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培优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

2022-10-14郑帅普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提质工匠思政

郑帅普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数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之下,职业教育进入了提质培优的新阶段。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提供坚实保障,其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有所作为。积极探索提质培优视域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有助于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职业院校学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动力。

一、理论逻辑:厘清三个关键词的逻辑结构

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地位逐渐提升,吸引了众多目光聚焦于此,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迎来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曙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新时代,基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目标,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为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绘出了阶段性蓝图,我国职业教育乘势而上,实现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转变,开始朝着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目标发力。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1]此后,“工匠精神”在大众视野中出现的频率日益增加,特别是在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在校园蔚然成风,深刻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工匠精神”在整个社会,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弘扬与传播,对实现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提质培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助力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也为培育更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工匠精神。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3]。2021年4月12—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的最新指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基于此,工匠精神的地位在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目标中不断提高,也日益成为职业教育语境中的“热词”。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职院校思想教育工作应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论述。所以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同时,工匠精神也是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分析,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灵魂教育,理应承担起责任和使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下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为助力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做出重要贡献。

二、价值逻辑:提质培优视域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蕴

(一)落实好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之义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根本任务,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凝聚各方力量,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提升高职院校铸魂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式。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和博弈。我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华丽转型,必须抓好人才这个核心竞争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就是培养兼具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高超专业技能的人才。工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脚踏实地的职业道德素养,满足“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在新时代,大力倡导学生践行工匠精神,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深刻理解自己所要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4]。这是落实好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二)彰显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特色的重要举措

随着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实现了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地位升华,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使命与责任。其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职教特色所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针对性,立足时代要求,面向社会发展,满足学生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彰显职教特色,开展工匠精神教育,承担起责无旁贷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青年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理想、职业道德和时代精神等内容都与工匠精神密切相关,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的大学生以工匠精神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反映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展现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并服务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性。

(三)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要手段

时代的发展和人的需求不断复杂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开展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对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正确“三观”的树立极其重要,也是激发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必须结合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职教人才的培养定位精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我国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将对学习和工作的严谨、求精、忠诚的态度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精准对焦高职大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所需要的严谨专注的工作作风,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要而言之,将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保证育人实效,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三、实践逻辑:提质培优视域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抓好思政课主渠道,夯实“工匠精神”的理论根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5]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必须抓牢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育人铸魂的主阵地。

在高职思政课上讲好工匠精神,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只有保证理论的说服力,才能让内容走进学生的内心。诚如马克思所讲,“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在思政课堂上,要用全面的理论为学生讲透彻“什么是工匠精神?”,说清楚“为什么要弘扬工匠精神?”,梳理好“如何弘扬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夯实好工匠精神的理论根基。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工匠精神内容精准对焦。在高职思政课堂上讲好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将工匠精神融入和渗透到“思想道德与法治”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程。为了更详细地说明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方案,特以表格的方式呈现,详见表1。第三,发挥好思政教师的主导性。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7]思政课教师特别是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强烈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弘扬对培育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国工匠、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性,要提高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表1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实施方案

(二)着力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在体验中感悟“工匠精神”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8]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了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向全党全社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遵循和落实好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指示。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塑造“大国工匠”的职责使命,要着力打造彰显高职性质的“大思政课”,增强“大思政课”的实效性。工匠精神的养成注重从真实场景中感悟和体验,而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也更偏爱和擅长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对于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融入感、鞭策高职院校大学生具备工匠精神的主动性发挥着重要意义。

沉浸式“大思政课”注重学生个体沉浸式的感受,即个体对某项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全身心投入该项活动的一种情绪体验或状态,进而在体验中获得充实感[9]。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未来是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从事某种专业技术的后备人才。因此,一方面,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需要注重通过高科技手段,打破现实教学场域的限制,借助VR眼镜、5G技术等,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现实场景之中。例如通过技术赋能,学生能够沉浸在“故宫”中,亲身体验《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匠人们专注修复文物的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现实操作中留下难忘的感官体验,从而培育其工匠精神。这也是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应该着重关注的方向。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扩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带学生走进各类蕴含工匠精神元素的场馆,领略原汁原味的匠心独运。例如让学生走入工匠精神展示馆、博物馆,特邀大国工匠现场讲述自身钻研产品、用心用情守护匠心的故事。通过现场熏陶,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活起来”,提高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幸福指数,使学生更高效地领悟工匠精神。

(三)彰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设“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精神引领、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功能,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把大学校园建设成弘扬工匠精神的坚强阵地,可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职院校要注重将工匠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的重要载体,让以“工匠精神”为主题词的校园文化成为学生身边阳光空气一般的必需品,日用而不觉。

打造“工匠精神”为关键词的校园文化,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建造工匠精神的景观文化。景观文化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具备满足学校正常发展的物质功能,而且还具备景观的精神滋养和精神引领功能。例如,高职院校结合地域特色打造景观,让具有地方特色的体现工匠精神的元素走进校园。例如,天津的“鲁班工坊”。还可以依托有影响力的大国工匠,打造人物雕像,或者让其事迹遍布在校园文化长廊、操场、教室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力图让匠人基因渗透在每一个角落,使学生时刻身处充满浓厚工匠精神的校园之中。第二,定期举办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参加各色各样的校园活动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各个部门要积极组织校园活动,例如围绕工匠精神以多种形式举办读书分享会、匠人艺术作品和工艺技能展示会、主题党团日学习活动,让学生演绎“大国工匠”人生经历的情景剧,等等。第三,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一所大学最重要的灵魂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校风、教风、学风,其好坏与否对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要聚多方力量,营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打造积极向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校园风气。

(四)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

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破解思政课程育人的“孤岛现象”,课程思政应运而生,成为构建“大思政”格局、提高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式。

《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必须涵盖工匠精神,并将其作为重点推进,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精神。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元素,要注重挖掘专业课程的工匠精神因子,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树牢课程思政建设主体意识的核心是教师必须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转变[10]。专业课教师是践行课程思政的主力,不仅要抓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要树立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主动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之中融入工匠精神,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所需的“大先生”。

(五)融合新媒体宣传合力,唱好网络空间主旋律

“00后”的大学生,出生和成长在移动互联网繁荣发展的时期,被称为“网生代”青年。对于他们来讲,网络塑造了他们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吃穿住行学,时时处处离不开网络,可以说赢得互联网就赢得了学生,丢掉互联网就丢掉了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赋能。“互联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日益成为常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因此,要不断拓展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不仅要抓好线下的课程教学主渠道,还要融入新技术,积极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新媒体作为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占领网络思政的高地。一方面,要抓好思维方式的变革,高职院校各方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都要树立“工匠精神+新媒体+思政教育”的思维,习惯从互联网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通过新媒体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强工匠精神的网络传播力。另一方面,在实践上要丰富网络上关于工匠精神的各种教育资源。打造工匠精神的校园专题网站,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角度为网站提供资源内容,以视频、图片、互动链接等表现方式,最大限度保障教育资源的丰硕和传播方式的新颖;利用好移动自媒体平台,把已经创造性转化的工匠精神新形态有机地融入超级校园App、微信、微博、QQ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通过以上方式,让网络传播力强、渗透力深的优点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使工匠精神入脑入心,更好地实现培育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猜你喜欢

提质工匠思政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90后大工匠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为城市提质而歌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