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双重学习场景”到“网红教学法”*
——英国开放大学《创新教学报告》(2022版)解读

2022-10-17

远程教育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证书网红学习者

李 青 郜 晖

(1.北京邮电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2.北京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6)

一、背景

《创新教学报告》(Innovating Pedagogy Report,IPR)是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院(IET)主导的一份向教育界介绍教育教学创新趋势的系列报告。该报告始于2012年,每年发布一期,迄今共发布10期。 每期报告均会面向包括研究者、教师、政策制定者在内的广大读者,提出并介绍10 种对教育发展或创新具有潜在影响力的教学法。

2022年7月,《创新教学报告》第10 版(以下简称IPR10)发布,提出了“混合模式”“双重学习场景”“微证书教学”等十种教学法,并对每种教学法作了具体说明(Kukulska-Hulme,et al.,2022)。 在这些教学法中,既有已经逐渐普及的教学实践,如“混合模式”和“微证书教学”;也有在其他领域常态化但刚刚应用于教育实践中的“网红教学”“边走边谈”,还有为适应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发展而强调的“家庭教育”“不适感教育”等。

为了更好地拓展全球视野,扩大国际影响力,自2015年起,IPR 每年邀请一个英国以外的研究机构参与报告编写,已有来自美国、挪威、中国等6 个国家的研究机构成为合作者。 在报告发布10年之际,IPR10 邀请同属开放大学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Universitat Oberta de Catalunya,UOC)一起编写报告。 IPR10 主编Kukulska-Hulme 博士,已主持过三期IPR 的编辑工作。 参与的编写者共有16 人,其中有7 人参加过半数以上的报告编写, 他们均为英国开放大学IET 的研究人员。其中丽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博士是IPR6-7 两期的主编。 较为稳定的编写者团队, 保障了报告风格上的统一和学术质量。 和往年一样,来自合作方UOC 的4 名专家均是第一次参与,他们为报告提供数个教学法,以及来自UOC 的多个案例。

二、方法论和核心理念

本系列报告中的“教学法”(Pedagogy)是指有助于促进教和学的理念、方法、技术和实践。 10年来,报告收录和介绍的教学法大多和教育信息化或在线学习密切相关,通常由ICT 技术实现或支撑。和往年的编写流程大体相同:首先,广泛征集编写团队各成员的意见, 将各人提名的教学法整理为一个能够代表最新教学创新的备选列表;然后,根据其重要性、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等进行排序,筛选出10 个最有可能引发教育实践创新的教学法;最后,经过讨论和修正,提出年度10 个创新教学法。 每个教学法的写作结构也基本一致: 标题(含一个短句解释标题)、介绍、主体内容、案例、结论、参考文献、其他资源等七部分。 IPR10 提出的十个创新教学法,详见表1。

表1 IPR10(2022 版)中的十个创新教学法

我们发现, 对在线教育、开放教育教学法的关注,成为IPR10 的主要特色。 2022 版报告在其介绍部分写到: 开放大学一直引领着在线教育的发展……学生可能希望或需要通过现场和远程学习的混合方式参与教育。 在上述所提出的10 个教学法中,有一半均与此相关, 包括“混合模式”“双元场景学习”“微证书教学”“自主学习”“网红教学”等。这也体现出报告发布的时代背景:进入后疫情时代,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与各种不确定性, 各国都尝试通过在线方式实现教育供给的多元化、公平化,以加快教育数字化的转型与创新。

三、IPR10 中的创新教学法

1.混合模式

自新冠疫情以来, 人们对混合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关注呈指数级增长。这种模式基于信息技术,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 融合了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一方面,Zoom 和Teams(国内是腾讯会议和钉钉等)等商用视频会议平台大大推进了远程实时教学的普及, 以较低的代价将学生远程接入课堂学习;另一方面,以MOOCs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在线教育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开放式混合教学增加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个人发展。

在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阶段, 混合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普及,为学生提供较为灵活的学习服务。学生可以在面授和同步/异步在线学习中,自主选择和切换。 同步在线学习通常以视频会议或实时互动讨论的形式开展,与课堂面授教学同时进行;异步在线学习则是由学习者自由把控时间和学习进度, 通过网上论坛或聊天工具等进行学习。其典型案例有:旧金山州立大学的Hyflex 模式、内华达大学的Rebelflex和佐治亚州中央技术学院的Blendflex 模式等。

