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

2022-10-14魏志强杨新湦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维度思政目标

刘 菲,魏志强,杨新湦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天津 300300)

关键字:课程思政;SPOC;思政元素库;师资队伍;教学评价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有三点必须要明确: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纲要指出高校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就意味着是要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培养人才,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是排在第一位的,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学生要有正确的三观、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政治认同感、家国情怀、较高的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良好的道德修养。那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呢?仅依靠现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恐怕难以实现,“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是指发挥高校所有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1]。做好课程思政,就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已成为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趋势[3]。

理工科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包含通识性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总课时较多,而且大多只针对本专业学生开设,如何在这两类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目前“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实体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要求,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结合了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和线下实体课程的优势,让学生在广泛吸收网络资源养分时,又能在课堂上巩固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素质[4],在此模式下,也可以更好地结合专业课的特点开展思政教育。笔者结合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空气动力学”课程,分析了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探索,对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思政对教学目标的支撑

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的作用。任何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都离不开课程的支撑,只有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达成了,才能总体上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从顶层设计做起,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挖掘出思政教育目标,并将此目标细化到每一门专业课程中去,从而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向。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5]。根据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结合上述三种目标分类,可以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

知识维度:通过课程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应努力建立合理的专业架构,该架构包含一系列的知识,如人文素养、数理、多科背景、国际认知等。

能力维度: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技能,并内化与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总体说来,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层面:战略层面(如全局思维能力、极限思维能力),战术层面(如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层面(如图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实践层面(如自身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实践能力)。

素质维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过硬的职业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注重个人品行的塑造,同时应该将人生坐标定位到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上,这样才能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知识维度的目标最为明确,达成度的评价也最为简单,但能力和素质两个维度的目标相比达成难度较高,内涵比较宽泛,从基本技能到职业素养,从个人品德到价值观,所以要实现这两个维度的目标,尤其是素质维度的目标,就需要做好课程思政工作。专业课程不能仅限于知识点的传授,还要在正常教学活动中用思政元素浸润学生的心灵,在无形中引领年轻人的精神导向。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航空运输的,具有复杂交通管控、协同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协作意识。培养过程中着力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民航价值导向,在学生中厚植“交通强国”爱国情怀。“空气动力学”课程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提炼出本课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参见图1),而思政教育可以有力地支撑能力维度和素质维度的教学目标。

图1 “空气动力学”教学目标及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如上所述,课程思政有效地支撑了能力和素质维度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其必要性不言自明,但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呢?“课程思政”不是“思政课程”,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不在“思政”,但要将其内化在“课程”中。要做到思政元素内化到课程知识层面去,必须要有课程的总体规划,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思政元素库,继而采用相宜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元素“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结合目前教育的大环境,笔者认为采用SPOC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有很大的优势。

(一)课程思政之来源——思政元素库

除了思政课程以外,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实际上都可以挖掘出相关的思政元素。很多专业知识都存在一定的价值倾向,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分析和提炼出这些可用的元素,形成完整的思政元素库,在教学中才会信手拈来,避免临时生搬硬套。

课程思政要实现特色化发展,应立足于学校和学校人才培养所支撑的行业进行建设[6]。结合民航的行业特点,“空气动力学”课程组在仔细分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各个章节和知识点中挖掘和提炼出思政元素,并汇总成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政治认同感与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法治意识、科学精神、道德修养,每个主题又细分为几个思政元素,如图2所示。这些思政元素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有些可以融合在知识点讲解中,不用明确指出,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些可以穿插先进人物的事迹;有些可以结合航空史以及最新的时事加以渗透。

图2 “空气动力学”思政元素库简图

(二)课程思政之方法——SPOC

1. SPOC的特点

在目前“互联网+”的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00后”们的多样化要求,网络上让人眼花缭乱的教学资源对教师的实体课堂提出了挑战。时代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空间、整合教学资源、增强教学互动、提升教学实效[7]。MOOC的流行使学生可以接触到顶级教师的风采,其吸引力远超普通教师相对“无趣”的课堂。但MOOC毕竟不够全面,只能在知识传授方面显现长处,教学效果仅靠学生自己保证。美国加州大学的Armando Fox 较早提出了SPOC 的概念,他提出Small 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 指学生须有权限地加入课堂,与MOOC 相比具有前置的申请过程和严格的审批流程[8],由于SPOC范围较小,更便于组织教学活动,更适合高校采用。SPOC是高校应用教育技术完成其使命的现实路径,也是在线教育在高校校园教育中的真正价值所在[9]。SPOC一方面使用线上课程资源,一方面采用课堂授课方式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能较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SPOC的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在课前推送或发布视频教学资料,设置任务点,布置作业及发布讨论专题;

