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及满意度分析

2022-10-15安丽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创伤性疼痛感骨折

安丽丽

(普兰店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200)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出行中、交通中和建设中所发生的创伤事件也在不断的增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1]。相关研究表明,急诊创伤一般都是由于直接性的或者间接性的外力所导致的,会对人体的肢体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会伴有出血的现象,如果患者在发生事故的1个小时之内可以得到行之有效的救治,对于患者的预后是有较大帮助的,也可以有效减少病死率[2]。创伤性骨折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发病后会存在长期的疼痛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对于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虽能得到有效治疗,但仍会存在一定的疼痛感知,不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最大程度的减少疼痛对患者造成的影响[1-2]。本文讨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疗效,总结其满意度,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20年6月接诊收治的5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统计推断法划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为(48.1±1.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2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数值为(48.5±2.1)岁。2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符合创伤性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书;医院伦理委员部门同意。(2)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病症者;精神疾病史者;依从性差者。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的干预方式为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1)心理护理。疾病创伤、手术创伤不仅会使患者身体的疼痛增加,还会增加患者内心压力,产生许多负面情绪,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积极性,病情使患者要承担治疗费用,创伤使患者不能正常工作,这些都是导致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面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更需要积极开导,劝导患者只有积极配合治疗,才能有效提高康复速度,才能更快恢复到正常生活,并提供典型的成功案例来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康复信心。(2)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均衡饮食,尽可能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促进骨折愈合食物。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对切口愈合造成影响。(3)行为干预。若是患者因石膏固定而疼痛,可以重新固定石膏,且妥善安置外固定架;若是患者因神经损伤、切口而疼痛,可以用冰袋冷敷创口周围皮肤,且按摩患肢,改善疼痛症状。(4)生活护理。根据创伤性骨折患者的身体状况调节病房内的温度,定期通风消毒。密切关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排便情况,定期更换体位,防止褥疮。按时清洁换药部位,保持清洁和干燥,防止伤口感染。叮嘱创伤性骨折患者多喝水,预防便秘。术后7-14天内以牛肉和鸡蛋等蛋白质含量高食物为主,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原则;术后14-28天内以骨头汤和鱼类等含钙量高的食物为主,便于加速骨折愈合;术后29天以及以上遵守均衡营养饮食原则。(5)营造舒适的骨科病房环境,保证患者睡眠质量。通常情况下,骨科患者需要静养。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维护,保持室内自然通风,光线充足。将室内温度设置为合适的参数,随患者诉求及时调整,为患者打造舒适的休息环境。此外,需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作息计划和运动计划,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护理知识而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以聊天、陪伴等形式舒缓患者因疼痛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方式则为疼痛控制护理,主要内容为:(1)术前干预。实施以护士为主的疼痛管理模式。要想保证疼痛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人员结构框架建立相应的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包括主任、护士长以及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并任命护士长担任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组长来协调组内的各项工作。护理人员术前在对患者施以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事先将疼痛评估方式告知患者,使患者能够掌握清晰表述疼痛的方式,并向患者介绍镇痛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保持和蔼、热情的态度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耐心且仔细的解答患者关于治疗的疑问,利用经典案例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并针对性疏导患者心中的郁结,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有效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3-4]。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加强疼痛干预,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属于常见现象,要正确对待,正确认知,不可过度担忧与烦躁、恐惧,向其讲解疼痛对术后康复的影响,选择的疼痛评估方式,常用的镇静药物、镇痛药物及副作用等,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案与措施,疼痛自我管理等,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可被控制,也可缓解,指导患者正确、合理使用自控镇痛泵。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情况,间隔15-30分钟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的1次监测,记录患者各项数据指标信息;评估患者意识反应,休克发生之后容易导致脑部循环缺氧不明显,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休克的中晚期阶段,患者大脑组织容易发生缺氧的问题,脑细胞会从兴奋的状态逐步进入到抑制状态中,患者极易发生头晕、昏迷等不良反应,组织专人进行现场护理,需要加上床栏以防止发生的跌落事件。(2)术后干预。①疼痛护理:帮助患者做好舒适体位的调整,适当抬高肢体并规避肢体肿胀疼痛问题,维持病房环境安静并在诊疗期间保持操作集中性,操作过程中动作应当轻柔并尽可能规避负面刺激。对于疼痛过于明显的患者可以提供相应的暗示、分散注意力等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改善手术环境,例如注重无菌单的铺设、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在手术时间较长时做好对受压部位的皮肤处理,手术期间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如术中应用加温气腹机,维持压力,术中尽可能减少对膈肌的刺激,降低术后疼痛风险。另外,采用自控镇痛泵实现对患者疼痛感的控制,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间隔4小时开展1次疼痛评估,按照患者的具体疼痛感受提供适当的止痛药物,在术后1天对于发生肿痛的患者采用冰敷方式处理,针对神经细胞活性进行有效抑制,同时降低患者的患肢皮肤神经敏感性,减轻患者的疼痛感。②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将患者患肢抬高,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并每间隔半小时进行病房巡视1次,观察患者负压引流的具体状态,并将相关引流液量详细记录在案,便于临床及时掌握患者病情;注意对患者患肢的防寒保暖,注意对感染情况的预防;③每间隔2小时对患者患肢疼痛情况进行1次评估,并逐渐延长疼痛评估间隔时间,保持每天2-3次,如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则可利用语言、动作、健康宣教、冷敷以及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镇痛,如患者疼痛程度属于中度,非药物镇痛方式没有效果,则可应用药物进行镇痛,如患者疼痛程度较重,则可寻求临床医生的帮助,在医嘱下改变药物镇痛方式[5]。④根据患者治病类型、疼痛来源,患者配合能力等选择药物疼痛治疗和非药物疼痛治疗措施,为患者提供药物止痛处理,同时为患者提供非药物干预,根据患者需要,为患者提供音乐疗法、按摩疗法、沟通疗法等,缓解患者疼痛。以及通过改进饮食供给管理,努力做好降压护理、运动指导等工作,顺利地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⑤病情进入康复期后尽早将患肢抬高,以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主动运动患肢未被固定部位的肌肉并对固定部位的肌肉开展等长收缩练习,1-2 min/次,15次/d。骨折后5-6周为恢复期,应进行被动牵伸练习,加强并发症预防。

