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粮食节约现状调查与粮食节约教育实践路径探索
2022-10-14周君男
文 | 周君男
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团委书记,现为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借调干部
文 | 李联凯
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现为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借调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强调要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共青团中央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细落地。课题组于2022年5-6月组织开展了大学生粮食节约现状调研,并探索通过劳动实践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粮食节约的意识,帮助其养成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
现实背景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制止餐饮浪费提出要求,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国之大者”的定位凸现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意义。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而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学校是学生粮食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系统开展粮食节约教育具有现实紧迫性,要通过加强宣传引导、融入教育教学、开展主题活动等,使大学生将珍惜粮食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把治理食品浪费行为纳入法治轨道。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节粮减损”的具体目标和任务。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重点提出了反食品浪费六方面工作。系列涉及节约粮食的重大法规和行动方案推出,为全社会“节粮减损”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也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粮食节约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和行为不是自发生成的。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的艰辛、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有利于推动学生自觉建立起节约粮食的意识、形成节约粮食的行为。因此,部分高校将粮食节约教育和劳动实践融合推进。基于此,调研内容重点聚焦各地大学生粮食节约教育和粮食节约主题的劳动实践基本状况及活动开展情况。受疫情影响,本次调研采取线上形式,共计发放调研问卷575份,其中有效回收569份,回收率98.96%,调研对象为北京、湖南、陕西、贵州、湖北等省份高校的学生和教师。
调研发现,各地各校开展了粮食节约教育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作推进过程中还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
大学是青年学生崇尚劳动意识形成、粮食节约习惯养成的重要时间节点。调研数据显示,89.32%的大学生支持开展劳动教育且愿意参与相关活动(见图1),88.97%的大学生浪费粮食后会产生负罪感(见图2),超过93%的大学生在参加完劳动教育后会更加注重节约粮食(见图3),超过98%的大学生反映在参加教育活动后得到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收获(见图4)。以上说明比较多的大学生对粮食节约已形成较为积极的态度,展现出较高的自觉性。
图2 浪费粮食后,学生是否会产生负罪感
图3 参加粮食节约相关主题劳动实践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更加注意节约粮食
图4 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收获
但目前,仍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对粮食节约的正确认知,表现出了较为消极的态度。调研数据显示,8.36%的学生认为节约粮食不重要或持无所谓的态度,原因主要在于课业繁重、疫情防控期间不适合参加、身体无法负担或心理抗拒;2.31%的学生不支持开展粮食节约主题的劳动,原因主要为课业繁重、时间紧张、活动形式无趣等(见图1、图5)。这表明,部分大学生还存在意识缺位现象,主动性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氛围营造,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对劳动艰辛和粮食节约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取向。
图1 学生是否支持开展劳动教育
图5 学生不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因
调研数据显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发布后,学校对粮食安全教育重视明显增强。71.43%的学校已建立开展粮食节约相关主题劳动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为推进教育提供基础保障。(见图6)对于学校劳动活动开展的频率,每年开展0-15次的占比71.43%,开展16-30次的占比28.57%(见图7),可见,相当一部分大学已常态化开展此类主题教育活动。
图6 学校是否具有开展粮食节约相关主题劳动实践的场所和设施(如试验田、农场等)
图7 学校每学年内劳动实践活动的次数
尽管大学生在粮食节约的态度上表现较为积极,学校也开展了相应的主题活动,但具体行动实效上还需要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在粮食节约行动上,87.72%的学生在就餐时会出现浪费现象,原因主要为饭菜不合口味、饭太多等(见图8、图9);11.03%的学生浪费粮食后不会产生负罪感(见图2)。在劳动实践上,21.53%的学生表示从未参与过农业劳作(见图10),10.32%的学生表示平时不会主动参与农业劳作(见图11)。这就要求各地各校要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深入推进粮食节约教育实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以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将节约粮食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热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图8 学生在就餐时是否会出现浪费现象
图9 学生浪费粮食的原因
图10 学生参加农业劳作的情况
图11 学生平时是否主动参与劳动
各地各校在推进粮食节约主题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拓展教育平台,也涌现出一系列优秀案例,有的学校形成了“捕鱼节”、“采摘节”等校园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学生劳动实践走深走实。尽管目前高校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节约粮食教育,但方法因循守旧、形式缺乏创新的问题仍普遍存在。