(2)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按照时间点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点(任务点的形式主要有视频观看、作业题、讨论题等);

(3)在课堂上任课教师进行授课,并处理网络学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测试;

(4)课后完成课程作业,并在线上完成老师发布的讨论、思考题等任务,巩固课程学习内容。

2. 课程思政与SPOC的融合

在采用SPOC实施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网络平台只是工具,课堂才是教学的主要载体。而课程思政的实施主阵地就是后者。教学有加法就有减法,“加”思政元素就意味着“减”课程知识传授,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大幅压缩课程知识的比重,而SPOC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它将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甚至课前就可以完成此任务,而在课堂上,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互动来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职业素养、提升文化自信、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等。

结合SPOC的教学过程(参见图3),图中加实线框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环节,虚线框出的是可以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具体的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并不唯一,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思政元素进行选择。

图3 基于SPOC模式的思政教育环节

在“空气动力学”这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主要采用SPOC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上的推送视频中增加了不少思政相关的内容,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结合民航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及民航科技发展前沿,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立足民族复兴,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的向心力。在努力提高学生四个层面的能力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以下就思政教育内容列举几例:

基于课程知识点的思政教育。例如开课之初讲的空气动力学发展史,无数的前辈科学家们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前仆后继,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课程组总结出了典型代表人物如冯如、钱学森、陆士嘉等人的事例,以此展开思政教育。课程中有很多原理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比如飞机的稳定性与操纵性,不能片面地追求其中某一个方面,要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讲到飞机的失速,可以扩展到民航飞机的起飞与着陆分析,帮助学生树立“安全至上”的民航意识,等等。

结合典型案例的思政教育。为了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既巩固了课程知识点的学习,又引入了课程思政。如在讲到飞机气动特性时可以结合国产大飞机的气动布局进行案例分析,各种优化设计提升了飞机的气动效率,通过和国外飞机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在建设“民航强国”途中的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也激发学生将来为国家、为人民、为民航事业做出贡献的热情。

融于实践活动的思政教育。大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中,实践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促进知识“内化”为能力。“空气动力学”的教学没有局限于课堂,而是鼓励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除了课内实践,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参加与课程相关的“大创”项目,对学生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责任承担意识等都有较好的锻炼和提升。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保障

师资队伍是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保障,要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里,还要做到不刻意、不生硬,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思政意识,而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组织能力。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可以说课程思政就完成了一半。同时,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对课程思政给予反馈,进而改革和优化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培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要保障课程思政的实施,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育有德之人,需有有德之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要从根本上抓师德师风,教师要严守师德的底线,绝不能犯原则性的错误;教师要强化“立德树人”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主动自我修身、为人师表。学校应该从政策上加强师德师风管理,涉及“德”的问题,甚至可以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思政工作在教师中率先展开。

2. 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一线的责任人,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讲好每一节课,端正的授课态度本身就是课程思政;教师把自己科研工作的心得与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更深地体会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这也是课程思政;教师提高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大胆尝试,教师教得有创造性,学生学得有主动权,这样才能真正地构建全员、全流程、全方位育人。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不能忽略教学评价的作用,将评价分析结果反馈到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方法改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目前多数课程的教学评价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着眼点是学习者的收获,学习者是否在课程结束后完成了学习目标;另一类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等。第一种的评价者主要是上课学生,第二种的评价者可以包括上课学生,也可以包括教师同行、专家。在课程思政改革中,需要完善评价体系,在这两类的基础上,应增加课程思政评价,可以包括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评价,学生思想意识受影响程度的评价,等等。基于目前“破五唯”的教育评价体系,高校可以把课程思政建设及其育人效果纳入教师考核和职称职务评聘中[10]。

四、结束语

当前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专业课程如何开展思政教育,是每个专业课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当今“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将思政和适当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本文以“空气动力学”课程为例,分析了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在网络平台承担部分专业知识传授任务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更大的空间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民航价值导向,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全面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维度思政目标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人生三维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