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分级诊疗 进阶医联医共

2022-10-14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7期
关键词:联体专科远程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如何才能把医联医共体做实,达到提专科、保发展、强基层的目的?需要榜样的力量、标杆的经验。

为了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规范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完善医联体运行管理机制,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对各级医院的医联体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然而,尽管新时代已经到来,部分医联医共体仍存在老问题悬而未决:“四个分开”难以落实、检查结果难以互认、信息数据难以共享、远程诊疗难以定价……

2022年7月30日下午,第十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分论坛——医联医共进阶如期举办,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党委书记孙喜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瞿红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刘志宇、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立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张朝晖、北京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吴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胡勃8位嘉宾先后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广东药科大学校长翟理祥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冯常森两位嘉宾主持了本次论坛。该论坛由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独家支持。

孙喜琢:医联体的罗湖实践

罗湖医改的目标是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2015年8月,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成立,两年后的2017年9月,罗湖医改成为城市医联体典范,罗湖模式在全国、全省得以推广。

孙喜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党委书记居民的健康不仅仅是医疗卫生系统的事情,与农业、食品、居家、交通、体育运动等都有关系,各部门要一起共同努力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健康环境是创新体系必做的功课。

在改革中,首先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去行政化且管办分离,赋予充分的自主权。其次是推行以健康效果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16年5月,三方联合印发《深圳市试点建立与分级诊疗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总额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以罗湖区为试点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了居民很健康、医生收入高、医保可持续的目的。

在政府的投入下,集团致力于优化布局社康中心,改善社康中心硬件环境,提供全社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共组建了339个家庭医生团队,总签约人数达52.25万。尤其是功能社康站入驻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文锦渡口岸和其他场所(宗教、拘留所、看守所、戒毒机构等),满足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实现了医防融合、医教融合、医养融合。

在创新政府补偿机制、落实保障责任的基础上,引入了以居民健康为核心的信息支持系统,通过居民健康档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互动、互认。2020年2月,集团的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用科技赋能疫情防控。

到“十四五”末期(即“罗湖医改十年”),力争使罗湖区成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医疗服务卫生体系”和“以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得到完善并落地的首个中国城区。

瞿红鹰:积极扩大“朋友圈”

为了切实带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助力广东医改做出实质性的努力和贡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组建新型紧密型医联体2家,新型县域医共体11家,新型跨区域专科联盟29家,绿色就医服务合作单位11家,远程医疗协作网医院78家,覆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域乡镇卫生院370余家,覆盖村卫生站2370余家。

为了做实医联体,医院与怀集县人民医院、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汕头市潮阳区宏济医院等20余家单位建立生殖医学专科合作,定期派驻专家到联盟单位开展坐诊、查房、手术、讲课等,推进对口帮扶和学科建设。在清远阳山县人民医院、肇庆德庆县人民医院等医院开展骨科联盟建设,成立骨科远程医学中心。以专科技术继续教育班为纽带,连续7年举办继续教育班,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近6年来完成新生儿出车转运1611次,帮助基层解决危重新生儿治疗难题。

瞿红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利用医院作为全国首家全场景智能体医院的领先优势,通过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智慧技术,指导医联体单位开展多项医疗业务,让基层医疗服务更智能便捷。

利用信息化手段,医院成立广东省远程诊断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建立“对上学习、对下指导”的便捷平台,切实为基层医联体单位提供远程诊疗支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无缝连接”。医院自主研发了“叮呗AI医生”相关装备,实现为300多种疾病辅助开方。医院还开通了中医智能问诊、智能皮肤系统,通过皮肤扫描等能为98种皮肤病看诊,为基层医疗强基固本提供技术应用支持。

今后,医院还将为医联体单位打造4大平台:专业技术支撑平台、医学人才培养平台、科学研究联动平台、公益文化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医联体单位“连体”又“连心”。

刘志宇:医联体建设“顶天立地”

对于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给出了时间表:到2035年,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医药卫生健康服务的获得感。为此,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顶天、立地”作为区域医联体的格局,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

“顶天”是指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定位和凝练发展方向,聚焦疑难危重疾病诊疗和高精尖技术、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医工融合和转化医学、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比如,在器官移植方面,医院获批大连医科大学器官移植中心、中华骨髓库定点采集医院,成功获得器官获取组织(OPO)资质,实现肝、肾、心、肺4大器官移植技术全覆盖,完成辽宁首例心脏移植及大连首例肺移植,力争建成区域最大最全、质量最高的器官移植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位居辽宁第一。

刘志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顶天、立地”作为区域医联体的格局,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

“立地”是指依托区域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实现区域内的专科联盟布局和技术帮扶,开展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培训和服务能力提升,以及面向患者的远程医疗和双向转诊等医疗服务。2014年11月,经辽宁省卫生健康委批准,建成辽南地区首个区域医联体,医院在强化功能定位、突出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主线、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区域医联体平台,以学科、专科区域协作为抓手,提升基层专科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医院的医联体建设成果,获得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三等奖2项,并入库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

