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蕴胃证相关症状初步研究※

2022-10-17毛宇湘刘启明杜朋丽李佃贵刘小发陈艳哲田亚欣

河北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胃脘气滞证型

毛宇湘 刘启明 杜朋丽 李佃贵△ 刘小发 陈艳哲 田亚欣

(1.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2.河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胃黏膜组织发生固有腺体萎缩的胃癌前疾病,目前公认的其发展为胃癌的进程大致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1]。因此,及时控制CAG进展可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病率。CAG是目前公认的难治性疾病,西医主要采用抑制胃酸分泌、控制细菌感染、内镜下手术(内镜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方法治疗,但无法从根本上逆转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并且易发生耐药及不良反应[2]。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AG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延缓或逆转萎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在中医治疗方面,各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不同的辨证方法,并从自身认识和经验总结用药,在经方的基础上衍生经验方和自拟方,在治则上不尽相同,但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3]。由于CAG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短各异,病情轻重不同,并且统一的辨证分型形成较晩,这就使得各医家常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用“浊毒”理论指导治疗CAG,并验证了化浊解毒中药治疗CAG的有效性[4],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研究广泛搜集古今文献,并根据李佃贵教授对CAG浊毒蕴胃证相关症状的指导性意见,结合运用德尔菲(Delphi)法开展CAG浊毒蕴胃证相关症状专家调查,研究对CAG浊毒蕴胃证有诊断价值的相关症状,对CAG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如下。

1 CAG的辨证

中医学的特点是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根据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目前,中医学对CAG的辨证分型尚未完全统一。201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5]将CAG分为6个证型,即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及胃络瘀血证。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将CAG分为中虚气滞证(脾胃气虚证)、胃阴不足证和肝胃不和证3个证型[6]。夏军权教授认为,CAG的发病基础为脾胃虚弱,热毒、血瘀互结,主要证型为脾胃气虚、脾肾亏虚、胃阴不足、气滞痰凝及寒热错杂型[7]。单兆伟教授临证治疗CAG时,将其分为脾胃气虚、湿热中阻、瘀血停胃及胃阴不足4个基本证型[8]。朱方石教授认为,CAG以脾气虚证和胃阴虚证为常见证型[9]。《医碥·五脏配五行八卦说》载“脾脏居中,为上下升降之枢纽”。《灵枢·平人绝谷》云:“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纵观以上关于CAG的病机和证型特点,无论何种病机,都能引起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而不能输布气血津液滋润濡养脏腑经络,胃黏膜腺体亦失去濡养,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壅于中焦,又进一步加重了气滞。气滞、痰浊、血瘀三者相互胶结,日久不解,蕴积中焦,化生浊毒。浊毒既成,胶固难解,迁延难化,进一步阻滞气机,影响脾升胃降,并与气滞、痰浊、血瘀共同为患,不仅耗气伤阴,更阻胃络,缠绵难愈,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加重,出现肠上皮化生等。因此,李佃贵教授根据浊毒的致病特性及其在CAG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浊毒蕴胃证是CAG的重要证候。

2 CAG从浊毒论治

张伟健等[10]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国医大师治疗CAG病案处方中的证候要素,结果显示,154例CAG患者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为肝胃不和证(31.43%),其次分别为浊毒内蕴证(28.57%)、胃阴不足证(27.14%)。在CAG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浊毒蕴胃的状态尤为重要,治疗时当以化浊解毒为基本大法。

“浊”最早的含义是浊气,《金匮要略》说“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是指浊邪。《杂病源流犀烛》提出“浊病之原,大抵由精败而腐者居半”,指出了产生浊邪的原因。现代医家大多认为浊与湿相同,然湿轻而浊重,积湿而成浊,湿易祛而浊难除。《金匮要略心典》曰:“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即“毒”为邪之甚。浊邪黏滞,结滞脉络,易阻塞气机,缠绵日久,耗气伤正;毒邪性烈善变,易化热伤阴,腐蚀气血。浊毒之病理特性,胶固难解,致病广泛、怪异、缠绵难愈、变证多端,甚至转为重症、坏病。浊毒与湿邪不同,浊毒包含了浊性和毒性,湿邪不具有毒性;浊毒与其他毒邪也不同,浊毒除了具有毒性之外,还有浊性;浊毒与湿邪、热邪、痰浊、瘀血等皆有联系,但其是在原有病邪基础上化生,从而保留了原病邪的特点,又有浊毒的暴戾性、迁延性、顽固性、正损性等特点[11]。