混合教学的设计应关注以下几点(Beatty,2019):(1)为学习者提供适应个体学习进度或喜好的多种主题;(2)确保不同类型学习者能够有相近的学习效果;(3)提供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辅助教学材料;(4)关注学习者在教学全过程中的表现。IPR10提出了开展混合教学的一些策略:积极学习策略、协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增进学生互动和知识共建;采用“翻转课堂”整合多种学习,用短视频、游戏化和互动内容来丰富教学;提供形成性反馈,鼓励自我和同伴评估、基于项目/探究的学习、整合改编学习资料等。

2.双元场景学习

双元场景学习是一种沟通产业需求和课堂教学,连接教室和工作场所的教学模式。 在该模式下,课堂学习与专业实践密切联系, 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场景中, 并且把工作中的业务需要反馈到课堂上。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冠疫情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居家办公”模式,学习也被纳入到这个场景中。在此背景下, 双元场景学习注重整合双重场景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以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 它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应对时代挑战的洞察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适应学生就业、紧跟技术革新、适合企业创新发展等诸多优势。

在传统的场景下,课堂教学按照学科组织,以个体学习为主;而在产业生产的实践中,解决问题需要熟练技能的综合应用。 双元场景学习关注生产实践需求,并及时将所需内容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促进产教融合。 比如,UOC 的职业培训部门已经开始转变教学模式并调整课程设置,从“基于能力的学习”模式转向“知道怎么做”和“基于项目或问题学习”的模式(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2022)。 这种教学法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组织课程项目, 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直接和企业需求对接,并基于现实的工业项目开发实践性的课程。 学习进程则由校企双向追踪,采用包括过程、技能、知识全覆盖的360 度综合评价(如图1)。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探索最合适的方法、教学和技术工具,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构建双元场景的学习空间方面, 一些教育机构通过数字化模拟工业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或是提供远程模拟实践环境。 例如, 英国开放大学基于OpenSTEM 实验室进行工程技能的培训, 让学生体验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实验室设备, 并开展相关实验(OU,2022)。 挪威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将学习者、培训部门、学校和企业之间已有的“混合学习”,进行有效整合(Lahn,et al.,2018)。 双元场景学习在评价改革方面也有一定的创新, 它尝试整合教育界和工业界的意见进行系统评价, 并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跟踪学生、记录行为数据,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复杂的学习过程分析。

3.微证书教学

微证书是近十年来逐渐普及的一类新型资格证书,是学员通过阶段性学习,获得课程主办方承认并授予的、具有标识性的专业技能凭证(包括电子徽章、证书、学术/专业技能证书等)。 它主要面向职业、专业技能的培训,一般通过网络学习获得,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它比传统证书记载更多信息,存储于网络空间,方便保存和随时取用。

微证书教学主要对面向就业开展的专业技能培训进行论证, 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近年来,将微证书教学纳入现有教育体系中的呼声越来越高。 例如,欧盟委员会将微证书与欧洲学分转移积累系统 (ECTS)对接 (Hudak,et al.,2018):1~5 学分的微证书,可以成为正式教育课程的部分;5~30 学分的短期学习项目微证书代表的技能凭证,可以纳入专业资格框架内。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提供了近两百个与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相关、针对某一特定学科的微证书(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2022)。东非的EPICA 项目将微证书纳入大学课程体系内, 作为毕业生的学业补充认定 (Maina, et al.,2022)。 一些行业或基于国际资格认证的“职业技能”,也打通了认证证书和微证书的转换渠道。

由于微证书主要面向即将或已就业的人群,在学科、时长、水平层次以及能力培养目标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其形式也多样,没有适应所有课程的通用教学方法。 因此,微证书教学及设计,应充分考虑目标学习群体的专业技能、先前的工作经验、在线学习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归属感、生师比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但从这些年的具体实践来看,电子档案袋、基于能力的学习、案例学习、对话式学习等形式,都是当前微证书学习常用的教学模式。

4.自主学习

伴随在线学习的普及和新冠疫情的影响, 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多。 该教学法将学和教的活动有机整合起来,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自主性,增强自我导向。 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包括调节面对挫折或喜悦等情绪的反应、专注、与他人相处等能力。常见的自主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自我反思 (对自身思维过程的反思)、时间管理(制定学习时间表)、持续努力、同伴学习、联系学习(联系新材料和已有经验)、巩固学习(反复直至彻底理解和掌握)、关联与组织、批判性反思等。

