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同护理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2022-10-15潘虹马力天黄蕊刘真真马婷郑瑾
潘虹 马力天 黄蕊 刘真真 马婷 郑瑾
(1.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2.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且是65岁以上人群痴呆最常见的病因[1-2]。AD给全球的老年人群带来极大的不便,并加重了全球的经济负担。目前还无有效的药物可治愈该病,仅有的药物只可能减轻症状,延缓AD的进展。然而,长期服用药物会加重肝肾负担,某些抗精神病药还可能会加速AD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与痴呆的进展程度[3]。近年来,一些非药物的干预措施,包括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刺激疗法、多感官刺激疗法和音乐疗法等有效地补充了AD的长期治疗与管理[4-6]。多学科协同护理是在学科协作配合护理的基础上,以患者为中心、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该模式整合医疗资源,提高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7-8]。该护理模式已被用于多种临床慢性病,包括癌症患者的护理[9]、围手术期的护理[10]以及新冠肺炎的护理[11],护理效果也得到了认可[12-13]。我国多学科协同护理起步较晚[14],尤其是对AD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明确。鉴此,本研究通过对AD患者实施的多学科协同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对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智力状况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多学科协同护理的实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1)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研究多学科协同护理对AD患者干预效果的RCT,无论是否采用盲法。文种限制为中、英文。(2)研究对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标准(the ten edit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的AD患者。
1.1.2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的精神身体障碍、意识障碍或慢性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无法准确提取数据或数据缺失的研究。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增强的常规护理或空白对照等干预措施;多学科协同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护理团队,该团队中的医生和护士均进行过相关培训,分工明确。该团队包括并不限于科室主任、专科医生、康复师、护师、护工和营养师,还可根据现场情况增加社会心理指导师等专业人员。
1.2.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已经发表的文献,搜索多学科协同护理治疗AD的RCT研究。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4月2日。检索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英文检索词为“alzheimer disease、alzheimer、alzheimer dementia、multi disciplinary、inter disciplinary、Patient Care Team”等;中文检索词为“阿尔茨海默病”“多学科护理”“跨学科护理”等。以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为例,扫描二维码可查看检索式。
1.2.3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使用EndNote X 9软件进行文献管理。2名独立的科研人员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和评价。按照统一的格式对所纳入的文献提取数据,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研究所属地区、干预措施、样本量、干预时间、年龄及结局指标,此外还包括偏倚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采用Cochrane手册推荐的针对RCT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纳入文献的随机方法、分配是否隐藏、是否采用盲法、数据完整性、是否有选择性报道以及其他偏倚进行评价。对于有分歧的文献,咨询第3方后作出决定。根据偏倚评价结果判定文章等级,6项以上为低偏倚且无高偏倚的为A级文献;3项以上为低偏倚且仅有一项为高偏倚或没有高偏倚的为B级文献;有2项高偏倚的为C级文献。
1.3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认知功能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cog)评分和神经精神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评分。部分文献中所纳入的结局指标还包括: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生活质量量表(short 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阿尔茨海默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quality of life in alzheimer's disease,QOL-AD)、老年抑郁评估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15,GDS-15)、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护理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和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ornell scale for depression in dementia,CSDD)。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考虑到纳入研究所用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存在差异,故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作为效应指标,并给出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纳入研究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1),并根据统计量I2确定研究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I2<50%,说明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s)进行分析;若I2>50%,说明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需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若为统计学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s)进行分析。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
2 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相关文献7 672篇,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逐层筛选,最终纳入文献7篇[8,15-20],其中2篇为英文文献,5篇为中文文献。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纳入文献 7篇文献共纳入731例患者,其中常规护理组353例,多学科协同护理组378例,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各项研究中AD患者的严重程度、多学科团队组成及主要干预措施,见表2。
表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表2 纳入研究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多学科团队组成及主要干预措施
2.3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中针对RCT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7篇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其中2篇文献为A级,4篇为B级,1篇文献为C级。扫描二维码查看文献风险偏倚评价。
2.4Meta分析结果
