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创格局赋能学科人才
2022-10-14刘文生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以科技创新引领学科与人才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走向创新型现代化医院的必由之路。
厚植科创沃土,营造创新环境,加速科创成果产学研合作,正成为许多“先行者”走向创新型现代化医院的必由之路。
7月30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由金域医学独家支持的“科创引领 学科建设新突破·高质发展新领航”分论坛精彩上演,来自卫生行政部门、大型公立医院、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专家们,围绕公立医院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展开深度分享。
论坛主题演讲环节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主持,六位专家从不同维度分享了各自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胡瑞荣:将建立全国专科发展评价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机构处处长胡瑞荣以《加强公立医院科室与人才队伍建设》为题,从相关政策出发,对当前公立医院科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做了剖析。
他表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全国医疗机构的能力水平,下一步国家也将以同样的思路进一步衡量全国医疗机构专科发展水平。“政策出台之前,医疗机构要做好内涵建设、练好内功,关键是做好病案首页书写质量。”胡瑞荣说,医院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加强科室内部医疗质量管理、运营效率提升、持续发展投入和人才梯队建设,这些内容将成为科室能力评价指标的组成部分。
廖家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
徐丛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专科发展的重要抓手。胡瑞荣介绍,“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70余亿元,从人才培养、临床诊疗技术研发和关键设备购置等方面支持了1700余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覆盖全国300余家三级医院。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提出实施临床重点专科“百千万工程”,国家层面每年至少支持各省区市建设150个项目,省级层面每年合计支持不少于1000个项目,市(县)级层面,“十四五”期间31个省份累计支持不少于10000个地市级和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胡瑞荣认为,科室发展的趋势是“三化”(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机器人化)和融合发展,未来专科发展要实行中心化发展模式,如神经中心、心血管中心,这需要打通人员执业范围。
胡瑞荣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机构处处长医院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加强科室内部医疗质量管理、运营效率提升、持续发展投入和人才梯队建设。
何庆南:学科建设要有系统思维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何庆南介绍了医院学科和专科建设思路与实践。他认为,学科建设要有系统思维,医疗技术是医院发展源动力,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湘雅三医院设立学科建设与规划办公室,协同人力资源部、医务部、科研部等7个行政管理部门及所有临床、医技科室进行调研和学科建设现状梳理,形成了6万字的“学科建设情况报告”等5份报告。
在调研基础上,湘雅三医院推出多学科联合创新中心,打造引领性高峰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思路是分层建设、分级支持、连续考核、动态管理,成熟一个支持一个。医院推出中青年扶持科研基金,实行“双PI制”,倡导临床基础协作、学科交叉融合、院内院外合作、国内国家交流。
湘雅三医院大力发展移植学科,目前异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强化微无创学科发展,国产多功能腔镜手术机器人被Nature杂志封面报道;重视健康管理学科发展,年体检16万人次,体检人群随访数据超100万,获得全国“健康管理医学学科创建中心”和“高血压防治优质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创新中心”称号;加强临床药学发展,学科连续获得“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GCP平台项目(湖南省唯一),药动学药物分析实验室通过ISO17025认证(湖南省医疗机构唯一)。
何庆南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学科建设要有系统思维,医疗技术是医院发展源动力,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
何庆南还分享了党建引领学科专科建设的思路。如医院党委以优化党组织结构为抓手,把有利于解决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相关的科室整合,将支部建在学科上,为跨学科交流、多学科交叉搭建平台,为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提供组织保证。
“医疗新技术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所有工作重中之重,学科专科建设是医院全面发展关键所在。”何庆南最后说。
于广军:儿童精准医学的实践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介绍了医院在儿童精准医学领域的深耕和探索。
2016年上海市儿童医院率先在院内建立生物医学信息中心,并与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生物统计学和生物信息学系等机构合作。在此基础上,2017年医院获批建立上海儿童精准医学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希望在儿童遗传病、儿童用药安全、儿童早期发育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的精准医疗干预和管理方案,并开展示范应用与推广。
2018年,医院获得上海卫生健康委智慧医疗重大项目,推进整合临床信息与组学信息的精准医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建立了罕见病辅助诊断、个体化药学辅助等支持系统。
经过两年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了临床大数据平台、基因全链条分析平台、精准医学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三大平台,开展了系列应用示范,2019年通过市科委验收。
“临床大数据平台旨在把数据资产化。”于广军说,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做数据治理。同时,医院打造专病数据中心,这是一个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儿童科研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完成了小儿肺炎、消化科肝病和PICU脓毒症等疾病模型构建。
精准医学全链条分析平台集成了多种生物医学数据挖掘方法和工具,该平台包含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写组学和临床检测非组学数据分析系统,可进行测序质量评估、测序比对、基因注释等自动分析内容。
于广军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临床大数据平台旨在把数据资产化,重要的一点是做数据治理。
智能精准医学临床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是把临床信息和生物组学信息结合起来,建成临床医学知识库体系。目前,医院研发了搜索系统基因型、表型搜索系统,解决了大量罕见病辅助诊断问题。
于广军还从儿童个体化用药决策支持、人工智能骨龄检测辅助等方面,分享了医院在精准医学方面的实践。
康亮:优势特色专科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山大学医科挂牌时间短、规模小的附属医院,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广州生存,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今天,医院已经找到了发展的钥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康亮认为,医院明晰学科发展方向,推行错位发展,目前已成为专科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医院。医院胃肠外科打造出全国影响力,结直肠癌年手术量4000余例;炎症性肠病(IBD)年诊疗量8500人次,全球第一;生殖医学规模进入全国前列,年取卵周期达到9000周期。
康亮从科学研究、临床医疗等方面,介绍了学科建设成就。