李佃贵教授在长期诊治CAG过程中,研读经典,汲取学术精华,提出“浊毒”理论,认为浊毒既是一种对人体脏腑及气血阴阳造成损害的致病因素,也是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积于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12]。积滞不消,气血津液输布失常,久而生浊,郁而化热,热甚生毒,此浊毒为人体的病理产物;浊毒既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又可煎灼胃阴,胃失濡养,浊毒相并,瘀阻胃络,因此,浊毒又是一种致病因素。李佃贵教授认为,感受外邪(特别是幽门螺杆菌),饮食不节,忧思恼怒,肝郁气滞,损伤脾胃,导致气滞、血瘀、痰阻俱生,日久化生浊毒,浊毒蕴胃,壅滞中焦,气滞血阻,终致CAG。浊毒蕴胃为CAG的关键病机,临床治疗应以化浊解毒为先,并灵活配伍化湿、活血、疏肝、滋阴之品,疗效确切。

3 CAG浊毒蕴胃证相关症状

浊毒侵犯人体后壅滞胶结日久导致体内“浊毒化”的过程,形成了浊毒蕴胃证特有的临床表现。李佃贵教授在多年的临床研究中总结出CAG浊毒蕴胃证主要表现为:胃脘胀满、痞闷或疼痛,缠绵难愈,纳呆,头身困重,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口黏腻,烧心、反酸,面色晦浊,小便短赤不利,大便黏腻,排便不爽或大便干,舌红、黯红或紫红,苔黄腻、黄厚腻,脉弦滑、弦细滑、弦滑数、弦数。李佃贵教授提倡“衷中参西”,并指出“胃镜”“病理”皆为中医望诊的延伸,在临证时应舌象、脉象、胃镜结果互参,根据《内经》“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的原则,结合微观辨证。CAG患者胃镜下可见胃黏膜萎缩变薄,血管隐现,腺体萎缩,同时又可见胃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突起,与浊毒蕴胃证的病机相合,如此便能更准确地把握CAG的本质[13]。

Delphi法是指广泛征求专家的匿名意见,经过多次交流和修正,使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最后根据专家们的综合意见,对研究对象做出预测和评价的方法,具有匿名性、信息反馈性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基本特点[14]。问卷调查的对象均为对CAG擅长的临床专家,精通中医脾胃病,具有高级职称和长期临床工作经验。遴选专家时,需同时考虑到专家分布的地域性,使专家意见更具广泛性。专家问卷调查表的设计是在依据循证医学原则和 Delphi 法的前提下,结合文献研究及现有的CAG相关指南,并通过课题组讨论形成,对专家进行问卷调查以进行各症状(即参评因子)的统计筛选。专家调查问卷涉及的参评因子的评价办法:有诊断价值、不确定是否有诊断价值、无诊断价值,分别赋予 2、1 和 0 分。Delphi法流程图见图1。

图1 Delphi法流程图

课题组在2020年6月启动此项调查研究工作,邀请了来自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的26位脾胃病专家对CAG浊毒蕴胃证的备选症状进行诊断价值和辨证意义的判断,研究CAG浊毒蕴胃证的症状。通过有效回收率来表现专家参与本工作的积极性。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26份,回收问卷26份,有效问卷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表明专家的积极性高。依据专家认为对CAG浊毒蕴胃证有诊断价值的症状排序如下:胃脘胀满26、苔黄厚腻22、口黏腻20、口臭20、排便不爽20、烧心18、纳差18、面色晦浊18、呃逆16、脉滑16、脉沉16、胃脘疼痛16、反酸16、嗳气16、呕吐16、早饱16、舌紫黯16、苔黄腻16、脉弦16、胃脘嘈杂14、恶心14、厌油腻14、肢体困重14、苔薄黄14、面色萎黄14、口酸14、里急后重14、腹泻14、消瘦14、脉数14、肛门灼热14、口甜12、便秘12、尿黄赤12、善食易饥12、舌黯红12、咽痛12、胸闷12、舌红12、失眠12、口干10、口苦10、咽部异物感10、肥胖10、胁痛10、气短8、畏寒8、心烦8、心悸8、疲乏8、头重8、多梦6、牙龈肿痛6、脉细2。