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越强, 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就越高。 因此,提高学习者对自我学习的认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对个人生涯的发展非常重要(Sangrà,et al.,2019)。 为此,IPR10 给出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五个方向:提升学习者参与体验、鼓励学习者进行对个体有价值的探索、提供学科科目和任务的个性化设计、提升学习者反思所学所为的能力,以及教师对自主学习过程的支持。

现阶段自主学习仍旧存在着诸多挑战。虽然有很多软件或平台提供了计划和管理功能,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自我管理,但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自主性的策略和工具仍旧缺乏。已有的教学法大多集中在特定学科领域,对时间管理、沟通、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软技能”培养不足。 同时,一些学生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自学习,可能会导致挫折和孤独。

5.观看聚会

观看聚会是指位于不同地点的学习者在线同时观看媒体(视频)的学习行为,自2018年Facebook开放了“实时集体观看视频”模式以来,Netflix、Disney+、Amazon、Twitch 以及国内哔哩哔哩、抖音等,都提供了类似的功能和服务。 有些平台还围绕相关主题,提供预习和小组反思讨论等活动。

随着在线学习需求的大量增加, 观看聚会学习逐渐成为正式课程的一部分。 为此,有学者(Kuepper-Tetzel,et al.,2021)提出了“观摩讲座”的概念,将时长约45 分钟讲座录制成2-3 个简短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学生集体观看视频进行学习。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较系统的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同步互动,教师和学生彼此也具有存在感(Macneill,2021)。观看聚会还可以在制作视频时, 通过在视频中强调关键信息、分模块录制、引入对话、提供观看指南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归属感。这种教学法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自由、放松的心态参与学习过程。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要考虑到网络、观看设备等对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的影响,还应尽量照顾特殊群体(视力、听力有障碍)的需求,比如在视频中增加字母、手语翻译等方式。

6.网红教学

近年来,网络新媒体上出现了大量“网红”,他们通过图像、动画、信息图表和视频等多感官媒体形式,分享对于产品、服务和社会热点或趋势的看法。这一风潮也影响到教育领域, 一些具有教学能力的“网红”化身为教师,或是有实力的一些教师成为“网红”,提供教学内容和教学服务,被称为“网红教学”。

网红教学的内容非常广泛, 既有与正规教育相关的大学课程、培训课程;还有大众感兴趣的政治、经济或社会话题、健身技巧、手工技能等非正式学习内容。 通常是采用线上直播讲授、短视频等形式,并尝试与粉丝受众形成个性化的联系。 网红教师和粉丝之间可以通过点赞、评论或对话直播等进行互动,形成社交群体,增强彼此的归属感。 为此,教育机构也开始探索利用网红教学来扩大其影响力。 英国开放大学在YouTube 上发布针对不同教育主题的一分钟“迷你讲座”,以引导与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参与研究复杂科学的内容(Donhauser,et al.,2021)。

今天,“在线社交+学习” 已成为全球性趋势,网红教学受众广泛,吸引力强,学习方式灵活,学习内容主题突出等优势,将持续产生影响,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红教学易被过度商业化,缺乏有效监管,易脱离教育的本质。此外,用户的隐私保护,不可控内容的推送,网红教师被“网暴”等问题,也需关注与解决。

7.家庭教育

自疫情以来,居家学习成为常态。发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家庭教育,包括社区教育与场馆学习,自然成为非正式教学和学习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墨西哥裔家庭教育极大地影响着孩子对学校、教师、高等教育及就业的理解 (Guzman-Martinez,2012);波多黎各家庭儿童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助于他们完成高等教育(Garcia,2019)。相关研究还有:父母对职业的理解会对子女申请大学和专业、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Garcia,et al.,2021),家长帮助孩子选择相关书籍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阅读策略(Terrones,2017)。 家庭教育还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和处理不同情境、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的共同学习状况和欺凌问题等。

目前, 对新型家庭教育的理解及相关政策的实践都在逐步加强。 IPR10 指出,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帮助边缘化群体获得更好地学习体验和学业成就,可提醒教师关注学校环境之外的情境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当然,在实践中也要特别注意家庭教育应与文化相适应,要考虑文化传统、经验和种族多样性、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等因素的影响,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Norton,et al.,2006)。

