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山村里的省级非遗项目:壮族“棒棒灯”

2022-10-19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黄明红

今日民族 2022年8期
关键词:棒棒壮族活动

文 / 砚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黄明红

2009 年8 月26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批洒村壮族“棒棒灯”榜上有名。十几年来,“棒棒灯”通过民间传承、专场文艺演出等形式在村民中得到较好传承和发展,而且还以不同形式走进学校,深受师生喜爱。如2020 年12 月,砚山县第二幼儿园组织开展县级“十三五”规划课题《非遗文化壮族“棒棒灯”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竞赛活动。教师们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利用课件欣赏、歌曲感受、绘画、手工制作、民族韵律操等多样化的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共呈现了23 个教学活动,分别是《幸福壮乡》《鸡相啄》2 个打击乐活动;《快乐棒棒操》《壮家情》《澜友力》《棒棒乐》《壮乡韵》《魅力珑娅葳》6 个韵律操;《壮家花米饭》《快乐棒棒舞》2 个韵律活动;《棒棒灯》《丰富的民族文化-棒棒灯》2 个社会活动;《多姿多彩的壮族服装》《漂亮的花手巾》《跳舞的线》《勤劳勇敢的壮家人》《快乐棒棒舞》5 个美术活动;《巧斗牛魔精》音乐游戏;《荷花灯》手工;《过河小勇士》《好玩的棒棒》2 个健康活动;《数字接龙》数学活动和《棒棒灯的传说》语言活动等。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棒棒灯的神韵吧!

一、“棒棒灯”的历史渊源

批洒村山清水秀,人文资源丰富,全村都是壮族(侬支系),有悠久的世居历史。据载,其先民与战国时期南方的“百越”集团有着较深渊源关系,境内的壮族与广西壮族同源。“棒棒灯”是批洒村壮族的一种民俗祭祀活动,集民舞、乐、小调、故事为一体。据砚山县文化馆1983 年编撰的《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砚山卷)记载:“相传唐朝年间,人烟稀少,野兽甚多,在一个壮族寨子附近的山洞里,住着一只怪兽四处为祸,由于样子很像牛,人们都叫它牛魔精……唐王派高、岳两个武将前去降服,除去祸害,民众群情激昂,欢欣鼓舞……”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村民在村庙设了唐王天子神位,并于每年正月举行祭祀活动。因此,每到这个时节,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要跳起“棒棒灯”,重温当时除害时的情景,一方面纪念唐王天子的恩德,另一方面祈求全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有人都将活动视为很神圣的大事,男女老少都会沐浴更衣积极参加。

二、“棒棒灯”的形式及内容

。“棒棒灯”内容丰富,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舞”的“十二功法”。表演者每人持两根一尺五寸长木棒,于头顶作云手,或敲击或晃动,粗犷跳跃的舞步形成三回转、前弓后正、尾那尾郎、撵雀、圆圈打头、美里易、打脚、拔脚、勾脚、拍耗子、小四门、大四弓法。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工作者用画笔生动形象地勾画了十二功法的野性美。

。“棒棒灯”乐队一般分为两组,以鼓、锣、镲为主要乐器的打击乐为一组,以笛子、二胡、三弦、奏琴为主要乐器的民间器乐为一组。乐曲有当地广泛流传的《南京宫》《大姑娘》《壮家唱》等,曲调优美流畅,配合跳舞时抑扬顿挫,歌声也是旋律分明。乐队一般有20 余人,乐起时气势如虹。

。“棒棒灯”最有趣的环节就是男女互对,通常使用壮语问答。下面节选了部分翻译成汉语的片段:

问:这只老鼠哪里来?

答:在石头山,岩脚地,整地的时候来。

问:撒三升的麻种,撒三碗芝麻。养120 只黑狗。为什么这只老鼠跑了鼻血都流出来,它有什么病?

答:它吃着三颗豆豉,吃急了卡脖子。

夸张的动作加上诙谐的语气让围观者不时捧腹大笑。

。“棒棒灯”中最值得考究的唱段(部分),翻译成汉语是这样: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我还小,

老一辈就这样对我们讲:

“古人不在了,古山还在;

古人已不在,话还留传。”

三座山相连,中间有一个洞,

山洞后有九个洞,洞里边住着个牛魔精。

它到田里地里糟蹋庄稼,

地里庄稼叶子都枯完,田里的稻花全死完,

地里大片干,田里大片死。

当时是唐王唐太宗那个朝代,

要姓高、姓岳这两个老人,

要八男跳棒棒。

那时没有枪,那时只有弓箭,

射头一枝箭,

有个疙瘩挡着,

射第二枝箭,

射到洞口,

射第三枝箭,

射着牛魔精,牛魔精脖子断了。

地里的庄稼叶子也不枯了,

田里的稻花也不死了,

生病的能救命,咳嗽的也不咳了,

保庄稼也好,保钱财也多。

古时候,奶奶、爷爷就这种传下来的。

这些唱词代代相传,不知传了多少代,内容有民间故事,也有寓意深刻的民谚,从侧面为文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棒棒灯”里最漂亮的要数灯具,菱形灯、磨盘灯、方灯、鲤鱼灯……“棒棒灯”最早的称谓也许就来源于此,持棒棒的表演者从早跳到黑,到了夜晚,漂亮的灯具都亮了起来,灯光影绰之下欢声笑语,正是一幅安居乐业的画面,或者,这正是每个壮族人心中的向往。

三、“棒棒灯”的特点

批洒村“棒棒灯”之所以能成为批洒村春节活动的民俗活动,并流传至今,有以下特点:第一,“棒棒灯”的历史背景集原始崇拜、民族民间文化为一体。第二,“棒棒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歌、舞、乐、民间小调、民间故事等,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生产生活的体现,仿佛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优美动人,令人神往。第三,“棒棒灯”体现了古朴的民风民俗,反映了古老壮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承载着壮族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第四,壮族传统文化在这片丰沃的土壤上得以延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四、“棒棒灯”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入开展非遗保护传承,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棒棒灯”作为非遗项目进入省级名录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对“棒棒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队伍中来,共同维护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棒棒壮族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吃饭
棒棒哒
壮族山歌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