杨立新:信息化助力医联体

2015年2月26日,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成立以来,医院不断试点医联体合作的模式,逐步形成了专科医联体合作、远程医疗协作、专家派驻的模式,尤其是以信息互联的思路,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近年来,医院加强以信息化为主导,以慢病管理和“联、通、统”为切入点,完善具有淮南特色的医联体建设,使其成为安徽省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亮点。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建设淮南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铺设了到每个村的专有卫生网络,累计安装调试1380台套各类设备(服务器、存储、核心交换交换机等)。在区域协同系统方面,建设了影像会诊系统,阅片量266815张,登记人次3366,会诊病历1062人次;心电会诊系统上线17家,累计服务32056人次、会诊病历17041人次;区域检验系统上线30家,累计处理标本量59339例。在移动医疗方面,移动APP、微信端注册人数14195人。通过互联网医院,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自2019年引进了合肥工业大学牵头研制的人机协同智能微创医疗装备系统,依托该套设备以及中国联通5G网络、华为无线解决方案,医院已经成功开展了基于5G的人机协同微创手术移动远程指导。利用信息化技术,医院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卢洪洲:促进转化医学发展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亚洲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按照医疗水平国际化、环境设施现代化、医疗服务精细化、诊疗流程规范化、运营管理智慧化的标准,构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以及预警预测为一体的国家区域综合性医疗中心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近年来,医院加速培养优秀的临床试验PI,促进转化医学发展。医院以循证医学为抓手,制定规范诊疗常规;以新技术为突破,培育医疗特色项目;以临床研究为重点,提升临床医疗水平;以疑难杂症为焦点,扩大市场影响力。同时,在科研方面,以临床热点为基础,确保科研实用性;以国际动态为方向,保持科研前沿性;以实验室建设为平台,完善科研保障性;以高质量文章为目标,提升国际影响力。

如何能够培养一个优秀的临床试验PI?需要聚焦八大领域:掌握临床试验设计与分析相关的科学概念;掌握临床试验进行中受试者保护及安全;掌握药物开发流程及法规;掌握临床研究的管理;掌握研究中心的管理;掌握研究数据及信息管理;具备临床研究所需的领导力与职业化;具备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医院要注重打造经验丰富的临床试验研究团队,包括主要研究者(PI)、辅助研究者、研究护士、临床协调员(CRC)等。总之,培养优秀的临床试验PI,促进转化医学发展,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张朝晖:“三赢一满意”金标准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立医联体建设“三赢一满意”金标准,即大医院赢、医保赢、基层医院赢,最终让人民满意。

医院助力津城、滨城双轮驱动发展,面向基层建立医联体31家,专科联盟9个,创新服务模式,统筹推进城市医疗联合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以签约工作室出诊、会诊、师带徒等形式,为社区提供专业指导和人才培养,突出医院公益属性,发挥两个中心作用。同时,建立医联体远程会诊中心,开展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培训等,完成双向转诊的入院前患者信息共享,实现远程医疗功能。

医院通过实施“联体、联心、联脑”的医联体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聚焦病种结构,慢性病、常见病患者流向基层,门诊及住院患者病种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引导医院逐步突出优势病种治疗特色,推动了医改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聚焦手术结构,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的技术优势互补,引导医院三四级手术量不断提升;聚焦学科发展,形成研究资源整合、课题分工协作、人力互为补充的学科建设良性机制,丰富了传承创新基地的建设内涵;聚焦人才培养,优化医联体内人才资源配置,实现教学相长,自身医教研能力均有大幅提升。

吴迪:提升区域应急能力

北京应急总医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三级综合医院,前身是1987年投资兴建,1993年开诊的煤炭总医院,目前是A类医保定点医院、北京市涉外医疗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生培养点、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国际救援定点合作医院。

2020年12月,医院与太阳宫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病房,向太阳宫医院派出医疗专家,指导并协助开展相关疾病诊疗,推进双方之间双向转诊,在医联体框架下探索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合的发展模式。2021年1月,医院与北京光熙康复医院签署了医联体合作协议,启动心血管内科病区和综合内科病区的共建工作,并在门诊开展全面合作,待时机成熟后两院还将在外科系统展开全方位合作。

吴迪北京应急总医院副院长医院深化与北京120合作,突出“大急诊大急救”战略发展理念,围绕应急特色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提升区域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医院突出“大急诊大急救”战略发展理念,完善急诊急救机制,建立“两全六响应”院内急诊急救制度,开通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启用一体化5G急救网络,为推动医联体应急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以国家级中心、省级分中心、企业分中心,局医院、矿医院、井口(井下)保健站为路径的全国矿山医疗应急救援网已形成,可以覆盖到90%以上煤矿的工作场所。矿山医疗组织体系在统一协调调动抢救伤员生命的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勃:探索医联体“六位一体”

联体连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联体建设的初衷,在此基础上,医院提出了医疗集团、专科托管、合作办院、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六位一体”的建设模式,致力于构建全方位、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同质化发展,实现覆盖全市、辐射全省、走向全国。

医院的医联体建设以县委、县政府为主导,以发改、组织部、宣传部、人社局、财政局、医保局、卫生健康委为支撑,先后制定了《对外合作管理办法》《医联体章程》《专科联盟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责任主任机制,参与行政查房,指导病房管理,带动下级医院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医院的医联体建设,先后受到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领导的表扬。

针对未来我国的医联体建设,有3个建议:一是变“物理联合”为“化学整合”,需要政府机构“放权放手有抓手”,医联体单位“共商共建共利益”;二是变“截瘫”为“双腿跑”,需要举医联体之力做强基层,不仅要能看病,还要能防病,实现医防融合;三是要变关注“基金安全”为“战略性购买”,发挥医保的提质量、降成本和促健康的战略性购买作用,从根本上撬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转型。

胡勃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联体建设的痛点、难点有三,分布不均、能力不足、信息不通,医联体建设的困境往往是形式大于内涵。因此,要变“物理联合”为“化学整合”。

猜你喜欢

联体专科远程
远程求助
2020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时间表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中国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
远程访问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同时患多种病最好看老年科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