8.不适感教育

不适感教育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思考方式和过程,20 世纪90年代末由博勒(Boler,1999)提出。 这种教学法要求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 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包括不适感在内的一系列情绪。 在不适感教育中,情绪是质疑和打破先入为主观念的有力工具,学生和教师通过集体辩论和反思等活动, 可以产生新的理解,并采取新的行动。教师和学生通过克服不舒服的情感体验,增进对自己和他人情感新的理解,有助于建立彼此间更好的相处方式。

IPR10 给出了不适感教育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一是考虑应用观察与反思;二是理解并正视不适情绪;三是避免有罪和无罪的二元论陷阱;四是学会容纳自我。 卡西纳德(Casinader,2021)认为,在采用这种模式时,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可控的环境中开展敏感话题的教学; 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信任,注重学生的意见反馈,以进行有准备的教学。 当然,开展不适感教学实践在现实中还存在一定挑战:对教师而言, 让学生产生不适感情绪可能有悖于教学伦理;对学生而言,并非所有学生都愿意接受这种学习。

9.健康教育

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 人们愈发关注教育与健康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认为,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一种幸福的状态: 个体了解自己的能力,能够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进行有效工作并为社会做出贡献。感到快乐和对自己满意的学生,可能获得较好的学业成就。为此,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生活方式, 在课程设计中考虑心理健康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在出现心理障碍时学会寻求帮助,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在最近几年有了较大地进展。 2020年,英国发布了“阶段性改进框架”(The Step Change Framework)(Universities UK,2021), 提倡大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在课程设计中要兼顾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 以及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一个五阶段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包括“成立实施小组,确定工作目标,聚焦优先级群体和利益相关者,选择实施策略,创建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和监测调整”等任务(WHO/UNESCO,2021)。 健康教育的关键点是学生和教职员工要全员积极参与到整个学校/大学的方针制定过程中,确定共同愿景并为之一起努力。学校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偏见,帮助学生应对困难与挑战,学会自由表达,并能够在需要时向外寻求帮助。

10.边走边谈

一方面,网上学习造成久坐,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长期独自学习容易产生社交问题。为改善这种情况, 疫情期间的步行会议(Walking Meeting)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更健康的工作方式。在教育研究中, 也出现了研究者与访谈对象开展步行访谈(Pranka,2020)。 应用到教学中,边走边谈是一种结合运动和对话,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法。英国利物浦的一项研究表明, 边走边谈可帮助新移民增进学习语言的技能、促进对移入地区的了解,以尽快融入当地社会。通过这种方式,新移民获得了心理支持,扩大了个体资源网络,同时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走边谈,可体验并应对挑战性任务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帮助降低学习中的焦虑,带来思考的新视角,产生创造性思维。边走边谈通过对话促进学习,在正规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环境中,该教学法已经颇具潜力。但边走边谈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要充分考虑步行空间的可及性、地理位置的限制,以及注意力分散、特殊人群需求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2022年度报告的内容分析

(一)分析框架和分析结果

为保持一致性, 本研究继续沿用前几年进行IPR 解读的内容分析框架。 该框架从基本信息、教学法的学科基础和技术基础、教学法的使用情景和教学法体现的维度等四个角度入手, 进行报告的内容分析(董丽丽,等,2018)。 由于IPR10 不再预测影响时间跨度和潜在影响程度, 所以去除了对应的两个二级类目,相应地补充了适用场景。对IPR10 解读的10 个创新教学法归类结果,详见表2。

表2 IPR10 的十种创新教学法内容分析

总的来看,IPR10 中的教学法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够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 “混合模式”“微证书教学”“自主学习”等都是已广泛应用的教学法;仅有“家庭教育”“不适感教育”“健康教育”三种更加偏向于强调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但报告也给出了一些应用案例。 在应用场景方面,“不适感教育”和“健康教育”更多集中在学校场景;“家庭教育”“边走边谈”更多偏向于校外场景;其他六种没有明显的偏向,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中都可以应用。

