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增强比联合ADC值在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2-10-18努尔阿丽牙艾力
努尔阿丽牙·艾力 丁 爽
1.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新疆 喀什 844000)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和脑膜瘤都是脑膜来源的肿瘤[1],二者影像学表现相似;然而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截然不同[2]。和绝大多数脑膜瘤不同,血管周细胞瘤被认为具有具有一定恶性倾向和侵袭性,易原位复发和远处转移[3];水分子在组织中的扩散程度可由表观扩散系数(ADC)反映[4],往往应用于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5];目前MRI增强比相关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MRI增强比联合ADC值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至2020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的MRI图像,颅内血管周细胞瘤和脑膜瘤患者分别15例30例;每1例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病例与2例脑膜瘤病例根据肿瘤位置进行相互匹配。
1.2 图像采集检查仪器为西门子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带有相控阵磁头线圈,病人仰卧位。主要扫描序列和参数为T1WI(TR 2005ms,TE 7.85),T2WI(TR 257ms,TE:2.49ms)和FLAIR(TR 8905ms,TE 126ms),层厚5mm,层间距1.0mm;DWI序列:TR 4032ms,TE 67ms,B=0、1000。通过注射0.1mmol/kg的造影剂进行对比增强扫描。
1.3 图像分析传递轴位T1WI增强扫描图像及ADC图像到Siemens后处理机器观察窗口,避开肿瘤的囊变、坏死区,分别在上述图像上三个不同层面肿瘤实质区放置相同面积的圆形ROI,以获得肿瘤组织的平均增强值和平均ADC值[6];对侧正常脑白质的值由双侧半卵圆中心的平均增强值及平均ADC值来获得,然后进一步计算MRI增强比(即肿瘤组织平均增强值/对侧正常脑白质平均增强值)和标准化ADC值(即肿瘤组织平均ADC/对侧正常脑白质平均ADC)[7]。
1.4 统计分析所有病例均采取盲法分析;对两组年龄、MRI增强比、平均ADC值、标化ADC值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用χ2检验验证两组之间的性别差异;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血管周细胞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脑膜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的性别分布基本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MRI增强比和ADC值比较(见表1)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MRI增强比鉴别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最佳诊断阈值为1.565,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0%(见图1);平均ADC值鉴别血管周细胞瘤与脑膜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最佳诊断阈值为0.115×10-3m2/s;诊断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100%。(见图2)
图1 MRI增强比的ROC曲线
图2 ADC值的ROC曲线
表1 两组MRI增强比及ADC值比较
图3为血管周细胞瘤3号病例,女,71岁,在ADC图(A)和DWI(B)上肿瘤信号均呈现不均匀性,平均ADC值为0·125×10-3m2/s;C为T2WI图像;D为T1WI轴位增强扫描图像,呈不均匀强化,MRI增强比为2.04。
图3 血管周细胞瘤3号病例影像学图像。图4 脑膜瘤5号病例影像学图像
图4为脑膜瘤5号病例,男,52岁,在ADC图(A)和DWI(B)上肿瘤信号均呈现不均匀性,其平均ADC值为0·111×10-3m2/s/s,C为T2WI图像,D为T1WI轴位增强扫描图像,呈现“脑膜尾征”,MRI增强比为2.31。
3 讨 论
颅内肿瘤可引起癫痫、头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活检有潜在的病死率和死亡率风险[8],因此术前的影像诊断显得极其重要;毛细血管壁的Zimmerman细胞是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起源[9],颅内血管周细胞瘤是高度血管化肿瘤,在所有颅内肿瘤中占比<1%[10];脑膜瘤约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7.6%,另约占颅内良性肿瘤的50%[11];脑膜瘤起源于大脑或脊髓的脑膜层[12];两者在常规MRI上影像表现相似,因此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由于肿瘤在脑部的部位不同,两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个因素也可能使两者的鉴别诊断更加困难[13],因此我们根据肿瘤的位置,每例血管周细胞瘤患者与两例脑膜瘤患者相匹配,以尽可能减少部位因素的影响。
常规MRI增强扫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相比,它具有更快的扫描时间和更低的成本。MRI增强比容易计算,是肿瘤鉴别诊断的一个客观和量化指标。细胞组成是影响颅内肿瘤ADC值的决定因素。本研究发现血管周细胞瘤的MRI增强比和ADC值均高于脑膜瘤,当以MRI增强比1.565,平均ADC值0.115×10-3m2/s为诊断阈值时显示出了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总的来说,基于我们的研究,当怀疑脑外来源的肿瘤为脑膜瘤时,应比较其MRI增强比和ADC值,当MRI增强比>1.565,平均ADC值>0.115×10-3m2/s时,其为血管周细胞瘤的可能性较脑膜瘤大(见图3,图4);目前MRI增强比相关的研究较少,Fatima Mubarak[14]等在研究中首次证实了MRI增强比在鉴别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陈菲[15]等在研究中也得出,血管周细胞瘤的ADC值较脑膜瘤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相一致。
这两种肿瘤MRI增强比的差异,与肿瘤对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密切相关,也间接反映了二者的良恶性之间的差异;其在DWI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细胞类型和细胞外间隙与细胞内空间比例的差异;在血管周细胞瘤中,细胞排列在薄壁鹿角形血管间隙周围,细胞膜被一个宽的细胞外间隙和细胞间基质隔开,特别是在单个肿瘤细胞周围沉积网状素时,桥粒附着在血管周细胞瘤中不存在,它是脑膜瘤的一个独特而恒定的特征。另一方面,脑膜瘤细胞通过细胞间连接紧密相连,大量细胞质突起和细胞内复合蛋白分子的增加促进细胞间的紧密相连,因此,与血管周细胞瘤相比,脑膜瘤可能具有更少的细胞外间隙和更多的细胞内间隙,限制了水分子的扩散;其在ADC图上的差异可以由这种组织学差异来解释。细胞外网织蛋白的增加也可能导致血管周细胞瘤的ADC值升高。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研究得出,血管周细胞瘤的MRI增强比和ADC值均较脑膜瘤高,MRI增强比与ADC值相结合,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