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
2022-10-18邓少龙
●邓少龙
中小企业就业弹性大,从业人数多,但规模较小,经营利润低,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不强,加上无股权筹资能力等因素,发展所需资金除所有者投入外,多需通过借债、融资等方式获得,最常见的方式有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负债经营有融资速度快、弹性好、成本低,通过杠杆效应一定程度降低成本等优点,但同时会对企业带来如减少股东财富、减弱再融资能力、增加财务风险等负面影响,不合理负债会对经营与资金造成巨大压力。如何正确认知中小企业负债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做好针对性应对措施,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十分重要。
一、中小企业负债经营的现存主要风险因素
(一)对负债经营风险的认识不足
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没有股票上市筹资能力,短时期内通过扩大生产提高利润存在极大的难度,选择债务资本是其快速筹集资金的最便捷途径,负债经营能一定程度减少企业资本成本负担,保障资金链的流通,且企业负债利息可归入财务费用,降低了净利润,从而降低了企业纳税额度,发挥了抵税作用来降低税负。
合理负债、灵活运用负债的杠杆效应可以提升利息抵税效用、增加企业利润,同时不影响企业股东的控制权,且在通货膨胀过程中,能帮助企业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中获利,但若不能合理选择负债的规模、时机及方式,就可能直接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大部分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较少,难以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借款渠道多采用民间资本,所存在借款期限相对不稳、利率太高等问题,易于形成以债务资金规模、利息成本及偿还期限为主的财务风险。
(二)对负债的额度缺少合理评估
负债经营风险主要集中在筹资、债务及应收账款等环节。中小企业向资本市场拆借一般只适于临时的资金周转,短期负债融资会带来较大的还款压力,若本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不良,或资金运作不当、资金链断裂,债务到期不能及时偿付本息,就会增加企业负担,同时对企业信用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中小企业对负债额度评估不合理,未能综合考虑自身的实力与经营水平,盲目选择上游企业的业务,并为此造成大量资金的再投入,若有运作不当,负债经营的扩张增长不能有效控制,在债务筹资难以获得预期收益,短期内资金回笼,使得企业现金流降低,无法偿还借债的本息,为不影响企业信誉与运营,只能雪上加霜另外借贷,加上企业应收账款规模逐渐增多,造成资金链困难加重,无法对债务尤其短期债务有效偿还,负债经营风险加剧,资金缺口加大,筹资的高息、债务偿还期限以及应收账款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就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风险,导致现金流不足,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引发资金链断裂等系列连锁反应,严重时可致企业因负债过重而破产。
(三)忽视杠杆的负效应
在筹资过程中,部分企业对负债经营杠杆负效应认识不足甚至忽视,运营过程中因负债金额不断增多而使企业财务风险逐步攀升,负债比值越大获取的收益越小,严重时可出现资本收益率低于负债利息率现象,造成企业的利益损失,给收益率本来就较低的中小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打击。
企业财务杠杆系数越大,风险也就越大,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高利息对企业形成了沉重的压力,债务成本使经营成本不断增加,资本收益率大幅降低,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削弱,一旦市场行情变差或自身运营不善,巨大的财务压力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信誉受到极大冲击。
(四)对过度负债融资的危害估计不足
企业负债程度越高,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多数中小企业限于自身实力,对负债总额预算、负债方式选择、企业偿债能力、资金结构、后续资金来源等因素缺乏综合考虑。难以根据企业预期发展目标来准确预算负债金额、长短期借款构成比例、借款来源、商业信用等进行合理搭配,一旦负债资金结构不合理,还款时间过于集中,就会引发财务危机。
中小企业过度负债融资会引发或加深经营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加上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维护意识淡薄,使信用评级等级较低,再借款也会因前期坏账记录而提高利息,或附加其他苛刻条件,再筹资难度及风险加大,一旦债务风险无法化解,企业整体运转及资金的可持续性中断,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短期资金运作不当,债务到期不能足额偿付本息,导致拖欠或坏账,就可能被迫低价拍卖或抵押,带来倒闭风险。
(五)对信用与融资的恶性循环缺乏评估
部分中小企业维护自身信用等级的意识淡薄,财务信息不实、信用不足,为融资带来明显阻碍。即使前期融资成功,一旦出现不按时还款的记录,就很可能进入“黑名单”,在银行乃至其他金融机构难以再借贷,陷入信用危机与融资困难的恶性循环,企业生产经营缺少足够资金,产生系列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状况。