在这些教学法中, 有一些是特别依赖于信息技术。因此,技术基础是其一个重要的观察角度。“观看聚会”和“网红教学”主要关联或依靠网络视频与流媒体, 这两个教学法的技术基础是数字化内容和互联网技术;而“混合模式”“双元场景学习”“微证书教学”三种教学法,需要使用线上、线下多种技术整合的手段,可归为综合类。 “自主学习”“家庭教育”“不适感教育”“健康教育”“边走边谈” 五种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不使用相关的信息技术。

在学科基础方面,除了教育学基础以外,有些教学法还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理论。例如,“观看聚会”和“网红教学”是非常典型网络传播现象,因此和媒体理论/传播学密切相关。 这两个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了解网络媒体及发展的特点, 掌握网络观众的心理与网络传播的规律。 “家庭教育”涉及到家庭中的言传身教与代际学习,离不开社会学/伦理学的相关理论。“不适感教育”和“边走边谈”则和社会现象、文化问题有一定的关系, 前者还涉及到对学习者情绪的挑战,需要社会学/心理学知识作为理论支撑。

在应用情境维度方面,“双元场景学习”“微证书教学” 更加适用于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年轻在职人士,“家庭教育”面向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其他教学法没有限制适用的群体。 在适用的学科方面,“不适感教育”更多偏向社会科学的内容,“健康教育”主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其他八个教学法则没有学科限制。在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方面,“观看聚会”“网红教学”二者明显需要数字化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支撑;“家庭教育”“边走边谈” 很明显是线下进行的活动,“不适感教育” 也倾向于线下进行才能获得更有深度的交流;“混合模式”和“双元场景学习”具有鲜明的线上线下混合特征;其余三种教学法,对教学环境并没有特殊要求。

在2022 版的十个教学法中,有些关注特定的教育目标,如“微证书教学”关注并帮助职业人员培养与发展工作场所中的相关技能,“不适感教育” 关注批判性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健康教育” 关注后疫情时代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健康。 有些更关注学习者和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旨在提升学习者的自我调控能力,“边走边谈”则将运动和学习有机结合。技术促进下的教学媒介也是关注的要素之一,如“观看聚会”“网红教学”均基于网络视频的教学法。另外三种教学法属于综合类,对前面几个要素均有涉及。从与研究对象的对应关系来看,只有“观看聚会”“网红教学” 两者较为明显和网络资源相关。 “混合模式”“双元场景学习”“微证书教学”显然和过程及资源都相关,其他五个教学法则主要研究的是教学过程。

(二)和往年报告的历史关联

《创新教学报告》的发布已经10年,为此,IPR10对前10年的教学法进行了回顾与概括,将已发表的所有教学法归纳为十大主题,每个主题下都有7~13个不等的教学法(见表3)。 我们认为,这十个主题更多的是基于核心话题来聚集和归纳, 并非依据某个理论指导而构建的概念框架。 比如,“与他人联通”“强化情感要素”“教育公平”这三个主题就难以放在同一个框架中。 即便如此,IPR 的主题分类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者的思路, 有助于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某个主题去深入研究, 或是根据主题寻找合适的教学法以促进教学实践。

表3 IPR 教学法划分的10 个主题

若以这十个主题为线索,IPR10 和前9 期年度报告在教学法之间的联系就呼之欲出了。 归于同一类主题的教学法具有或强或弱的相关性, 至少它们可用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同一类问题。 例如,“教育公平”是系列报告中被持续关注的主题,共有10 个教学法和这个主题相关。在IPR10 中,“不适感教育”着重讨论了通过学生在批判性地参相关话题时所引起的不适情绪,形成对事件新的理解,促进学习者行为的改变。 同样的主题在“社会公平教育”(IPR8)和“去殖民主义学习”(IPR7)中也有体现,均在于鼓励学生讨论和批判当前社会不公现象等。

“新的学习场景” 这个主题也较为热门。 IPR10中的“混合学习”“双元场景学习”均属于这个主题。“混合学习”强调线上、线下学习的相混合,在实施中可以通过“翻转课堂”(IPR3)的形式来开展;也可以通过“线上实验室”(IPR8)将实验实践环节搬到线上,用来解决线下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 “双元场景学习”使用到“无缝学习”(IPR6)技术,也和“基于情境的学习”(IPR4)在教学法上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 教学法之间的联系可以有多重角度,除了表现为前面提到的基于话题领域的关联,也可以是基于同类一技术的关联,如“基于定位的学习”(IPR2)和“基于地点的学习”(IPR7);还有的关联线索是不同教学法均面向同一类对象, 如“网红教学”“通过社交媒体学习”(IPR5)和“通过电子游戏学习”(IPR5),均面向非正式学习群体。

