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2-10-17李丽丹

成才之路 2022年30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李丽丹

摘要:从音乐表演专业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内容也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优秀的歌剧、戏曲等,这些都需要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文章从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模式、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经典歌剧唱段及代表人物分析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思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等方面,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融入课程思政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0-006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理工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音乐表演专业融入课程思政创新育人模式研究”(编号:2021KZ005)研究成果

当前,如何将“课程思政”科学融入音乐表演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将“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功能全部发挥出来,是高校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创新模式以及育人效果,也将是重要的研究项目。下面,对高校音乐表演專业融入课程思政进行探讨。

目前,一些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艰苦历程学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入,因此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势在必行。“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而培养时代新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时代新人”不仅体现在技术、知识等方面,还体现在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诸多方面。在“时代新人”的内涵中,首先要体现出人之为人应有的价值、人格、品质等要素,这也是教育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广大一线教师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政治觉悟,努力深挖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自然地引入课堂教学和育人的过程中。在音乐表演专业的各门课程中,其课程思政元素是非常丰富的,包含优秀的歌剧、舞剧、合唱、器乐等作品以及理论课程中的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史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等。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应用,就能很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在音乐表演专业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每门专业课思政点的挖掘和应用即为育人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融入。基于音乐表演专业的特点,其声乐、器乐、舞蹈、钢琴等教学中存在大量课程思政元素,都需要教师深入整理,进而研究出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创新育人模式。而从课堂到实践,再到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如歌颂党、歌颂祖国的红色音乐会,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需要教师以赛促教、以实践促教,探索全方位的课程思政的创新育人模式。下面,以广州理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课堂的个别课、集体课和实践排练课为例,寻找和发现每门课程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从课堂教学、艺术实践活动、开展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探讨。

1.个别课思政元素的融入和应用

(1)声乐教学。在声乐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我国的优秀歌剧如《江姐》《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白毛女》以及《长征》《沂蒙山》等作品融入了大量思政元素。通过学习这些歌剧经典的唱段,学生会对英雄人物、爱国志士、有志青年的伟大事迹有一定的了解。还有一些弘扬正能量的创作歌曲,如《把一切献给党》《北京颂歌》《我爱这土地》《我爱你,中国》《延安颂》《卜算子·咏梅》《故乡是北京》《松花江上》,以及现代艺术歌曲《锦瑟》《虞美人·听雨》等。将这些作品作为教学曲目,教师可在歌唱练习之前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人物特点等内容,让学生在演唱好歌曲的同时,深刻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2)钢琴教学。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如《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梁祝》《二泉映月》《我的祖国》《兰花花》等也融入了大量的思政元素。教师在教授钢琴技巧时要向学生详细讲解与这些作品有关的故事,并指导学生深刻领会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层含义、情感表达,让学生在学习钢琴作品、提高弹奏水平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

(3)器乐教学。我国有大量优秀的独奏器乐作品,如管乐类的《在太行山上》《歌唱祖国》《瑶族舞曲》等,古筝类的《战台风》《盛世国乐》《丝路驼铃》《井冈山上太阳红》等,弦乐类的《梁祝》《大鱼》《庆丰收》等。器乐方向的种类比较多,教师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器乐作品,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器乐作品演奏技巧的同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立意,以及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2.集体课思政元素的提炼和应用

(1)合唱指挥课程。在合唱指挥课程教学中,教师可融入优秀的歌唱时代、歌颂党的经典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曲》《娄山关》《怀念战友》《青春舞曲》等,这些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合唱训练本身就是一种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体现,学生不同声部之间的默契合作,需要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共同完成好一首合唱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含义和情感,极其自然地领悟合唱作品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2)器乐合奏课。在器乐合奏课训练和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选曲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融入。器乐合奏课与合唱指挥课的性质比较相似,需要学生不断练习、磨合,用高度的统一性来完成不同的器乐合奏。曲目可以选择优秀的器乐合奏作品,如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管乐合奏《春节序曲》《我的祖国》以及古筝、小提琴等器乐的合奏作品,这些曲目的内涵本身就是课程思政的体现。

(3)视唱练耳课。在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大量加入岭南音乐、客家歌曲、各地民歌以及优秀的声乐或器乐作品部分旋律的训练,并给学生讲解不同体裁音乐的特点、风土人情、地域风格等,指导学生自学相关的拓展知识。视唱练耳课的思政元素是综合性极强的,因为学的都是片段或者经典旋律,因此,在拓展辅导的环节中,教师有极大的空间挖掘和应用课程思政元素,让学生自觉接受思政教育。

(4)民族民间音乐和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和中国音乐史这两门课程的思政元素从理论方面来讲是含量极大的,归纳和运用起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授课内容本身就是中国各民族以及民间优秀文化的传承,如山西民歌《想亲亲》、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湖南民歌《浏阳河》、陕北民歌《骑白马》以及不同的器乐曲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拓展授课内容,将音乐风格、地方特色、正能量故事等一一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家乡的音乐之美。中国音乐史课程以时间为主线讲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古代史和近代史来讲解。古代史偏重文化遗产和优秀文化的魅力,近代史主要是充满正义感的英雄人物、人民音乐家、历史事件等。通过以上知识的拓展和课堂融入,让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论的同时充分了解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决心。

3.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活动渗透课程思政的体现

在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艺术实践活动是育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通过舞台进行充分的展示,受众范围较广。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这个环节的课程思政的融入和體现。音乐表演专业2013年至今开展的“周周金钟声”系列音乐会活动,在2021年6月获得了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举办的“庆祝建党一百年·践行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比赛校园文化类三等奖。