2.4.1ADL评分 4篇文献[8,18-20]研究了多学科协同护理6个月后ADL得分情况,合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9%,P<0.000 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学科协同组ADL得分显著高于常规组[SMD=2.64,95%CI(0.68,4.60),P=0.008],见图2。
图2 多学科协同护理对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干预效果
2.4.2MMSE评分 以干预时间(6个月、12个月)为分组指标进行分组,其中3篇文献[8,18-19]的干预时间为6个月,2篇文献[16-17]的干预时间为12个月。各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存在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当干预时间为6个月时,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多学科协同组MMSE评分改善不显著[SMD=2.40,95%CI(-0.63,5.43),P=0.12];当干预时间达到12个月时,多学科协同组MMSE得分显著高于常规组[SMD=1.08,95%CI(0.23,1.94),P=0.01],见图3。
图3 多学科协同护理对AD患者简易智力状况干预效果
2.4.3ADAS-cog 2篇文献[15,17]运用ADAS-cog量表研究了多学科协同护理后对A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其中冯姝兵等[15]研究中的干预时间为3个月,唐春霞等[17]的干预时间长于第1篇文献。合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88%,P=0.003),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学科协同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常规组[SMD=-1.98,95%CI(-3.13,-0.83),P=0.000 7],见图4。
图4 多学科协同护理对AD患者认知功能干预效果
2.4.4NPI 2篇文献[19-20]运用NPI量表研究了多学科协同护理后对AD患者临床痴呆精神病理改变的干预效果,干预时间均为12个月。合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72%,P=0.06),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NP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7,95%CI(-0.74,0.20),P=0.26],见图5。
图5 多学科协同护理对AD患者痴呆精神病理改变干预效果
2.4.5敏感性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5篇[8,15,18-20]均报道了多学科协同护理后对AD患者ADL量表的干预效果。本次Meta分析结果的异质性较大,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各项研究后Meta分析结果无明显改变,总体稳定性较好。敏感性分析显示,有3篇[18-20]文献结果明显偏移X轴,见图6,同时剔除后,无明显异质性(I2=23%,P=0.25),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其结果仍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07,95%CI(-0.69,1.45),P<0.000 01],见图7,结果稳定。由此可见,多学科协同护理护理组可显著改善A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图6 多学科协同护理对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干预效果的敏感性分析
图7 多学科协同护理对A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干预效果敏感性分析
3 讨论
3.1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2篇文献[19-20]为A级,4篇[8,15-20]为B级,1篇文献[17]为C级。所有文献均为RCT研究。其中,Christopher M的文献[20]是全球首次通过RCT研究评价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AD患者的有效性;另一篇英文文献[19]是在国内完成的RCT研究,研究质量较高。所有文献均报告了其基线具有可比性,并详细列出了干预措施及方法。所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较好,提示本次Meta分析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
3.2多学科协同护理对AD患者干预效果的分析 根据所纳入文献,多学科护理团队通常由内科医生、精神科医生、老年病科医生、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医生、护师(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Chen等[19]的研究表明,多学科协同护理团队也可以由1名团队领导(护士长)、8名护士、6名精神科医生、3名康复治疗师等组成。既往有研究[21]表明,多学科协同护理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并降低成本。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6个月后可显著改善A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是只有当干预时间达到12个月才能显著改善AD患者的智力状况。对于认知功能来说,所纳入的2篇文献均提示多学科协同护理可显著提高AD患者的认知功能。尽管多学科协同护理对于AD患者的临床痴呆精神病理改变并无显著的提高,但多学科协同护理组对AD患者可以提供更好的整体愈后[19]。以上结果均表明多学科协同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能力,超过12个月的多学科团队协同护理还可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智力状况。
3.3异质性来源分析 本研究所纳入文献的异质性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临床异质性、方法学异质性和统计学异质性。就临床异质性来说,Christopher M[20]文献中的患者、医生、和护师绝大部分都是外国人,不可避免会因地域差异、饮食差异、对痛苦的感受程度、生活条件的不同产生异质性。此外,不同干预时间也会产生异质性,对于AD患者的智力状况来说,干预12个月的效果显著高于6个月。正因为各原始研究中本身就有差异,因此除了参考统计学异质性指标之外,我们倾向于各结局指标均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3.4局限性 尽管本研究尽可能查阅数据库中所有文献,但仍只纳入了7项研究,且大部分研究都是在国内进行,不可避免会存在偏倚。部分研究没有指明具体的干预时间,无法进行亚组分析;有的研究干预时间太短(3个月),无法体现多学科协同护理的长期效果。此外,不同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较大,有的结局指标因原始研究过少无法进行亚组分析,不能很好地解释异质性的来源。
4 小结
AD是老年痴呆的重要原因,全球约有4 0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22],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23]。研究[24]显示,AD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且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因此,有必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的治疗模式。多学科护理包括了多门学科的内容,整合了医院的各项医疗资源,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并且能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结合本次所纳入的研究来看,初步建议多学科协同护理小组由医生组(内科医生、老年病科医生、康复科医生、营养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护理组(护士长、护士、照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组成,有条件地区还应聘请社工和定期开展社交活动。多学科协同护理的主要干预措施包括:(1)患者的各类训练(自理训练类、认知记忆类、运动康复类、社交兴趣类和饮食习惯培养)。(2)加强对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具有足够的耐心和专业的知识技能。(3)建立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跟踪基础,详细记录多学科护理的具体措施和时间,分析和对比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提出下一步治疗方案。干预时长应不低于3个月,有条件者应当延长至12个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AD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