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教育研究概览
——评《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
2022-10-14韩霞
书名:《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
作者:方俊明,方维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1717-4
出版日期:2020 年12 月
定价:54 元
特殊教育是为特殊群体提供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尽可能回归正常生活,同时特殊教育也是人道主义产物,推动教育事业为人道主义服务,为彰显每个人价值、维护每个人尊严与权利提供支撑。特殊教育是伟大的,同时也是艰难的,特殊教育达到当今水平经过了漫长且艰辛的探索。由方俊明、方维慰联合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一书对特殊教育学科整体概貌、发展历程、重要理论、核心概念、关键术语、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学科前沿、代表人物等进行系统介绍,既然能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特殊教育学发展轨迹,也能为总结我国特殊教育研究历程与结果提供参考。
特殊教育转型与深化。特殊教育在古代便已产生,这说明古代人对特殊群体已经有所关注,只不过当时的特殊教育并没有形成体系,并且存在着显著的阶级差异。进入近现代时期,特殊教育开始以开设专项学校、举办专项社会活动等方式为特殊群体服务,按照本书描述,这一时期特殊教育归属于社会教育范畴,主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开展。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特殊教育是高级层次,而想要达到这一层次需要基于实际情况循序提升。我国便经过了特殊教育逐步转型与深化过程,先是立足于“教育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理念指导特殊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确保特殊群体能够得到较高品质教育;接着将特殊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使其成为国民教育一部分,并鼓励地方开设特殊学校收纳适龄特殊群体接受应有教育;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为“普特融合”创造良好条件,推动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平等而立。纵观我国特殊教育转型与深化历程,“摒弃任何教育歧视”是重要指导理念,并不断通过完善立法、出台优惠政策等方式为特殊教育走向更高层次提供支撑。
特殊教育保障体系趋于完善。本书对特殊教育保障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包括教育立法、教育政策、师资力量等。这些内容需要不断完善才能发挥更好保障作用,以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为例,经过了近代时期的初步兴起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师傅带徒弟”“短期训练班”等培养模式,再到改革开放后定向型向非定向型转变、单一化到多样化转变以及开设中等与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向更专业、更扎实方向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更加丰富,大专培养模式中包括五年制和三年制两种,本科培养模式中包括“四年一贯制”“2+2”“4+2”“4+3”等形式。从培养结果来看,特殊教育师资总量更为充足,并且在内部结构上趋向于合理,基础教育、专业化教育等均有师资力量提供保障。师资保障体系完善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获得了诸多方面的支持,如教育立法、教育政策等同样通过不断完善为其助力。本书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特殊教育保障体系构建经验,能对我国起到一定借鉴和参考作用,如美国复合型师资培养体系将学术能力与职业技能融合在一起,更能为特殊教育提供优秀师资力量,我国如果能基于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则能推动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再上台阶。
特殊教育学科研究步入正轨。发展特殊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发展不能只是空口白话,必须要有切实行动予以支持,而在诸多行动措施中,加大特殊教育学科研究力度是重中之重,其能够提供专业性研究结果,支撑其他举措同样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本书对特殊教育学科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包括核心概念、关键术语、理论基础等,这些内容有的得到广泛认可,有的仍然存在争议,而这也成为特殊教育学科继续研究的支撑力量。我国特殊教育学科研究较之发达国家较为滞后,但是经过多年尝试与探索后,相关研究逐步进入正轨,不仅从理论层面对特殊教育理论知识进行反思,还从实践层面关注如何高效开展特殊教育,更为关键的是,我国成立了多个特殊教育专业研究组织与学术期刊,并且借助互联网优势引入丰富的特殊教育学网络资源。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特殊教育学科研究呈现出“个性化”趋势,在贯彻人文关怀道路上愈行愈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特殊教育学科会成为全世界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