3 观察指标:对2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应用医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予以评估,分数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分数范围为85-100分,满意分数范围为60-84分,不满意分数范围为低于60分。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计算方式为: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患者例数+满意患者例数)/ 组别患者总例数×100.0%。调查并对比2组患者的情绪变化与疼痛程度,其中情绪变化应用SAS焦虑自量表和SDS抑郁自量表进行评估,疼痛程度应用NRS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进行评分,分数最低为0分,最高为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感,1-3分表示轻微程度疼痛感知,4-6分表示疼痛程度明显,但是能够忍受,7-10分表示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且无法忍受。统计2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4项,分值高则代表优,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患者的恢复效果越高。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程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满意程度比较(n,%)

5.2 2组患者情绪变化与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在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疼痛评分方面的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情绪变化与疼痛程度比较分)

5.3 2组生活质量对比: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为(74.39±7.58)分、心理功能评分为(76.41±7.39)分、社会功能评分为(79.42±6.27)分、物质功能评分为(76.29±7.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2±5.01)分、(68.43±6.64)分、(68.17±6.38)分、(65.11±6.32)分,P<0.05。

讨 论

骨外科创伤是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是由于外界致伤性刺激因素作用到机体上,导致机体的器官组织、骨骼等出现破坏,或者生理功能紊乱的情况,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一般来说,导致本病的因素有交通事故、重物砸伤、跌倒损伤等。在这类疾病发生后,因为受到肌肉、血管、神经等方面的损伤因素影响,很可能出现感染问题,导致病情恢复缓慢,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这样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疼痛感,疼痛感严重的话会降低患者的耐受力,反而也会增加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对此,为了保证患者快速恢复正常,降低疼痛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需要选择更加有效的护理方式。急诊创伤骨科患者发病后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疼痛感,易出现心率加速、血压升高等情况,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控制,严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患者积极加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必要。

对于本病的治疗,传统方式是在损伤部位用药,大部分情况下是外敷药物,配合内服抗感染等,但因为创面较大、软组织受损严重、伴有严重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较差,而且部分患者必须同时辅助进行手术治疗才能起到治愈效果。同时,因为该病带来的疼痛感比较严重,患者可能难以忍受。再加上如果患者需要手术,而手术过程会使患者感受到比较明显的不适感,手术本身也属于侵入性操作,所以术后依然存在预后不良、并发症较多的问题,尤其是疼痛感是患者在术后引发并发症的原因之一。对此,医院要为患者提供积极的术后疼痛护理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疼痛感,从而更积极的面对治疗和恢复健康。临床研究显示,创伤性骨折病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发病后深受病痛的折磨。临床护理人员作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角色,虽能给予患者基础性护理,如常规护理,但更多的是对护理工作的内容完成,对于患者自身的感受与疼痛情况缓解并不能有效改善[6]。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为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需求,不断提升护理管理方式,以此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感[7]。疼痛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方式,以患者作为临床干预的中心,注重患者的感受,将临床护理内容与所需护理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消除患者疼痛刺激为基本原则,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与鼓励,在降低患者心理压力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分散患者疼痛注意力,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护理感受,增加患者对于护理干预与临床治疗的舒适程度[8]。骨科患者实施手术之后,其疼痛原因比较复杂,除了手术的切口本身的疼痛之外,手术后患肢会发生肿胀、骨间摩擦、肌筋膜紧张以及骨膜的刺激等情况,这些均为疼痛的原因,再加上在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包扎以及固定石膏,这样会使患者的患肢更加疼痛难忍。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疼痛问题,但是仍然有部分护理人员对其不重视,认为疼痛只是一种生理的信号,是必不可免的情况,即使患者已经出现剧烈的疼痛,也会出现护理不到位的情况,对于这种不及时处理疼痛的行为,将会引起很多不良的临床效果,例如康复过程缓慢以及伤口延迟愈合[9-10]。

本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疼痛评分方面的数据均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疼痛护理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镇痛干预措施,能为患者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介绍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掌握急诊创伤骨科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树立正确的镇痛观念。从心理护理、疼痛转移等多种方面开展有效的镇痛护理,以促进患者掌握与健康有益的各项行为,使患者自觉参与到护理中,配合完成各项操作,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疼痛感受。通过协助患者调节体位、播放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在协助患者变换体位时注意动作力度,避免使患者的疼痛感受加重。实际护理过程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良好行为,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更好的维持、改善并促进患者机体健康,继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为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控制干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极大,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创伤性疼痛感骨折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无痛胃镜的护理安全管理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影响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