二、中小企业对负债经营的正确应对策略
(一)建立切实可行的抗资金风险体系
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政策的应变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部分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对资产状况及资产结构优劣缺乏客观、全面分析,盲目扩大负债规模,忽视资本结构的优化,以致资产负债率过高,偿债能力不足,财务风险持续增加。
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环境,综合考虑资本成本、内外部环境、各项风险评估等因素,确定合理负债结构,重视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因素,确定合理资产负债率,如欧洲规定资产负债率控制范围40%~50%,我国一般速动比率应控制在1∶1,流动比率控制在2∶1,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0%左右为宜。
合理使用负债资金,比如将资金主要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应通过加速折旧的方式尽快回收资金,避免因闲置、损耗、经营不善等因素引发投资无法回收;部分厂房、设备等可通过租赁方式获得,减少固定资产所占资金比例,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合理控制投产规模,优化采购机制及库存量,加强产成品营销,提升存货资金周转速度,充分利用延期支付的融资功能,维持较高的变现能力。同时选择合适方式按期提取一定比例的偿债基金,保障债务偿还能力,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二)加强内部管理,防控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内部机构设置较为简单,缺乏科学管理与监督。应着力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强化管理者、财务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结合企业运营实际状况及借款额度、偿还期限,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及资金预算、安排。注重开源节流,做好企业成本管理,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清收,保证企业现金流,缓解融资负债经营所带来的高财务费用压力,在保障企业日常经营同时,做到按时归还借款本息。
(三)合理选择多渠道筹资方式
企业财务风险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融资时需充分考虑利率变动等风险因素。中小企业限于自身规模,绝大多数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条件又较为严苛、手续繁杂,若出现企业现金流紧张等状况,还会面临核查不过或中途收贷等危机,致使企业资金流中断。民间资本借款期间不稳定、利率太高,极易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筹资方式可以内部留存积累、员工内部融资为首选,相比较外部融资来说成本低、风险小,企业可以将部分股权或分红回报员工,有利于稳定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尝试其他多种融资渠道,比如选择互联网金融等,可降低融资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对企业经营极为关键,企业应关注经济大环境及市场的变化,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准确预算负债标准及比率,控制负债额度,在向金融机构借款过程中,努力减低因本息、利率升高等因素所致财务压力,保证融资额度在可控风险范围。
企业内部应制定切实可行资金管理制度,使企业资金核算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加强日常资金运行的合理预算,严控资金流入及流出环节,节约开支,在保障自有资金基础上,选择负债融资的合适收益比例,有效抵御财务风险及融资机构抽贷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保证最终企业因负债经营能获得更多的收益,真正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五)合理规划企业的负债额度
企业要保障负债结构合理,做好长、短期负债额度规划。若销售状况稳定,货款能及时回收,企业可选择短期借款;如果销售收入不稳,高额短期债务会使企业承受巨大风险,就应选择长期借款以保障正常的运营。在进行长期项目决策时,要综合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分析未来收益水平与偿债能力,明晰可能的财务风险,规划合理的筹资结构,提高投入资本收益水平,保障债务到期时有能力偿还,实现企业运营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中小企业负债经营运用得当能实现利润最大化,运用不当则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管理者应提高对资本结构、财务风险、负债经营等认知水平,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优化资本结构,把控经营规模,严格规避负债经营的风险,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短板,也是发展机遇。中小企业只有顺应社会发展,提高风险意识与诚信等级,重视人才及知识,创新产品及经营理念,提升科技含量,逐步增强自身实力与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多资源的帮助,使负债经营真正起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