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营养不良麋鹿的病理学观察

2022-10-18王运盛王丛菊范昕淋赵素芬国欣欣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肾炎麋鹿

王运盛,王丛菊,徐 ,范昕淋,赵素芬,蒋 鹏,国欣欣,卢 岩★

(1.北京动物园管理处,北京 100044;2.圈养野生动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3.欧乐堡动物王国,山东 德州 251104)

疾病防治在野生动物饲养管理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然而,在野生动物疾病诊断工作中,病理学技术的应用现阶段还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国内圈养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以及野生动物诊疗工作的深入,野生动物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迹象。如何将病理学诊断尽快应用于野生动物疾病诊断中,成为了现阶段需要关注的问题。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将其濒危等级定为野外灭绝(EW),原产于中国,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北京动物园兽医院于2022年初收到外单位死亡麋鹿样本,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麋鹿进行病理学诊断,以期为今后麋鹿的病理学诊断提供对应思路和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病例概述) 麋鹿,雌性,2021年5月29日出生于欧乐堡动物王国,临床表现为食欲差、弓腰;粪便潜血、稀软;鼻头干燥。治疗过程中曾使用速可生、拜有利、复合维生素B、安痛定、止血敏等未见好转,最后死亡。死前极度虚弱、消瘦。

1.2 试验方法

1.2.1 血样化验室诊断 麋鹿发病后进行血样采集,采血前1天进行隔离观察,禁食16h,采血后进行外周血生化检测。

1.2.2 病理样本采集 麋鹿死后立即解剖,取材后内脏组织迅速投入10%的福尔马林液,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前处理。

1.2.3 H.E.染色 石蜡切片分别经二甲苯I、II脱蜡5min,之后浸入无水乙醇/二甲苯(1:1)混合液中5min,依次经无水乙醇I、无水乙醇II、95%乙醇、85%乙醇、75%乙醇、50%乙醇梯度复水,下行至双蒸水中,苏木精染色10 min,1%盐酸酒精分色数秒,水洗返蓝15min,再依次通过50%乙醇、75%乙醇、85%乙醇、95%乙醇梯度脱水后,伊红染色1 min,95%乙醇洗涤3次,再经无水乙醇I、II各5min,二甲苯I、II各透明5min,最后用中性树胶封片。切片放置于37℃温箱内过夜烘干后镜检。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麋鹿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麋鹿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经化验室诊断发现麋鹿肌酐(432.7)、尿素氮(25.79)、谷草转氨酶(525)指标显著高于参考范围,其余指标基本在参考范围上下浮动。结合动物临床症状,麋鹿疑似出现急性肾炎与肝功能不全(见表1)。

表1 麋鹿生化参数检测

2.2 麋鹿临床剖检病观察 麋鹿尸重70kg,舌左右侧和舌根有溃疡灶。心肌塌陷,心外膜可见点状出血,心肌质软,心包积液约50mL。气管内较为干燥,肺表面可见出血,边缘气肿。瘤胃内可见食糜,胃底有大面积出血斑。小肠粘膜出血。肝脏肿大,背膜颜色不均,质地较脆,脾脏质软,按压有捻发感,表面可见出血。肾污黄色,表面有多个溃疡灶,肾脏肿大,皮髓质界限不清(见图1)。

图1 麋鹿临床剖检观察

2.3 麋鹿病理变化 镜下观察,麋鹿肠道结构完整,肠绒毛上皮轻微出血(图2A)。脾组织水肿明显,脾背膜增厚,白髓可见生发中心明显;高倍镜下白髓内淋巴细胞肿胀(图2B)。肺组织结构完整,肺间质轻微增宽,肺间质充血、出血,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图2C)。肾组织水肿、轻微出血,肾小囊间隙增宽,肾小囊内可见蛋白渗出。肾小管内可见少量蛋白渗出(图2D)。心肌轻微出血,心肌细胞结构完整,心肌间可见少量絮状渗出(图2E)。肝组织淤血,脂肪变性明显,高倍镜下肝细胞肿胀,肝索变窄,肝细胞内可见脂滴(图2F)。

3 诊断

经组织病理学诊断,送检麋鹿患有肠绒毛出血、脾增生、肺水肿、心肌渗出、亚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肝。结合临床剖检观察以及动物背景资料,该麋鹿由于营养不良,引起脂肪肝以及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最后导致死亡。

4 讨论

作为重要的物质代谢器官,肝脏对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旦发生肝功能不全,首先会引起糖类代谢异常,导致肝糖原减少,机体代偿性的将体内脂肪分解,运至肝脏。由于大量脂类物质在肝脏含量增高,导致脂肪肝的发生。病情进一步发展,将会引发门静脉循环障碍与胆汁淤积。门静脉循环障碍导致胃肠道粘膜出现水肿、淤血、甚至出血与溃疡。从而引起胃肠道功能的改变,表现为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以及消瘦的而胆汁淤积后,胆汁盐会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毒性刺激,最终引起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又会引起肺水肿,进一步加重病情恶化。

图2 麋鹿病理学观察

肾小球肾炎是以肾小球的炎症病理变化为诊断依据的肾炎。病变通常开始于肾小球,根据病理变化,肾小球肾炎主要分为三类,即: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在病理学诊断可以观察到肾小球肿胀、出血、渗出;肾小囊中可见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纤维素等物质;以及肾间质出现纤维化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剖检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肾外观上:急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肾肿大、充血,俗称“大红肾”;亚急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肾肿大、色泽苍白或淡黄色,俗称“大白肾”;慢性肾小球肾炎则为肾缩小,质地变硬,俗称“皱缩肾”。肾小球肾炎的发展会引起肾功能不全,若无有效治疗,最后会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作为大型鹿类动物,麋鹿是我国特有的湿地物种,麋鹿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麋鹿属。目前,麋鹿在我国境内种群数量已达到8000余只,国内建立的麋鹿保护场所也超过50个。因此,随着麋鹿种群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麋鹿相关的疾病诊治工作压力也逐年增加。而在麋鹿患病后的诊断工作中,由于物种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可参考的资料过少,诊治工作更多的需要依靠临床兽医个人经验。同时,缺乏专业的野生动物病理诊断工作,也严重制约了麋鹿诊断技术进一步完善。在本文中,死亡麋鹿的肝、肾病理变化最为明显;脂肪肝、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导致麋鹿肝、肾功能的不全,由于上述器官病情的发展,麋鹿出现心力衰竭、心包积液、肺水肿、以及胃肠道出血、营养不良等临床病理变化。最后导致了麋鹿的死亡。

5 结论

本研究采用病理学技术,结合临床病理变化及系统病理学观察,对死亡麋鹿进行病理学诊断,分析得出死亡麋鹿患有脂肪肝、肺水肿。此病例的完成,为今后野生动物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病理经验和方案。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肾炎麋鹿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肾炎病人的科学护理知识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肾炎应该怎样治疗?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