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结构性政策支持经济增长
2022-10-19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
信心提升了,稳增长也就会更加容易实现。
2021 年一季度GDP 同比增长18.4%,但之后尤其在三、四季度,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减速幅度远超市场预期。这可能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退出较早;二是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政策,比如针对平台经济、教培行业、房地产、双碳等领域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去年底和今年初中央反复提到,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政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变得更加积极,货币政策也逐步宽松,相信这些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支持作用。与此同时,一系列结构性政策似乎也在调整。比如平台经济领域,中央明确从过去的专项整治转向日常性监管,甚至要大力支持平台企业创新。这些调整能以多快的速度、在多大程度上扭转经济的势头,还需要再观察。
2022 年还发生了三件事,对经济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去年。
一是俄乌冲突。短期看,该事件影响了投资者情绪,对金融市场带来一些影响。与此同时,该事件抬升了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对各国经济来说,通胀压力可能会进一步提升,经济活动有可能再次减弱。
二是美联储加息。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央行,一旦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因此减少,发展中国家可能面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降的风险挑战,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会造成影响。我国也同样面临挑战,特别是当前我国需要放松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稳定,美联储加息会挤压央行的政策空间。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最近几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经济活动减少,影响远超预期,这也是造成当前经济疲软的重要因素。假如疫情很快过去,经济活动或许能很快反弹,但目前疫情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那么,当前有什么经济政策选择?
第一,要想办法尽快控制住疫情,尽最大努力减少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冲击。这是当下面临的首要挑战。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力度可以再大一些。最近一段时期,决策部门一直在释放稳增长的政策信号,但这些信号对市场信心的刺激作用延续时间很短。有的市场参与者对政策力度有疑虑。也许可以考虑宣布力度比较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措施。毕竟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升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第三,尽快落地几条看得见、摸得着的结构性政策,争取立竿见影地支持经济增长。最近几个月来,决策部门一直在强调“双碳目标”是一个长期性目标,不能运动式减碳,决策部门也一再表示要支持平台经济创新。也许应该考虑宣布几项马上能够执行同时深具影响力的措施。同样,这些经济中的关键行业信心提升了,稳增长也就更容易实现。
第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身陷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家庭采取一些直达型的纾困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或许不会马上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家庭都承受了十分巨大的现金流与收入压力,如果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源提供直接支持,相信对于稳经济、稳民生、稳消费都十分重要。毕竟经济复苏的前提是要让企业先活下来,至于一些专家担心的效率问题、公平问题,在生死面前都应该退居第二位,纾困本来就是危机中的一次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