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
——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重大示范活动精彩纷呈
2022-10-14于佳
文/于佳
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为“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7至9月各地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重大示范活动,“科学之夜”、科技列车行、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外国专家科普讲堂等精彩的品牌活动轮番登场,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朋友持续奉上“科普大餐”,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科技列车”驶入广西河池
7月26—28日,“科技列车河池行”在广西河池成功举办。
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100余位专家深入河池市宜州区、金城江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县(区),开展专家现场指导、科技交流对接、科技成果推介、医疗义诊服务、科学之夜展演、科普电影展映等活动,并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对河池市9县2区实现全覆盖。
科技服务小分队的专家们围绕种桑养蚕、林果蔬菜、水产和畜禽养殖、木材加工、矿产开发、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多个产业,举办160余场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开展17场“科技云讲座”,集中放映科普电影36场,推介1554项实用技术成果,对接6个科技融资项目,促成签署1份科技合作协议,上万名中小学生线上线下共同观看“科学之夜”,参加各项活动的河池干部群众超过3万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活动主办单位还向河池市捐赠了数字图书资源、各类科普图书、科研仪器设备、农户自用粮仓等物资。
本次活动由科学技术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共同主办,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等单位具体承办。“科技列车行”活动自2004年举办以来,至今已举办18届,服务了全国18个省的150个县。通过组织各领域优质科普资源和科技人才到边远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推动科技组团下乡、经常下乡和长期下乡,把科学理念、科技知识、科技成果送到广大农村地区,以科普宣传惠民生,为加快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贡献。
科学之夜:探索自然奥秘,点燃科学梦想
7月29日晚,由科技部、中科院主办,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承办的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学之夜”成功举办。此次“科学之夜”主场活动推出20余种充满科学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科普活动,将科学严谨性和休闲趣味性有机结合,让参加活动的科学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享受到一次难得的“科学嘉年华”。
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主会场活动涵盖动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膜生物学、基因组学等多个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为观众们奉上一场集大咖讲座、科普课程和互动体验等活动于一体的科普盛宴。在“蝴蝶工坊”,观众不仅能欣赏各种美丽的蝴蝶,学习与蝴蝶有关的有趣知识,还能够动手制作蝴蝶标本,这些活动深受孩子们欢迎;“全球视野下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讲座教大家如何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适合的生存空间、让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孩子们在“动物足迹拓印”活动体验制作精美的猫科动物石膏脚印;由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讲师、动物所研究生组成的“临时科普宣讲团”向参观人员介绍有关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中国鸟类多样性、中国昆虫分类与生态、国门生物安全等专业知识;“科普市集”展示了丰富的科普图书、科普周边产品,让许多成人朋友爱不释手。
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三楼的中国科学院“信念·传承·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工作人员展示并讲解我国动物学发展史、动物所历史发展、老一辈科学家事迹故事,以及珍贵的动物标本、科学家手迹、文献档案等,受到一致好评。
7月26日,“科技列车河池行”活动的专家们在河池五吉责任有限公司查看选矿摇床分离锡矿的情况
在分会场中国古动物馆的杨钟健先生纪念馆里,孩子们瞻仰科学大师,聆听科学故事,深刻感受到科学发展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的关系,领略几代古生物学家求真务实、潜心科研、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在达尔文实验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动手体验修复化石的乐趣,当5.4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在他们手中慢慢现出模样,不得不感叹生命演化的神奇,孩子们纷纷与“中国恐龙五宝”合影;在AR互动体验馆,远古生命和环境“触手可及”,沉睡亿万年的化石讲述其背后的“故事”……
外国专家科学讲堂:把科学的种子播种进孩子心里
7月29日晚,“外国专家科学讲堂”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和中国古动物馆两地同步开讲。百余名学生及家长现场聆听了专家讲座。
