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动手爱动脑 怀诗意善想象
——后疫情时代应重点关注的综合素质能力之五
2022-10-17河北省教育厅刘凤彪
河北省教育厅 刘凤彪
动手和动脑
“动手”和“动脑”是一种口语化的说法,如果换一组书面化的词,也可以用“实操”和“思考”。
动手实操在现代教育中颇受重视。在以往很长一个时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理论知识记得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文化课考试常考高分,但家里或教室的灯泡坏了需要更换时却不知从何下手,门锁出现故障也不知怎样修理。孩子们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平日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远离家务劳动,几乎没有摸过钳子、螺丝刀、扳手等常用工具。甚至在有些技术学校,学生只学书本知识,实际技能匮乏,被戏称为“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上课模式开启后,很多学生把个人生活弄得凌乱无章、一地鸡毛。
动手实操是一个人走向独立的基础。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学习。”如果学习只停留在学书本这步,那学习只完成了一半。动手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用统一的重要步骤。所以,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要紧密相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当前教育尤其需要重视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行动的教育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有运用知识、验证理论的充分机会,奠定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思想基础和情感认知,培养其动手实践的热情和自觉。要围绕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方案,严格完成教学计划要求,把动手实操和理论授课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课程,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动手的习惯和能力。
如果说动手实操对应的是把解决方案落实到位的能力,动脑思考对应的则是分析问题、产生解决方案的能力。前面已说过,未来不会一帆风顺,充满了风险、挑战和未知,所以,现代人要学会动脑思考,要有分析问题、预判未来的能力。
分析问题、研判局势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后天训练逐步提升。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其兴趣爱好、智商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思维训练,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遇事三思、沉着冷静是确保思考能力、判断结果不过多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基本保证。所以,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感情用事,不盲目冲动决策。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会动手、实操,让我们化解难题、跨越难题;学会动脑、思考,让我们感知未来、预判未来。
诗意和想象
长久以来,中外学者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潜能开发研究提出了核心技能、关键能力等模型框架,对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往往是针对一定社会、一定发展阶段设定的,而在不同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有些综合素质能力极大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言行、决断乃至气质风范,需要予以特别关注。比如诗意和想象,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今天就尤为突出。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安居、养老、健康、教育、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对基本物质、娱乐之外的需求,我们可以概括为诗意生活。诗意生活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个人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诗意并不会随着物质的丰富而自动萌生。往往,人越是向物质世界索取,内心的精神世界反而愈发荒凉、愈发逼仄。如今,我们常发出生活缺少诗、诗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感叹。
诗意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是如何对待生活的精神、行为综合体。社会主体如何对待生活会形成主流社会文化。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本是诗的国度,古圣先贤为美吟唱,为民族利益、宏图伟业高歌,现代生活的富足、美好更应促使我们去诗意地生活,让社会文化更有魅力。
诗是纯粹的、唯美的、深邃的。诗意排斥宿命、苟且,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自我麻痹、精神胜利。“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意作为一种感觉,体现的是境界、格局。有了境界、格局,生活就有了韵味、情调和仪式感,也就有了自信、力量、前景。
诗意是精神状态、气质风范。诗意与心灵成长、性格塑造有着密切关系,对抗压和应变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应关注涵养青少年学生的诗意。
有诗意的人必定热爱生活,对提升生活品质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著名作家刘慈欣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时,想象力也许是我们对于它们所拥有的唯一优势。
没错,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科学需要幻想、科学需要大胆猜测。这里的幻想、猜测其实都是想象。有了想象,才有开拓创新的可能。想象和谋划不同,想象可以超越客观现实,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想想看,现实生活中哪一件技术产品不是先有想象、再有创造呢?正是在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的想象启发下,人们努力研究已知、探究未知、创造新知。
有人把想象分为随意想象和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是无意的、不自觉的,如上课走神、开会走思,这种心不在焉的行为属于精神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负面意义居多。有意想象则是按照一定目的主动、自觉进行的想象,更有积极意义。
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再造想象是根据听到的语音、看到的文字或图像符号,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构想的新形象。创造想象是按照他人要求或自己的设想,为了一定目的描绘创造的产品、思路、想法。幻想属于联想,一般是对看到或听到一些想象之后的第二次创造想象,也有的是对现实不满而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想象。
表面看,诗意和想象是一种心态层面的活动,而实际上它与一个人的经验阅历、知识体系紧密相联。也就是说,诗意和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诗意和想象的基础是知识建构、自身经历、能力水平。当我们困于“第一感觉”而迟滞不前、情绪低沉或焦躁的时候,诗意、想象能使我们的思维进入更高层面、更多维度的空间,获得新的发现、产生新的感悟,让生活更多彩,让生命更有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