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实施背景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探讨

2022-10-18谢五元路素丽

经济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培育人文

●王 贞 谢五元 巢 汝 路素丽

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目前高职医学教育改革中的热点话题。当前,课程思政正在大力实施,国家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树立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医学课程本身就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在医学课程中有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课程思政的实施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一、课程思政引领下人文教育改革的可行性

人文素养是个体发展为人才的一种精神品格,当代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体表现为:具备优秀的道德情操、求实严谨的科学精神、健全的人格,追求崇高的理想、热爱与向往真理等。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内容丰富,其本质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信仰、情感、价值观等。对于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涉及多种内容,其中,思政教育是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阵地。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改革具有可行性。一是教育理念的一致性。课程思政、人文教育其使命均是“铸魂育人”,为学生提供价值观教育,要求贴近学生、贴近学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实效性。课程思政与人文教育的协同育人能够让学生从最初感悟转化为内在精神追求,再转化为外在实际行动,可显著提升育人质量。二是教育目标的相通性。高职院校应当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新时期对医学生的培育,必须抓好人文建设。课程思政、人文教育的目标都是为了“育德”,其本质是培育德行、德性的过程,将两者相协同,能够培育出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优秀医学人才。三是方法的互鉴性。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具有服务精神的医者,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这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化”特征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课程思政、人文教育的方法具有互鉴性,将两者结合,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方法支持。

二、课程思政实施背景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

1.课程建设:深度开发课程。课程思政引领下的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课程的设置是关键,其课程内容不仅需要涉及医学专业课程,还需要涉及人文学科等课程内容,体现出横向的关联性。如,在医学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可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内容,还可设置《医学社会学》《医学哲学》《医学史》《医学沟通》等课程,让课程内容之间能够交叉融合,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结构。

另外,还要针对人文素质培育开发医学人文教育隐性课程。医学人文教育应当是自觉内化的过程,单一依靠有计划的核心课程还不够,还要以隐性课程作为补充。一方面,以校园物质文化为起点,开设多元化的人文素养实践活动,如“医学人文论坛”“医学人文周”“医学人文节”“医学人文讲座”等活动,营造人文精神氛围。还要强化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良性关系。在教育制度上,也要对人文教育做出明确规定,为课程思政引领下的人文教育提供制度支持。当然,仅仅依靠教材中的人文内容还不够,医学生的未来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当多元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根据教材特点来增加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让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灵活处理工作问题。

2.探索方法:发挥多方合力。课程思政指导下的医学人文教育不能泛泛而谈,必须要探索适合的教育方法,按照系统论方法来深度研究,将医学人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从顶层抓好设计,调配好各方资源。一是由学校进行统筹。医学人文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需从校级层面来统一规划,合理设定管理部门,整合医学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避免无序化、重复化教学的问题。与各个附属医院保持联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第二课堂,充分体现出课程思政的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二是由部门协同。在有了顶层设计后,要求学校各个部门协同运作,邀请思政专业老师的参与,为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提供指导。在具体实践上,先对医学生人文素养进行调研,把握学生意识形态,找到当前人文教育的薄弱环节,对标国家要求,拟定课程思政下人文教育的主题,明确改革前进方向。三是教师指导。在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上,教师是践行人,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因此,要求医学专业教师落实“知行合一”理念,将人文素养的培育纳入到具体课程中。鼓励教师申请人文教育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再以研究成果来推进课程改革,项目与教师职称评估挂钩,从而激起教师的建设热情。四是激励学生参与。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建立符合医学岗位思想道德标准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与医院合作建立实训基地,邀请医生担任教师,开展与人文教育相关的各项活动,组织医学生参与各类实践,使之能够将人文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出学生的主观意识,共同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3.创新渠道:发挥线上教学作用。课程思政引领下的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要从课堂教学上进行创新,还要充分发挥出线上教学的作用,让“敬业精神”“爱国精神”“生命敬畏感”“职业责任感”始终贯穿全过程教学,充分利用医学生喜欢互动的特点,创新人文素质的教育路径。在课前,教师可在教学平台上发布微课、PPT等学习资源,学生可通过碎片时间学习、下载,展开互动讨论。如,为医学生设置“疫情防控中的难忘瞬间”线上主题活动,以视频、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微课视频,上传至平台,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主动代入角色,思考应当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在学习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培育了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表达看法、深度互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理解身为医者的责任。

另外,还可以开辟线上人文教育渠道,通过话题互动、图文报道、经典视频、网评引导等方式来为学生推送医学人文报道,拓宽人文教育渠道,以更好地达成人文教育目标。

4.知行合一:理论结合实践。在课程思政引领下医学人文教育需循序渐进,做好学校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尽可能让学生及早投入实践,熟悉临床环境,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人文内容的熏陶,正确认识所从事职业的特点。

学校有关部门科学安排,促进理论、实践的深度结合,与附属医院做好沟通,组织学生进入对应科室,参与病房管理,观察真实的病例,加强医患沟通,在这一环节,学生可对后续所从事的职业有具体、形象的认知,再结合人文素质理论教学,可起到理想的教育作用。

临床实习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关键节点,这一阶段也成为课程思政实施背景下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关键时间。在临床实习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也从学校转移到了医院,在带教老师引领下践行医学人文精神,让学生接触到理性、感性并存的医学环境,可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锻炼其动手能力,使学生的道德素养、人文情怀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带教过程中,需根据人文教育要求,带领学生根据临床中的真实案例来感受医者的职业理想,激发出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同时,融入更多具有人情味的教学内容,如,“引导学生正确与患者、患者家属交流”“以爱心、耐心、责任心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等,让学生以实践来传承医学人文精神,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5.以评促教: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素养、道德的考评是一个难点问题。在传统的考核体系中,关注重点在“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临床诊断”“职业态度”等综合内容的评价上,关于人文素质的考核非常少。在课程思政引领下的人文素质培育上,需改进考核方式,增加人文素质的考核内容。考核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临床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结合,具体可根据医学人文素质课程来细化考核内容。对于人文素质的综合考核,采用技能考核、临床知识结合的方式,如“情境模拟测试法”“实践技能考核法”等,以此来客观评价出学生的人文关怀、团队协作、医患沟通的能力。另外,还可实施患者评价制度,在医学生实习期间,将患者评价、带教老师评语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对于积极参与实践的医学生,予以加分奖励,将考核结果与学生的评优、评先挂钩,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出契合课程思政的人文教育的考核办法。

6.夯实队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是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主体。学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为教师提供科学的培训,根据课程思政与人文教育的要求来丰富培训内容。教师自己也要主动提升教学能力,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在开展人文教育时,要从多个角度丰富教育内容,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创新人文教育方法。此外,学校方面也要定期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专业素养进行定期考察,收集学生建议,将学生的诉求集中反馈至教师,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并且,对于在人文教育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要予以激励,以激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借助专业知识课程,构建出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资源,让学生在习得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医学人才的培育中,也应当以课程思政为教学导向,根据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增加专业知识课程内容的思想内涵,提高人文课程比例,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内容,改革教学考核形式,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医学生培育人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