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成为学生的作品
2022-10-17张敏
○张敏
雷夫·艾斯奎斯,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全美最好的老师”,获誉无数,名满全球。他驻守的56号教室创造了令人震惊的奇迹:他所带的学生大多来自非英语系贫困移民家庭,但这些学生却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高居前5%。并且,雷夫还用尽各种方法,去改变孩子们不正确的行为,去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去培养他们的人格品性,使得这些不被人看好的孩子,拥有了翻天覆地的全新生活。凡是在56号教室学习过的孩子,都会像游子眷念故乡般地挚爱着这间平凡的教室,像孩童依恋母亲般地热爱着大胡子的雷夫。他们甚至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仍不愿离去……
雷夫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写作面批,以游戏的“魔法”教数学,应试备考时让学生自主复习;他倡导学生广泛涉猎天文地理,重视学生体音美艺素质的培养;他在整理物品、安排事情、管理时间、存钱记账等方面传授学生技巧,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让他们受益终生。
然而,雷夫强调说:老师可以带好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每一件作品的创作者,都会特别看重自己亲自创造出来的作品,因为它们凝结了自己的心血。但他们未必会感谢它们。比如,身为父母的我们常会把孩子当作是自己创造的最珍贵的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最持久、最无私的关爱。然而,父母却很少意识到孩子对自己的再造作用。
很多教师也是如此。
雷夫则不然。
对于每一个学生,雷夫都把他(她)当作自己最爱的作品,投入了全身心的关爱——无条件地接纳,不计成本地守候,身体力行地陪伴……
而雷夫也欣然接受学生的再造和“反哺”。学生给了他许多启发,为他注入了正能量,让他的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并且变得更完善。
这种双向积极作用的发生当然不是随处可见的。
雷夫说: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孩子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老师和学生一起害怕,就创造了压抑、紧张、对立的教室和师生关系。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把(制造)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只要改善班风,各种不寻常的挑战就能迎刃而解。
于是,雷夫以信任取代恐惧,坚持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面对孩子的问题,打造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这种信任也激发了学生的潜力。教师(作者)与学生(作品)的相互推动、催化,才使这间教室内创意迭出,那些大胆而独特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优化、升级,“孵化”出令人震撼的人间奇迹。
学生成长为他们最好的模样,雷夫也在不知不觉中修炼成了全球最美的教师。可以说,雷夫也是他的学生的作品。
师生间的教学相长,让彼此成长为对方钟爱的作品,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更是为师者的最大幸福。
我渴望成为学生的作品,并且,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