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病毒中和抗体 肩负疫病防治使命
——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特聘研究员鞠斌

2022-10-17卫婷婷

科学中国人 2022年15期
关键词:深圳市抗体艾滋病

卫婷婷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病毒抗争的历史。地球上的病毒多得数不清。迄今为止,已经被科学家鉴定的病毒有5000多种,其中有差不多100种会让人类致病。病毒狡猾,但人类也在进步。在付出无数生命代价的同时,人类的医学科技和防疫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长年来和病毒打交道,鞠斌深知:人与病毒的抗争是永恒的课题。人与病毒之间的平衡博弈,更需要依靠科学来理解与认识。

鞠斌

“实际上病毒感染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促使身体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疫苗的研发也是通过注射疫苗以后激发我们身体产生这样的中和抗体。”鞠斌说。在深入抗病毒中和抗体方向研究多年来,鞠斌以重大病毒感染性疾病为研究模型,开展治疗性抗体研发工作,获得多个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治疗性抗体药物候选,在各类疾病治疗与病毒防控中取得了一系列造福大众的科研成果。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今天,鞠斌更希望能够在中和抗体的相关研发工作中,为后疫情时代的人类健康增添一份力。

科学研究的启蒙

自20世纪70年代后,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有人预言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谁掌握了生命科学,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中,鞠斌于2006年9月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

鞠斌大学三年级时,学校的老师号召对科研感兴趣的同学们走进实验室,跟随导师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在这一契机之下,他有机会参与了校级的科研项目,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科研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此之后,鞠斌成功申请了一项北京市大学生科研项目,通过这一项目的锤炼与积累,奠定了他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念与决心。

病毒学研究蕴藏着大学问。一直以来,感冒、发烧是人们从小常见的病症。但是究其病因,却有多种因素,病毒便是其中一种。在未接触科学研究时,鞠斌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十分浅显,但在进入病毒学研究领域之后,科学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为了能更好地深耕科研领域,本科毕业后,鞠斌又先后考取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比较医学硕士学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学博士学位。硕士时期,鞠斌在魏强教授的指导下,开始通过科学的手段探究病毒的复制原理及其感染人体的过程机理,随后更是在对艾滋病病毒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艾滋病于1981年被首次发现,40年来,始终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虽然有一些药物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但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达到功能性治愈。病毒感染人类之后,人体是怎样和其对抗的呢?带着对这一问题的追索,鞠斌在博士生导师邵一鸣教授的引领下,开始深入艾滋病病毒人体免疫方向的研究,并将自己的攻关方向放在了高效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抗体药物研究上。

从病毒学跨越到免疫学研究,鞠斌从零开始,进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学习,力图通过科技的手段,找到高效的艾滋病病毒中和抗体,并从患者的身体中将这些抗体分子进行分离与鉴定。在邵一鸣教授课题组的5年时间里,鞠斌深入阐明了抗艾滋病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组库的动态演化规律,累计分离抗艾滋病病毒单克隆抗体超过100株,揭示了抗体发展成熟的早期事件,揭示了中和抗体抗病毒新机制和新的线性表位,证明了CRF01_AE重组毒株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能力。这一系列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病毒广谱中和抗体,能准确反映中国人感染病毒后的抗体应答特征,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为疫苗和药物作用靶点的设计和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这些经验的积淀,为他今后深入开展更多病毒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从北方到南方的科研征程

出生于山东威海的鞠斌,之前的大部分时光都在祖国的北方度过。但是北方的内陆城市居多,人口的流动性较小,并不是从事病毒研究的最佳场所。深圳,作为我国的“南大门”,不仅人口基数大,还是我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之一。为了更好地从事病毒领域的相关研究,鞠斌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于2018年11月来到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继续自己的科研创新之旅。

来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之后,鞠斌首要的任务就是根据自己之前的研究经验,建立和完善医院的抗体研发平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常年收治艾滋病病人、肝炎病人的定点医院,也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主战场。在医院平台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鞠斌除了继续开展抗艾滋病病毒中和抗体的研究之外,还投入到肝炎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的相关科研探索中。基于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他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建立了从抗体分离到鉴定的全套流程体系。

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两年多来已形成全球蔓延的形势。在全球抗疫的严峻背景下,新冠肺炎高效治疗药物的研发,成为首屈一指的大事。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和抗体被寄予厚望,但病毒持续变异带来的风险,也在挑战相关药物的疗效。在过去的这两年多时间,鞠斌与其他研发同事一起,一直在紧盯病毒的“一举一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鞠斌所在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全力救治病患的同时,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前期理论知识、科研经验、科学技术等储备万全的情况下,全力投入到抗新冠病毒高效中和抗体的研发工作中。

单克隆中和抗体是一种对抗病毒感染的天然特效药,其效价高、特异性好、便于大规模生产,世界各国及企业均全力投入研发。2020年年初,鞠斌率先获得了206株抗新冠病毒R B D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与清华大学和西湖大学科研团队共同揭示了抗体识别病毒的位点和抗病毒机制,与清华大学和腾盛博药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成功获批上市,成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抗体药。迄今,因新冠抗体相关研究成果,鞠斌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并列)在《自然》(

Nature

)、《细胞研究》(

Cell Research

)和《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杂志发表论文12篇,以共同发明人申请国内和PCT专利8项。

现如今,为了应对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鞠斌继续投身新冠病毒突变逃逸的二次攻关,为深刻理解人体抗新冠病毒抗体的应答特征、抗病毒机制及抗体药物和疫苗研发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在抗击新冠病毒中所作出的贡献,鞠斌被评为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

做社会需要的科研

科学研究要根植于什么?解答什么?从事科研多年来,鞠斌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要做社会需要的研究。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虽然不能把科技界所有遗留的问题都一一解答,但是鞠斌一直在基于自己的研究特长,根据社会的需要开展科研探索。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鞠斌所在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火速组织了包括鞠斌在内的应急抗体小队。现如今,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已经扩展到包含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实验室技术人员等具有多学科优势的十几位研究成员。科学研究需要天马行空的思想,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探索。作为抗体研究团队的组长,鞠斌十分善于发现团队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也会根据每个成员的优势分配相关的研究工作。在这样的团队氛围和团队文化影响下,鞠斌团队产出了诸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在团队的支持下,年仅33岁的鞠斌就已成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和深圳市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并获得了“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深圳市青年科技奖”、“深圳青年五四奖章”和“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等荣誉。

从艾滋病病毒到新冠病毒,鞠斌在科研创新道路中,从未给自己设限。他始终认为,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一定要忠于自己的职责。“今后,我还会逐步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开展更多种类的病毒研究。”鞠斌说。对他而言,一生能将病毒研究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足矣。?

猜你喜欢

深圳市抗体艾滋病
深圳市建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深圳市民办中小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难考的驾照
全国唯一人源化抗体小鼠 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通过饲喂特异性卵黄抗体控制猪肠道疾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