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参与虾夷马粪海胆生态底播混养试验

2022-10-14毕进红高永刚于永超田金玲刘丽丽王仁杰

水产养殖 2022年9期
关键词:刺参放苗荣成市

毕进红,高永刚,于永超,田金玲,刘丽丽,王仁杰

(1.荣成市海洋经济发展中心,山东 荣成 264300;2.威海市水产学校,山东 荣成 264300)

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与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为底栖生物。刺参主要以底质中底泥和碎屑等有机质为食物,海胆主要以海底生长的新鲜海带、裙带菜等藻类为食,海胆排泄的粪便可以为海参提供优质饵料。相关研究表明,海参与海胆混养时,均能健康生长。参胆混养利用了不同养殖生物的优势,既能促进生长,又减轻了单养海胆其排泄物对海区环境的污染。

2020 年6 月,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荣成市俚岛镇海域建立刺参、海胆底播混养模式示范点,开展养殖试验,兼顾养殖示范作用,带动荣成市生态增效,渔民增产增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

于2020 年6 月6 日投苗,养殖至2021 年10月底结束,试验养殖时间约510 d。

1.2 试验海区

试验地位于荣成市俚岛镇项家寨村东南部海区,面积66 700 m。该海区潮流畅通、平缓,水体澄清、无污染、无淡水注入,大型藻类如大叶藻、鼠尾藻、马尾藻等海藻繁茂,底质为夹杂岩礁的砂砾区,水深在12 m 以内。

1.3 苗种来源及规格

刺参苗种及海胆苗种均购自山东高绿水产有限公司,刺参平均规格为30.16 g/头;海胆平均规格为5.42 g/头,外径平均为27.68 mm。

1.4 底播放苗

底播前,用人工或笼钓清除拟播区内的大部分敌害生物,如蟹类、海星等。2020 年6 月6 日上午,船只将苗种运输至预定海区,均匀播苗,刺参放苗约4.8 万头,海胆放苗约3.2 万头。放苗时水温16.9 ℃,pH 值8.11,盐度3%。

1.5 生产管理

(1)底播增殖区禁止渔船捕捞作业,禁止养殖船只向增殖区倾倒杂物,避免破坏底质和环境。(2)开展敌害生物调查,及时清理敌害生物。(3)每月定期检测海区水温、盐度、pH 值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4)根据海区自然状况及刺参活动的不同情况,不定期测量海参和海胆的生长指标,用天平称量刺参、海胆体质量,用游标卡尺测量海胆壳的直径等。

2 试验结果

2.1 环境因子

水温、盐度周年变化见图1。由图1 可见,水温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从6 月份起(16.9 ℃),水温不断升高,至8 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值(23.3 ℃);从9 月至次年1 月,水温不断下降,1 月份降至最低值(2.3 ℃)。盐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为3.0%~3.4%;pH 值无明显季节变化,为8.03~8.25(图2)。溶解氧为6.1~10.1 mg/L,最低值出现在8 月份(6.1 mg/L)(图3)。

图1 水温、盐度周年变化

图2 pH 值周年变化

图3 DO 周年变化

2.2 刺参、海胆

于2020 年6、7、11 和12 月、2021 年4、6 和10 月共7 个月份,每个月抽取30 只海参及海胆,测量生长指标。测量结果见图4 和图5。刺参放苗时体质量为(30.16±10.5)g,2021 年10 月,体质量增至(101.48±10.0)g。虾夷马粪海胆放苗时壳长(27.68±4.8)mm,体质量(5.42±2.3)g,2021 年10 月,壳长(84.3±17.05)mm,体质量增至(61.82±11.1)g。

图4 刺参生长情况

图5 虾夷马粪海胆生长情况

3 投入

试验用苗种总计投入约25.3 万元,其中刺参苗种约19.0 万元,海胆苗种约6.3 万元;燃料动力费约0.6 万元;人工按16 个月计算,约为4.5 万元;海域租金18.0 万元。总共投入成本约48.4 万元。

4 收益情况

示范养殖面积66 700 m,经测产,每667 m刺参产量约49.37 kg,每667 m海胆产量约10.35 kg,海参形成产值约为96 万元,海胆形成产值约为16 万元。每667 m利润约6 300 元。

5 讨论

刺参食物主要为底质中的有机质,其生活习性非常适合与适宜的生物在同一系统中混养。目前,我国的海参混养模式主要有参贝混养、参虾混养和参胆混养等。植食性的海胆与底栖腐食性的海参是一种理想的混养模式,该模式利用2 种养殖生物的优势,实现养殖生物增量,提高单位水体的生态效益。王吉桥等在室内条件下,将不同密度的虾夷马粪海胆与仿刺参混养,发现海胆的特殊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定,溶氧量高,有效减轻了水质恶化,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王丽梅等在育苗池中进行种参与稚海胆的混养试验,种参促熟效果明显,显示出混养的双重效益。丛文虎等在仿刺参池塘中建立大型海藻-虾夷马粪海胆-仿刺参的养殖生物链,对解决海胆养殖过程中培育饵料成本高、仿刺参池塘低温期大型海藻过度生长有积极作用,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起到推动作用。该试验结合荣成市水产增养殖实际,在俚岛镇海域首次推广刺参与虾夷马粪海胆底播生态混养新模式,通过人工增殖投苗,充分利用海区自然条件,提高了自然海区产量。

6 结语

2020 年7—8 月,受高温及台风影响,该海区虾夷马粪海胆出现了黑嘴病,一些海胆在体表或胃口膜区出现黑斑并浸出紫黑色黏液,出现少量死亡。目前,对海胆病害防治领域的研究滞后于生产实践,对于某些海胆疾病的起因及治疗方法尚未见研究报道,如海胆黑嘴病、生殖腺黑斑病等。今后,要查明虾夷马粪海胆的主要病原,深入研究病原生物学和病害发生的病理学特征,建立完整的海胆病害预防技术体系,实现对虾夷马粪海胆病害的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刺参放苗荣成市
夏眠的刺参
秋食刺参正当时
诗意的劳作
我的安全 我做主
刺参饲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影响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
南美白对虾池塘放苗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方法
荣成市休闲渔业旅游产品开发
荣成市启动“美德少年”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