近年来,该院强化科研平台建设,目前已打造出胃肠病学研究所、胃肠疾病样本库等基础研究平台;打造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分中心及微生态研究平台、生物创新研究平台、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平台。医院与广州市黄埔区高新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共建“生物岛医学创新转化空间”新型研发机构,围绕研究型医生培训、创新研究、成果转化、成果展示及居民健康大数据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创新研发、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的全覆盖。
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肠癌粪便筛查试剂盒获CFDA批准上市,入选2018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10大进展;结直肠肛门外科团队致力于软组织修复材料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获授权专利10余项。此外,医院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康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医院明晰学科发展方向,推行错位发展,目前已成为专科特色明显的综合性医院。
临床医疗方面,医院建立低位直肠癌保肛关键技术体系,通过一个标准、两项技术、一个方案,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并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技术)为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中国经验,创立全国首个结直肠癌无切口病房;医院还创立了“放射性肠炎”分级升阶段治疗新方案,先后牵头制定了首部《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及《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结直肠癌新辅助FOWARC研究两次发表于J Clin Oncol (IF 28.3),连续6年被国际权威指南引用;辅助生殖及生育力保存技术持续提升,2017年成功开展世界首例自体骨髓细胞线粒体胞浆内显微注射术,2022年国内首例青春期前重度地中海贫血患儿自体冻融卵巢组织盆腔内移植成功。
孙思予:人才强院的盛京实践
3年流失50名博士以上,排行榜排名连年下降,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学科大而不强,国家级高端人才缺乏、后备人才不足,这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困境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曾经的发展困惑。
在严峻的现实环境下,医院强有力地推出系列举措,促进学科、人才逆势发展。盛京医院院长孙思予介绍,医院依据学科建设六要素制定学科建设方案。学科定位方面,制定学科建设方案,明确医院和学科发展目标;学科队伍方面,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和学术交流合作,减少人才资源流失;学科基地方面,打造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科研服务平台;科学研究方面,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研究型病房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带土移植”科研团队与院内择优培育同步进行;学科管理方面,构建大科研格局,提升科研服务意识,进行科研量化管理和科研诚信管理。
盛京医院通过组织保障、经济待遇保障、生活需求保障、发展需求保障,做好“引育留用”工作,将人才工程落到实处。医院重点支持国家科技人才,培养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医教研协同,助力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做好青年人才储备,保证学科发展可持续性。
孙思予表示,医院继续全面推进“345”人才工程和“60+”工程,对项目遴选和考核指标进行更新,引导医院科研人员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全年项目资助人数411人,累计资助经费1908万元。设立“盛京学者”杰出人才支持计划(支持经费100万~200万元/年)和“盛京学者”领军人才支持计划(支持经费20万元/年)。
孙思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医院打造影像技术与人工智能、妇科系统肿瘤、母胎医学、神经系统肿瘤、病毒性肝炎等研究平台,初步搭建基础、临床研究体系。同时积极打造专职研究队伍,专职科研人员数显著增长。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涵盖专职科研人员、临床研究人员、博士后、研究生等研究型医院人才体系。
目前,盛京医院建设了服务于全院的集中式创新药临床研究病房,并结合专业内零散式的临床研究病床的双轨模式,以整体带动局部、局部服务于整体的双向反馈,利用专业化设备设施作为硬件支持,惠利的管理制度作为政策鼓励,大力引导各专业积极开展国内外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同时,出台多项关于医学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管理规定,加强投稿过程监控,鼓励发表高质量论文。
“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孙思予最后总结,盛京医院全院协同聚焦人才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好“引才、用才、育才、留才”大文章,推进人才发展机制转变,统筹加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人才工作务实有效活力迸发。
程雅婷:金域医学的创新策略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作为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金域医学是如何创新的?其创新理念和实践,能为医疗机构带来怎样的启示?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副院长、金域医学集团副总裁程雅婷给出了答案。
程雅婷开明宗义地指出,过去的科技创新,往往是个人行为,是稀缺的、偶然的、随机发生的,难以预期。今天的科技创新是系统行为,各方分工协作、强强联手,各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就出现了新一轮科技井喷。金域医学从2015年起,就非常重视战略牵引,明确了创新战略:遵循“全员创新、全链创新”方针,以“自主、协同、开放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医检+”创新生态圈,确保关键技术的领先性、产品的完整性、管理的高效性、经营的可持续性。
程雅婷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副院长金域医学集团副总裁今天的科技创新是系统行为,各方分工协作、强强联手,各自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程雅婷介绍,金域医学按照“要求统一、机制统一、资源统一”的原则,依据创新管理框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建立了覆盖“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产品研发”等创新管理体系。同时构建三级研发平台,包括转化医学研究院、集团研发中心、子公司技术中心。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提升公司综合竞争能力的前沿关键技术以及满足医生及患者临床诊疗及健康管理的核心应用技术。
在创新管理框架下,金域医学以行业专家为引领、以资金投入为保障、以技术/平台/联盟为核心、以管理机制为抓手,深耕传统医学检验技术领域,构建了新标志物的转化应用、突破性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交叉融合驱动检验生态创新三大技术战略方向。
目前,金域医学已涌现出NGS技术用于靶向病原微生物检测、白血病基因及基因组检测技术的创新等一批创新成果。未来,金域医学将拓展新型数字化医检技术,实现数字化转型。
大咖对话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贵英和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副秘书长、金域医学集团副总裁申子瑜主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胡鹏,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吴文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康亮,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魏在荣,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副院长、金域医学集团副总裁程雅婷等专家,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围绕不同层级医院科创之路和“政产学研用”联动展开讨论。
申子瑜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副秘书长金域医学集团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