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22-10-18旭,王哲,刘

中国马铃薯 2022年4期
关键词:种薯种业马铃薯

李 旭,王 哲,刘 静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面对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压力日益增加以及大众膳食结构的改变,马铃薯种业在调整种植结构、拓宽营养膳食和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的提出,马铃薯种业进入新篇章[1],由数量扩张转向注重质量升级,种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脱毒种薯的优劣决定商品薯的产量和品质,是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2]。近年来,品种更新迭代加快,新品种不断涌现,马铃薯产业进入优质种薯角逐期,河北省马铃薯种业依托优质自然资源禀赋和科技支撑,谋筹种业振兴大计,积极推进马铃薯种业高质量发展是优化品种结构,提升现代种业工程,由种业大国转向种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1 河北省马铃薯种业生产布局

河北省马铃薯生产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分水岭,自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种植面积达到峰值17.83万hm2,单产水平因技术驱动展现出阶跃式上涨并逐年增加,产量迅速增加后于2017年基本保持稳定状态[3-13]。根据202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3]数据显示,2020年河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5.69万hm2,产量为103.1万t,单位面积产量达6 571 kg/hm2(图1)。

图1 2010~2020年河北省马铃薯生产情况Figure 1 Potato prod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

河北省响应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马铃薯种业得到高质量发展,种薯繁育数量与品质全国领先,使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14]。种薯产区呈聚集性分布(图2),河北省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集中在冀北地区,包括张家口和承德两地。张家口市原原种扩繁基地汇拢在张北县、沽源县、塞北管理区以及察北管理区,繁育面积为325.33 hm2。承德市种薯繁育基地坐落于围场和丰宁坝上地区,微型薯生产面积约333.33 hm2。

图2 河北省马铃薯产区分布情况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potato production areas in Hebei Province

2 河北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

2.1 研发基础

马铃薯品种对单产提升贡献在25%以上[16],技术进步在马铃薯种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河北省有坚实的育种基础[17],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河北北方学院马铃薯研究中心、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在抗旱、抗晚疫病、抗疮痂病、抗粉痂病育种方面有较强的技术优势,马铃薯研发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自育冀张薯系列、京张薯系列、坝薯系列、石薯系列等品种具有一定市场规模。

2.2 品种体系

河北省部分地区受土传病害影响,传统品种老化、种薯退化迹象严重,薯农新品种需求十分强烈。因市场需求的变化,品种区域化布局以及结构调整,种薯品种更新迭代速度加快,由产量为主逐步转向高品质、膳食营养的方向发展。河北省种薯品种结构基本形成以鲜食薯和加工薯相结合,早、中、晚熟相配套的体系。2020年河北省形成多元化的品种体系,繁育品种以‘V7’‘雪川红’‘冀张薯12号’‘实验1’‘希森6号’‘实验2’为主,对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荷兰15’(‘费乌瑞它’)类品系,因种薯退化、管理相对难控,繁种面积大大缩减。2021年种薯市场变化大,繁育品种范围缩小,白皮白肉品种出现滞销,黄皮黄肉、薯形好、品质好、抗性强以及产量高的品种成为市场主流,繁育品种以‘V7’和‘希森6号’为主。

2.3 种薯繁育

冀北地区脱毒种薯繁育能力居于全国前列,农业农村部认定张家口市和围场县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种薯产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立了种薯标准化生产体系(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快繁、原原种快繁、田间种薯扩繁、质量检测和分级)和四级脱毒种薯扩繁体系(原原种、原种、一级种和二级种),推行种薯基地4年以上轮作制度,从源头上保障马铃薯品质,为马铃薯增产、农户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课题组调研获悉,张家口市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完善,种薯繁育产值12亿元,种薯生产经营企业20余家,每年可向全国提供优质原原种4亿粒和原种20万t,分别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20%和5%;承德市种薯品质行业认可度高,年产微型种薯1亿粒,占全国产能的7%,特别是围场县成为中国北方关键的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和繁育基地。

2.4 质量监控

为确保马铃薯生产用种安全,结合河北省种薯产业发展新形势,规范脱毒种薯企业生产经营行为,2018年河北省农业厅修订《河北省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管理办法》[18]。河北省种子总站开展马铃薯品种登记验证试验,加大脱毒种薯、种苗质量抽检力度,提升市场监管水平,严厉打击品种侵权、制售假冒伪劣脱毒种薯等违法行为,确保种薯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在种薯检测方面,河北省设立了国家农业部薯类产品检测中心,是全国2家具备国家级检测资质的专业机构之一。《2022—2023年河北省种业市场监管工作方案》[19]的实施,全面净化种业市场,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为推动马铃薯种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 河北省马铃薯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加工专用品种匮乏

马铃薯选育和推广进程中,品种搭配不合理,鲜食型品种居多,种植结构单一,缺乏适合本土化多抗的淀粉、全粉、炸片炸条等加工专用和特色品种,综合加工利用效率较低,无法满足马铃薯精深加工行业需求。品种选育的主体多为科教单位,种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健全,存在品种需求与实际生产脱节的问题。目前,河北省栽培的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以引进国外的品种为主,育种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品种更新历程缓慢,仍旧主栽外引多年的‘大西洋’‘夏坡蒂’‘麦肯1号’‘赤褐布尔班克’,不抗土传病害、水肥需求高、适应性差,不利于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繁育成本居高不下