音乐舞蹈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将艺术特色课程与党课相融合,通过强化演出实践,引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将实践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积极推进“周周金钟声”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一体化实践项目。近年来,音乐舞蹈学院利用“周周金钟声”音乐会校园音乐会的艺术形式,开展有声有色、用心用情、寓教于“乐”的党性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进行革命传统再教育,在艺术感染中接受精神的洗礼。音乐舞蹈学院还通过引导学生唱红歌,演绎红色故事,大力推广艺术党课,以“演”促“教”,将实践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音乐会”按惯例每周在学校公开演出,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活跃校园文化,至今已成功举办了300余场,校内参与演出学生超过10 000人次。

2021年11月,广州理工学院举行“永远跟党走”红色经典音乐会。音乐舞蹈学院师生、优秀校友联袂演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音乐会由“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初心不改、感恩母校”三大乐章组成,歌舞、朗诵共20个。《曙色》《十送红军》《过雪山草地》《黄河颂》《延安颂》《把一切献给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爱你,中国》等经典曲目通过师生的精彩演绎,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谋求并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壮美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中国大地上》《北京颂歌》唱出了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展现了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表达了青年一代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母校,我回来了》《在灿烂阳光下》《不忘初心》等歌曲,既抒发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又唱出了对母校的热爱与祝福,展现了广州理工学子的活力和激情。海外留学校友共同演唱了《我爱你,中国》,通过视频遥寄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母校的祝福。优秀校友、百歌颂中华一等奖获得者的校友也回到母校,并演唱了《北京颂歌》。这场音乐会是最生动的音乐党课,用音乐展示革命历史和伟大祖国,使得在场的广大师生深受感动。

1.歌剧《白毛女》

从1945年第一部歌剧《白毛女》上演至今,优秀的音乐家、剧作家们创作了无数优秀经典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其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被称作“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了歌剧《白毛女》。这部歌剧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主人公喜儿是全剧着力塑造的农民形象,她性格天真淳朴,敢于反抗黑恶势力,向往幸福与光明,她的经历是歌剧的主线。喜儿的经典唱段有《北风吹》《恨似高山仇似海》《扎红头绳》等,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的风格,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形象地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

2.歌剧《江姐》

歌剧《江姐》中江姐的形象深入人心,其大量经典的唱段经久不衰、流传广泛,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教学曲目。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歌剧的音乐为主要素材,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语汇和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地刻画了英雄人物的形象。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朗朗上口,过耳不忘,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歌剧《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马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主人公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践行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人物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

3.歌剧《党的女儿》

《党的女儿》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于199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创排演出,是20世纪90年代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重要成果,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经典歌剧之一。该剧于1992年获第二届文华奖,1999年参加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演出,先后荣获多个国家级艺术奖项。2021年7月13日,由雷佳、廖昌永等在国家大剧院再次演出。剧中田玉梅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她在与上级党组织失联的情况下依然坚守信念,揪出党内叛徒并带领党员群众与敌人斗争,最终慷慨就义。经典唱段广为流传,经常作为各类声乐大赛的曲目演唱,如《万里春色满家园》《血里火里又还魂》《五洲人民齐欢笑》等。

4.歌剧《长征》

歌剧《长征》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家大剧院力邀作曲家印青、编剧邹静之、导演田沁鑫、杨笑阳等国内艺术家历时四年精心策划,创作完成的兼具民族色彩又符合当代审美风格的史诗歌剧巨作,于2016年7月1日至6日首演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歌剧《长征》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从瑞金出发为起点,叙述了长征途中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全面展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剧中所刻画的小人物、小情节,让这部历史革命大剧异常鲜活生动,剧中表现出来的军民情、战友情、夫妻情、家国情,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部好看好听的歌剧中,众多精彩出色的唱段俯拾即是,《神圣的土地谁敢来侵犯》《三月桃花心中开》《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雪啊雪》《我舍不得离开你们》等优美的旋律深受观众的喜爱,已成为音乐会上经常单独上演的曲目。

音乐表演专业通过以上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大力开展了课程思政的挖掘和应用,用最生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没有说教,不会让学生感到难以接受,起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最直观的育人效果是学生发奋努力,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艺术实践活动中,传播正能量,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科竞赛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突破,原创舞蹈作品《纵·东江》获得广东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艺术节舞蹈大赛一等奖,独唱《山里的女人喊太阳》获得2021年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二等奖,声乐表演唱《曙色》获第十四届百歌颂中华声乐比赛三等奖,学生党支部《聚文艺帮扶“大力量”,圆农村孩子“微心愿”》案例获得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举办的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基层党支部创新案例二等奖。在课堂教学方面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如综合实践课开展岭南音乐的专题项目排练和举办音乐会、视唱练耳课程融入岭南音乐的训练、表演个别课不同程度地融入大量中国优秀作品进行训练和展演。选拔优秀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办岭南乐社,普及传统音乐。选拔优秀学生开展全校范围的义务指导“五四”大合唱排练工作、全校性質的唱红歌活动。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的挖掘和融入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并在教学、竞赛、艺术实践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在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全程融入是一项可行性极强也势在必行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钻研和创新课程思政融入的方法和途径,践行三全育人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力纬.“课程思政”理念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桂林市三所高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20.

[2]朱勇.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黄河之声,2020(05).

[3]田中娟.“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学探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9(06).

[4]王庆梅.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戏剧之家,2020(26).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Music Performance Major in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Lidan

(Guang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54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performance specialty,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so include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national folk music, excellent operas and operas, which need to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music performance major’s integration in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mode of college music performance major’s integration in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elements into the analysis of classical opera aria and representatives of college music performance major, and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college music performance major’s integration in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music performance maj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