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明沃土 构筑文明高地
2022-10-18丁思英
丁思英
贾汪区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县(市、区)和10个“先行试验区”之一。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贾汪区马庄村考察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2018年以来,贾汪区牢记嘱托,把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坚持学习推广“马庄经验”,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发扬首创精神,先行先试,从“试点破题”“全域推进”到“深化拓展”“走深走实”,探索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贾汪路径”。
围绕大局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文明兴区成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区委书记、区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始终把文明实践工作作为第一责任、民心工程,既挂帅又出征,主持召开常委会、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现场会92次,研究部署、推进落实。中心办公室积极发挥协调推动作用,把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列入全区发展战略、列入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列入“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实起来强起来。
形成协同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树立“书记抓、抓书记”的鲜明导向,推动区镇村三级书记亲力亲为亲自抓。建立区领导包挂联系、定向帮扶制度,组织驻徐高校、文明单位和爱心企业,与实践所(站)结对互促、资源共享。建立“村(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群众吹哨、志愿者报到”制度,盘活整合优质服务资源,下沉到乡村和社区,为群众提供专业便捷的精准服务。
落实“三张清单”压紧压实责任。制定下发区镇村三级书记清单、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项目清单和部门重点任务清单“三张清单”,对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出制度性安排,确保中心(所、站)年度有计划、月度有安排、周周有活动,推动三级书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统筹协同破解关键问题
强化融合整合,解决好“在哪做”的问题。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等基层阵地资源,让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阵地最大化。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标准,打造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的实践阵地,全区建成12个实践所、132个实践站。顺应群众新期待,因地制宜建设实践点727个,其中建成群众举步即至的自然村、居民小区实践点177个。坚持把文明实践阵地作为百姓家门口的活动新阵地、学习新平台、爱心大家庭,文明实践活动长流水、不断线。
强化队伍建设,解决好“谁来做”的问题。按照人口规模为每个村(社区)配备文明实践联络员,全区共配备村(社区)文明实践联络员191名。实行AB角工作制,确保文明实践“有人管、有人干”。区中心成立志愿服务总队,统筹各方力量,构建了以行政力量、社会力量、农村党员力量和群众互助力量为主体的四类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区镇村“三级联动”,地方、高校、社会组织“三方联动”。不断延伸壮大基层队伍,引导村(社区)组建“小而精”志愿服务队伍,使其成为文体活动、社会服务、重点群体帮扶的有生力量。
强化项目带动,解决好“做什么”的问题。始终坚持“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中凝聚和引领群众”的工作理念,先征询“需求清单”后制定“服务菜单”,指导推动区镇村三级设计实施420个服务项目和实践活动,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管理,实现精准服务、有效供给。定期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建立项目孵化培育机制,给予扶持资金,一大批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的精品项目和优秀团队涌现出来。
内外联动凝聚奋进力量
突出通俗化、具象化,推动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做大做强“‘理’响贾汪”新思想大众传播品牌,将理论用方言土语、视频动漫、文艺作品、暖心故事展现出来,使之通俗易懂、入脑入心。孵化培育宣讲志愿者、“百姓名嘴”780名,每个村(社区)均组建一支4—6人的宣传队,通过“送单+点单+派单”的方式,讲给群众听、演给群众看。同步推进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通过贾汪版“中央厨房”进行内容生产输出、全媒体传播宣传。开通“新农村大喇叭”,创新嵌入式互动宣传,每年组织文明实践“讲+演+问”村村到宣讲,让村民坐得住、听得进。
坚持“十必联、联必实”,走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新路子。首创“十必联”群众工作法,群众家中有喜事、丧事、急事、难事、病事、纠纷等,志愿者必上门联系服务。建立实践站站长、村民小队长(楼长)以及“十必联”志愿者“三位一体”包联体系,通过“户户到、时时联、事事帮”,推动文明实践由进村向入户深化、由见人向走心深化。“十必联”群众工作法先后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面向全国推广。一是精准排查。开展见面见底大排查,全面了解每户家庭基本情况,建立家庭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家庭文明档案。二是精准联系。对普通家庭进行“1+10”包联,对特殊家庭开展“1+1”“1+N”帮扶。建立“十必联”工作微信群,落实“一网一牌一表一卡”制度,让群众有困难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志愿者。三是精准解难。建立“双吹哨”制度,通过村民小队长(楼长)日常巡组入户、“十必联”志愿者常态包联服务发现问题,形成村镇区三级问题上报、解决、反馈工作闭环。先后征求群众需求和问题建议71200条,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400件。四是精准帮扶。对老、小、残、特等特殊群体,由小队长(楼长)带领志愿者进行“1+1”帮扶、组团帮扶、专业帮扶,让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持续“种文化、种文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最重要的法宝是思想教育、价值引领,是持续弘扬正能量、好风尚、主旋律,激发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开展“‘疫’不容辞 志愿同行”活动,5万多名党员群众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卡点值守、排查登记、防控宣传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支持点赞,带动群众纷纷报名加入志愿者行列;每年举办“邻里互助节”,持续推进“村民互助 共享服务”项目,把群众发动起来,让村民服务村民;常态开展“贾汪正能量 身边好榜样”选树宣传活动,坚持“层层推 ”“天 天 见 ”“ 处处 敬”“ 人 人学”,通过“每周一期报纸,每月一场发布会,每季一次表彰会,每年印发榜样人物挂历”和敲锣打鼓送荣誉等,让榜样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持续深化“整洁有序习惯好 文明程度大提高”微习惯养成行动,在润物细无声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学习马庄经验“十个一”活动,为基层搭舞台、让群众唱主角,现在132个村(社区)每月1日都举行升旗仪式,每年春节都举办“村晚”,村村都有广场舞队、百姓合唱团、红白理事会,每年都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典型,实现了“送文化、送文明”到“种文化、种文明”的转变。开展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行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庆祝建党100周年”“强国复兴有我”等主题活动,把贴心服务和精神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