五、分析和展望

(一)数字化转型将促进教育的创新发展

当前,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趋势,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不少国家的国家战略。 数字技术正逐渐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的建设, 教育对数字化时代的呼应正当其时。 IPR10 报告中多次提到数字化技术对教育的持续影响,“混合模式”“网红教学”“双元场景学习”“观看聚会”等教学法,都是数字化社会在教育领域最直接的实践应用。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动在线教育的支撑服务能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2021)。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正在加快。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产业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发展阶段,包含教育思维理念、基础设施、教育资源、信息转换、数字素养、数字治理和实践应用等多方面的工作。一系列数字化工程的实施和提升, 将给教育发展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也将成为教育适应和助力数字化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在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换工作,在基础设施、数字资源、信息平台、应用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黄荣怀,杨俊锋,2022),但在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环境兼容和治理、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仍然面临相当的挑战。

(二)教育公平获得全面且持续的关注

我们从对IPR 系列报告的持续分析中, 发现对教育公平的关注日益突出。 “混合模式”“微证书教学”“网红教学”“观看聚会”等教学法,打破了单一时间、单一地点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技术的加持之下,进一步推动了知识传播和教育公平, 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迅速、高效、低成本地遍及到更广大范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普适性和适切性。

一直以来,教育作为全人类的公共福利,在缓解社会对立紧张, 突破阶层桎梏以及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教育服务是公共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都是国家政策的导向所在。 “混合模式”强调学习的灵活性和更大限度的在线学习机会,“微证书教学” 给予面向职场的人们以更多的学习选择,“网红教学”“观看聚会”则更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推广。对教育公平的持续推动,主要在于尽力缩小区域之间、人群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利用智能化新技术, 促进优质数据资源的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共享复用(余晓晖,2022),以推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三)教育应关注人的情感需要和自我发展

面对新冠疫情的不断反复, 社会紧张和压力变得持续和不确定。当外部压力增大时,人们往往会向内寻求发展和安慰, 这在教育领域也有一定体现。IPR10 中的“不适感教育”认为,情感是学习和促进社会正义的有力工具, 特别提到通过情感体验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以形成更好的人际相处方式;“家庭教育”将家庭作为学习的场所,提出了教育要与文化相适应,要考虑文化传统、社会经验和人群种族多样性等因素的影响;“自主学习” 强调要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或喜悦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培养专注和与他人相处等能力。 这些教学法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无一不闪烁着人性的温暖,体现了教育在“培养更丰富、更有品质、更有理想的人”之价值追求和思考。

倾听来自人内心深处的呼唤或需要, 关注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的获得, 注重人的自我教育和成长,是教育最根本的追求。 顾明远先生(2018)认为,如果从生命发展的视角来说,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叶澜先生(2017)也指出,教育的使命担当一直以育人为根本,因为教育始终是人的教育,是面向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尊重人的情感需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一直都是教育领域不朽的研究话题,未来仍将是教育者需要研究的重点方向。

(四)教学创新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近20年来, 教学技术发生了快速的更新与迭代。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乃至元宇宙,都已开始在教育中得到应用, 同时也引发的教学模式的创新。而自新冠疫情以来,这一变革进程明显加快。 曾数月之间,课堂就从教室搬到网上,再到常态化地进行网络授课,一批优秀教师也通过自己努力,被动地成为“网红教师”。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已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关键点之一。

IPR10 中的这些教学法, 既指出教学创新的趋势和方向,又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技术素养方面,“混合模式” 对教师的网络媒体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观看聚会”要考虑网络、观看设备等对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的影响,“网红教学”则鼓励媒体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知识和智慧。 “双元场景学习”在于要求沟通产教双方,寻求最合适的方法、教学和技术工具,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工作。 “不适感教育”则要求教师能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还要具备管理自我情绪的基本技能。 “健康教育”呼吁学校和教师要在课程与教学发展中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 凡此种种,均要求教师应努力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信息素养, 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教育教学创新的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证书网红学习者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收录证书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我要当网红
«ВаНхУН»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