专家认为对CAG浊毒蕴胃证不确定是否有诊断价值的症状排序如下:尿黄赤10、肥胖10、口苦8、舌红8、脉细8、脉弦8、咽痛8、胁痛8、心悸8、头重8、苔薄黄8、里急后重8、舌黯红7、嘈杂6、呃逆6、厌油腻6、肢体困重6、口甜6、肛门灼热6、胃脘疼痛6、胃脘嘈杂6、反酸6、善食易饥6、恶心6、口酸6、脉数6、胸闷6、舌紫黯6、苔黄腻6、牙龈肿痛6、呕吐5、烧心4、纳差4、口干4、口黏腻4、便秘4、脉滑4、脉沉4、咽部异物感4、心烦4、多梦4、胃寒4、失眠4、疲乏4、腹泻4、面色晦浊2、畏寒2、苔黄厚腻2、嗳气2、早饱2、口臭2、气短2、面色萎黄2、排便不爽2、消瘦2。

专家认为对CAG浊毒蕴胃证无诊断价值的症状排序如下:气短16、畏寒16、脉细16、多梦16、心烦14、疲乏14、牙龈肿痛14、咽部异物感12、口干12、头重10、消瘦10、便秘10、失眠10、心悸10、早饱8、胁痛8、胸闷8、口苦8、嗳气8、面色萎黄8、腹泻8、口甜8、善食易饥8、舌黯红7、厌油腻6、胃脘嘈杂6、口酸6、咽痛6、肢体困重6、肥胖6、肛门灼热6、舌红6、脉滑6、脉沉6、脉数6、恶心6、呕吐5、胃脘疼痛4、面色晦浊4、尿黄赤4、舌紫黯4、苔黄腻4、呃逆4、反酸4、烧心4、纳差4、口臭4、里急后重4、排便不爽4、苔薄黄4、口黏腻2、苔黄厚腻2、脉弦2。

4 小结

目前对于CAG的辨证分型,由于研究者认识角度的不同,其总结出的临床证候也不尽相同。综合26位脾胃病专家及李佃贵教授的意见,初步探讨CAG浊毒蕴胃证的症状。主症:①胃脘胀满、疼痛或嘈杂;②烧心,反酸;③嗳气,呃逆,恶心,呕吐。次症:①早饱,厌油腻,纳差纳呆;②口干口苦,口黏口臭,口酸;③面色萎黄或晦浊;④肢体头身困重,倦怠乏力;⑤里急后重、腹泻或排便不爽。舌象:舌红、黯红、紫红或紫黯,苔薄黄、黄腻或黄厚腻。脉象:脉弦滑、细滑、滑数、弦数。证型确定:主症2项以上和舌象必备,加次症2项以上,参考脉象。这是探索CAG浊毒蕴胃证相关症状的初步结果,然现阶段的研究仍不完善,需要今后进一步系统的研究,期待有关专家的指导与研究,对其补充完善,形成标准,使其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医理论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独特组成部分,“浊毒”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从而指导临床实践。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物质丰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出现了多种新的疾病。CAG浊毒蕴胃证就是李佃贵教授根据新时代人群的发病特点提出的,探索CAG浊毒蕴胃证的相关症状有利于促进临床研究和学术推广,尤其在临床辨证分型和诊治规范上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对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胃脘气滞证型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探究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岭南地区冠心病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析及辨证用药研究进展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
从滞论治慢传输型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