枪。等到敌人后援部队赶到时,“小师政委”早已率手枪团越过英山,到达中共皖西特委会了。
。1936年1月,敌人大搞“划区清剿”,大军压境,气势汹汹。
对此,方永乐指出:“从表面看,敌人是很凶猛的,把兵力都压在山区,可是他的后方是在唱空城计。我们出其不意地插到后方,在他的后院放一把火”。方永乐命令由营长林维先率一个加强连到平原敌后活动。
2月25日清晨,加强连从太湖出发,一部分战士化装成敌军别动队直奔浠水、黄冈平原地区。当天,在浠水团陂拔掉敌军一个据点,端掉伪区公所;随即部队西渡巴河,在徐家湾附近截获敌人一个运输队,智擒敌25路军秘书长,缴获大批文件、公函、信件、地图及军用物资。接着,加强连化装成敌秘书长随行,智取黄冈县东北重镇上巴河,解除敌军一个连的武装。26日,加强连在黄冈马鞍山歼敌一个连后,为调动敌人,虚张声势,加强连在新洲镇周围大肆活动,使敌人顾此失彼。接着,加强连到大崎山、李家山一带活动,在地下党配合下,发动当地群众,镇压了一批恶霸,并开仓放粮,搞得热火朝天。3月2日夜,加强连从大崎山出发,行军100多里,奔袭下巴河镇,击溃敌守卫部队,焚烧敌25路军的后勤仓库。不久,在获悉敌人正从大别山抽调部队赶来救援后,加强连迅速撤离,返回大别山。
加强连下山到平原地区灵活游击,把敌人的后方搅得天翻地覆,极大震慑了反动当局,大大减轻了鄂豫皖苏区的压力。方永乐、林维先及时总结了此次到平原地区活动的经验,认为这种游击方式是可行的。在不久后召开的柴家山会议上,军首长将这种游击方式称为“敌上山、我下山”,并将其推广到红28军各部队,为红军有效打击敌人、坚守大别山,起到了积极作用。
壮烈牺牲树丰碑
方永乐生得浓眉大眼,身材不高,但身板结实,国字形面庞既威严又带有一点稚气。他平日待人随和、热情,开会发言不用讲稿,却条理分明,言辞恳切,让人心悦诚服。干部、战士对方永乐既敬畏又喜爱,平时都亲切称他为“小师政委”。
作为师政委、边区红军领导人,方永乐既注重军事训练,更重视部队政治工作。在频繁的战斗间隙,方永乐常常带着战士们进行军事训练。大别山石头多,红军子弹有限,经常会用石头袭击敌人,他就带战士练习扔石头,向山上扔、向空中扔、向水面扔,看谁扔的远,以此训练臂力;大别山田坎多、山沟多,行军打仗不得不过田坎、山沟,他就组织大家爬田坎、跳山沟、跃涧溪,以此锻炼腿力。有时,方永乐见山势险峻,还组织“登山抢红旗”竞赛:在山峰树枝上悬挂红旗,战士们列队下山,然后一声令下,大家迅速向山顶冲去,一路攀爬,谁最先登临山巅、取下红旗,谁就是获胜者,就可以得到表扬和奖励。方永乐对战士们说:“不苦练,就不能战胜敌人”,“我们一定要练出一副铁脚板,对付敌人,战胜敌人!”方永乐对部队纪律要求严格。一次,红军在经过潜太公路时,遭遇到数千敌人的包围,紧急情况下,红军被迫从稻田中撤离,踩倒了不少稻棵,方永乐边走边对战士们说:记住这个地方,记住这片稻田,回头给老百姓赔偿,不能违反群众纪律。不久,部队又经过这里,找到当地群众,照价赔偿这片稻谷的损失,令当地群众感慨不已。
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勇谋兼备的红军高级指挥员,不幸在一次战斗中离开了我们。
1936 年 5 月中旬,高敬亭、方永乐、梁从学所率的红28军各部队在麻城、立煌交界的长岭关会合,然后北进至商城南部的马家堰,再掉头转向麻城境内活动。然而此时,敌军已经盯上了红军。5月14日这天上午,红军进至护儿山东北雾露塘坳口,突然遭遇敌军的堵截。危急关头,方永乐亲率手枪团3分队,抢占制高点,阻击敌军,掩护主力部队撤离,双方随即激战。红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
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后,方永乐带着手枪团战士及时撤离,沿着蛇尾沟方向追赶主力部队。不料附近敌军碉堡里射来的罪恶子弹击中方永乐。战士们把方永乐抢下火线,抬到长竹园陈家湾,终因伤势过重牺牲了,年仅20岁。
军政委高敬亭闻讯赶来,紧紧抱住方永乐的遗体,他为失去得力助手而悲痛欲绝。突传噩耗,全军指战员悲痛难抑,很多人失声痛哭。这些游击健儿,经历过无数硝烟战火的考验,却难以承受失去“小师政委”的锥心之痛。战友们将方永乐安葬在张北湾山嘴的山坡上。
新中国成立后,烈士纪念馆要展陈方永乐的遗物,可方永乐没有留下任何个人物品,即便那张悬挂的人物肖像,也是依照他弟弟的样貌摹画的。方永乐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大别山、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