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物多样性南南大科学计划”副秘书长马尔克教授(玻利维亚籍)作主题为“展望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科学,维护人类福祉”的讲座。马尔克教授首先提出“世界上如果没有蜜蜂,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等问题引发大家思考,接着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我们可以做什么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自然等方面展开讲解,并呼吁“这个星球的未来”青年一代行动起来,守护生物多样性。
在中国古动物馆,美国古生物学家托马斯·斯坦哈姆博士以“鸟类——会飞的神奇恐龙”为主题,带着小朋友们一一对比和研究各种鸟类图片,了解不同鸟类的站立方式、呼吸方式、骨骼结构、羽毛特点等知识,探索鸟类和恐龙的关系,挖掘“鸟类是神奇恐龙后裔”的证据。这些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激发了小朋友们对鸟类研究的兴趣,他们争先恐后地提问,脸上洋溢着笑容,科学求知的种子也深深地埋进了他们的心里。
“外国专家科学讲堂”由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普及司、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自2019年以来共组织了50余场,共有来自英、美、法、德、加、意、西班牙、斯里兰卡等20个国家的外国专家作为主讲人参与,主题涉及人工智能、化学、物理、工程、航空、材料等领域,深受各方好评。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云端”比拼打造“科普盛宴”
9月7日,受疫情影响延期举办的2021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76个代表队232名选手通过网络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云端”跨时空展示比拼,为公众呈现了一场集科学、艺术、技能为一体,展示、交流、创新相融合的“科普盛宴”。
7月29日,“外国专家科学讲堂”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开讲,图为马尔克教授作讲座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创办于2014年,是目前全国范围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最具权威性的科普讲解比赛,至今已举办8届。本届大赛主题为“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分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赛段,首次采取全程线上视频展示结合线下专家评审的方式举行。大赛评委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等22名专家组成,通过观看选手们限时4分钟的自主命题讲解展示,分别从内容陈述、表达效果和整体形象三方面评分并选出大赛各奖项。
参赛选手由中央有关部门、军队、各地方组织选拔推荐,来自社会不同领域,既有科普场馆的讲解员、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还有工程师、解放军、消防员、武警官兵、医护人员、高校师生等,年龄跨度从“00后”到“60后”,体现出多龄段、多层次、多领域。讲解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天问一号”的秘密、“抗疫神器”的诞生、太空中的卫星互联网……
航空母舰电磁弹射到底有多强?量子通信是怎么运作的?隐身飞机如何做到隐身?人脑和电脑如何连接?……为了把科学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和好玩,选手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实验、表演、动画视频、音乐和PPT等直观的形式进行讲解,使得无论是前沿科技成果,还是深奥的科学原理,公众都可以听得懂、有兴趣听,充分领略和感受我国科技发展的蓬勃力量。
经过线上比拼和专家打分,最后军队代表队祝一航、市场监管总局代表队林月琦、上海代表队虞挺、广州代表队李雪等10名选手脱颖而出,赢得大赛一等奖,被授予“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另外2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45名选手获得三等奖。此外,大赛还评出“最具人气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形象奖”共14名,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科学之夜”活动上,观众体验AR互动项目
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秀”
8月25日至9月1日,第四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在线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124支队伍集聚线上,为公众呈现了一场极具创意、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秀。本届全国实验展演汇演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经过8月25日半决赛的激烈角逐,共有30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总决赛设置自选实验和评委问答两个环节,考察各参赛队伍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能力以及科普知识量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在总决赛现场,各参赛队伍以物理、化学、生物、光学等学科中的有趣科学现象和日常生活为切入点,融入舞台剧、小品、脱口秀等多种表演形式,既有经典科学实验的重新编排演绎,又有前沿科研成果的通俗形象化展示,实验展演过程精彩纷呈。
经过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政国等七位专家评审,展演汇演活动最终决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专项奖及优秀组织奖。绍兴科技馆等10支参赛队荣获一等奖,浙江省科技馆等20支参赛队荣获二等奖,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30支参赛队荣获三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和上海科技馆分别凭“一杯热水的魔力”和“一波三折”获得最佳实验创意奖,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去伪存真”和安徽省科技馆的“飞天梦”获得最佳表演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等31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