优质脱毒种薯繁育时间长,从脱毒种苗组培扩繁、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到大田繁育种薯,通常需要3~4年的时间。良种繁育过程中组织培养所需的设施、种苗、基质投入以及劳动力费用是推高生产成本的缘由。为保障品种纯度,优质健康的种薯繁育基地和严格的病毒检测加大了繁育成本。河北省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水资源极度匮乏,尤其是坝上地区,耕地平均地下水资源占有量不足70 m3/667m2[20],冀北区域原原种生产多依赖地下水灌溉以确保产量,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种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3 品种混乱现象严重

河北省种薯市场上存在严重的同种异名问题,品种以企业编号命名的方式呈常态。一方面同一品种繁育区域不同,就出现不同的代号;另一方面种植过程中,植株及种性发生变异,出现薯形、熟性、芽眼等差异,名称也会发生变化。马铃薯新品种育种周期较长,通常历时10年左右[21],但新品种的生命周期并不长。当前,马铃薯品种知识产权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障,登记单位自行申报品种信息,权威机构的鉴定和试验体系并不完善,仍存在登记品种真实性有待甄别、非登记品种多、品种来源不清等问题,未经登记试验以及真实性鉴定的品种开展大规模示范推广,极可能存在侵犯他人品种权的情况。

3.4 市场监管力度不足

脱毒种薯质量控制难,种薯市场存在优劣混杂、级别混乱以及商品薯充当种薯等问题。种薯繁育准入审核标准低,生产与市场监管脱节,存在部分企业及个人未按照国家标准繁育,生产不规范,商品薯和种薯生产基地不隔离,导致黑痣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日益严重,病虫害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生产经营劣质种薯,不仅造成薯农生产减产品质下滑,还可能携带病原菌,导致土传病害、种传病害、气传病害日益严重,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河北省优势产区的地位。

3.5 极端气象灾害频发

种薯生产基本依赖于自然条件,然而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引发马铃薯减产甚至绝收。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河北省饱受暴雨、强对流、台风、连阴雨、大风、低温、暴雪、寒潮、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2021年河北省暴雨日数为近10年最多,种薯地下块茎膨大的关键期恰逢暴雨,农田积水严重排涝不及时,土壤湿度过大,诱发和加重病虫害的发生,部分品种不喜潮湿,晚疫病、茎腐病发生严重,造成茎叶枯斑,植株生长受损,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4 加快河北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的对策

4.1 加大马铃薯种业创新研发力度

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马铃薯中心、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等科研院所,聚焦马铃薯育种难题,积极推进河北省马铃薯现代化商业育种进程,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种体系,着力打造国家种业矩阵企业,实现种薯科技创新。拓宽国内外种质资源引进渠道,丰富马铃薯基因库和育种材料,借鉴荷兰马铃薯产业先进经验,加快选育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落实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支撑。

4.2 优化脱毒马铃薯快繁技术体系

立足河北省种薯繁育传统优势,现代生物技术、机械化作业技术、物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多领域技术融合,构建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信息化、低成本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快速繁育体系,扩大优质种薯生产。组培苗智慧工厂化生产,提高扩繁效率,高效管控种薯质量,解决组培育苗繁育成本高的困扰。针对雇工难、雇工贵常态问题,运用微型薯播种配套机械及农艺融合的生产技术,提高作业效率,机械化代替部分人工繁重体力劳动。

4.3 加强马铃薯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针对河北省种薯市场存在相当数量的派生品种,严格遵照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执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马铃薯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品种权人利益,从源头上管控马铃薯品种混乱问题,激励原始创新。马铃薯作为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实行登记制度,品种管理市场化,侵权成本低,应强化品种管理,严格实施新品种登记制度,规范使用种薯品种名称,切实保障育种单位、种薯生产经营人员、种植者的合法权益。

4.4 严把种薯关,确保市场有序运行

加大对种薯基地和种薯购销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薯、以商品薯充当种薯、套牌侵权等违规生产经营种薯行为,切实保证种薯质量,维护市场流通秩序。完善种薯质量检测体系,针对种薯病虫害应用病害无损检测技术,建立种薯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种薯质量追溯体系,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实现种薯生产及销售全程标准化控制。保护薯农合同权益,缓解种薯纠纷。此外,种薯企业在种薯繁育环节应严格把控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种薯安全,种薯经销商加强对种薯来源管理,确保诚信经营。

4.5 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

河北省气象局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安防AI技术提高气象灾害监测感知和预警能力,不断完善马铃薯气象指标体系,搭建马铃薯智慧气象平台,准确且及时地分析气象灾害对于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优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精准度,做好气象灾害发生后的应急预案,为种植者提供支撑。种薯生产者可运用病虫害预警监测系统,集成气象及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种薯生产环境,预警病虫害,精细化评估种薯长势,实现信息化管理,为适时、有效防治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种薯种业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马铃薯有功劳
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胖胖的马铃薯
种业名企展示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