调研发现,当被问及“您所在的学校主要通过什么形式开展粮食节约相关主题劳动教育?”时,有28.57%的教师选择“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42.86%的教师选择“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28.57%的教师选择“分发读物”(图12)。可以看出,相当部分教育活动仍然围绕分发读物等传统方式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教育实效。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评价“不满意”的均超过14%(图13、图14),这也要求学校必须从教育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实施途径,多措并举让教育活动提质增效。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外出实践机会减少,如何就近就便建立更为完备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实训平台,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开展劳动实践,让大学生感知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体验粮食生产的艰辛,需要更多探讨和实践。
图12 学校开展粮食节约相关主题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
图13 教师对现阶段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是否满意
图14 学生对现阶段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是否满意
学校各级团组织努力发挥组织优势,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体悟农耕艰辛。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激励与考评机制是推进大学生粮食节约教育有序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但部分学校相关机制体系不健全现象依然存在。调查显示,71.43%的学校未制定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图15),28.57%的学校在激励动员学生参与粮食节约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时也未与评优评先机制相关联(图16),这使得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节约粮食教育的动力未得到充分激发,劳动的自觉与节约自律意识受到影响,这对相关教育活动成效造成影响。
图15 学校是否已制定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图16 学校激励学生参与粮食节约相关主题劳动教育的方式
对策建议
抓好大学生粮食节约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绵绵发力、久久为功。因此,要大力推进粮食节约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以此为抓手,推动粮食节约教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结合调研情况,建议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精准发力。
一方面,要扎根学校课堂,守好课堂“主阵地”。将劳动纳入教育教学发展计划,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课程中引导大学生崇尚劳动,自觉珍惜劳动成果,主动认识到粮食节约的重要性。调研发现,北京交通大学采用“1+N”组队上课模式,将后勤人员纳入师资库,将劳动纳入选修课程,此举值得进一步推广。另一方面,要立足社会现状,树立尊重劳动者、反食品浪费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把准价值取向。
社会实践具有培养大学生树立粮食节约意识的教育功能,大学生通过创造劳动成果的实践不断增进对粮食节约的理解。高校应积极开辟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场所,为开展服务学习、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劳动实践创造条件,结合粮食节约工作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与此同时,高校应积极整合校外资源,搭建校外劳动实践平台,立足实际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粮食节约意识,养成粮食节约行为。调研发现,武汉大学推出“好食光”系列活动,带领学生进行锄地松土、插秧苗、制作艾条,到蔬菜种植基地采摘南瓜。贵州大学组织学生进入葡萄园、柑橘园学习果树栽培和打顶掐尖、施肥松土等实操,让大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出力流汗劳动,更加深了对节约粮食重要性的理解。
学校要破除学生是“被教育对象”的单向育人意识,充分尊重学生参与活动的现实需求,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切实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调研结果显示,参与校园文化劳动与社会服务活动是学生相对更喜欢的劳动方式,学校可结合“三下乡”、“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值得指出的是,学校的劳动形式不应止步于让学生参与农业劳作,而应重视深化活动内涵。调研发现,中南大学将劳动实践活动与定点帮扶工作相结合,这种将粮食节约教育与乡村服务有机融合的做法,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崇尚节约的意识,树立远大志向。
学校应逐步建立劳动考核机制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将节约粮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构建调研与反馈机制,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节约粮食的观念、行动、期待、需求等进行充分调研,对各院系开展的粮食节约主题的教育活动效果进行跟进,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调整优化实施计划与方式。要构建评价与激励机制,学校应制定合理的劳动评价标准,完整记录学生参与粮食节约主题活动的表现与成果并进行综合考核,结合公示、审核等配套制度,实现结果的公平公正。同时可将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激励学生自觉节约粮食、参与劳动,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一步,课题组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粮食与反食品浪费的重要论述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研究主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后期工作推进奠定坚实基础,让粮食节约教育育人实效不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