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战略科学家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素养

2022-10-14李婧铢

民主与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获奖者科学家战略

◎ 李婧铢

长期坚持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

中国战略科学家心系祖国,把国家重大需求作为自己强大的科研动力,自始至终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长期坚持不懈地奋战在科研第一线是成长为战略科学家的一个必要条件。表1对35位最高奖获奖者获奖年龄做了统计。

最高奖获奖者获奖时年龄最小的为64岁,最大的为95岁。最高奖获奖者获奖年龄高于80岁的有28位,占比80%。可见,最高奖获奖者把一生中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即便获得最高科奖后,获奖者并没有停止向科学进军的脚步,继续奋斗在科技事业的工作中。2003年度获奖者、“黄土之父”刘东生在78岁的时候,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和能力,亲临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而他在88岁高龄时仍在继续着科学奇迹——亲赴罗布泊进行实地考察,始终保持着一位地质科学家的本色。已过80岁的2011年度获奖者、“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还坚持在工作一线,即便到了90岁高龄,他还坚持每个星期一要到研究所工作一天,继续着“没有终点的科学旅程”。2020年度获奖者、“歼-8之父”顾诵芬82岁被确诊直肠癌,但他仍然坚持要求到单位上班,他说:“了解航空的进展,就是我的晚年之乐。我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看一点书,翻译一点资料,尽可能给年轻人一点帮助。”

在科研第一线坚持不懈的奋斗,使得最高奖获奖者都成长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担纲领衔者。2017年度获奖者、中国“火炸药王”王泽山,从大学自愿选择当时的冷门专业——火炸药专业开始,便把“最大限度提升火炸药的含能性能”变成了自己的毕生使命。王泽山在没有技术外援、没有先进平台的条件下,从基础理论体系构建开始,独立自主潜心研究。历经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奋斗,用了“一甲子”时间,王泽山书写了我国火炸药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传奇,为中国的“战争之神”傲立世界插上技术的坚强翅膀。2018年度获奖者、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奠基人刘永坦,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时,意识到新体制雷达是现代雷达的一个发展趋势,学成归国后立即着手筹备研制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他不畏难度大、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困难,担当起项目主帅,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研制工作,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有些持续性试验需要白天夜晚不停地轮班倒。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领导的团队于1990年首次完成了中国对海面舰船目标的远距离探测实验,标志着完全自主创新的中国新体制雷达技术实现了对海探测技术的重大突破。40余年里,在刘永坦的带领下建立起一支专注海防科技创新的“雷达铁军”,其成果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

视野开阔,具备极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和科研能力

战略学家约翰·柯林斯曾指出:“如果说在某个领域,通才比专才更为可取,那么这个领域就是战略。”在科学家群体中,战略科学家更具备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具有超越常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和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能力,是知识的专深与广博的高度统一。

综合的知识结构、广泛的兴趣爱好是战略科学家视野开阔的重要原因,而这主要受益于他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通才教育。最高奖获奖者曾就读于南开中学、耀华中学、秀洲中学、西南联合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国内知名学校。这些学校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理并重。2013年度获奖者、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开拓者程开甲常说自己受益于秀洲中学和浙江大学的通才教育理念。秀洲中学不仅教授学生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也教授《孝经》《论语》《孟子》《诗经》等儒家经典,开展种田、插秧等实践活动,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讲、辩论、歌咏、演剧等校园活动。浙江大学一方面引导学生跨系选课,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有益于在广阔的知识基础上开展专业学科研究或边缘学科研究;另一方面,还创办音乐、戏剧等方面的社团,举办各类报告会、座谈会、讲习会、科普演示等,大力支持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外活动,即便在抗战的艰难时期也坚持这样做。此外,程开甲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导师马克斯·玻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还研究哲学、爱好文学,对绘画和音乐也有相当深的造诣。学校的教育和导师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程开甲成长为具有全局视野的战略科学家,作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为“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战略科学家具有极强的跨学科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上。首先,他们具有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内横跨不同二级学科开展科研的能力。2008年度获奖者、“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为了适应国家的需要,从量子化学、络合物化学到核燃料萃取领域再到稀土化学等,在一级学科化学下面的各个二级学科之间纵横捭阖,自由转换,把国家需求和基础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最终都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其次,他们具有在科学技术不同一级学科之间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能力。2009年度获奖者、中国微分几何领域的重要开拓者谷超豪在大学期间学习数学课程外,还学习了量子力学、波动力学、理论物理等物理课程,这为他1974年与杨振宁合作研究规范场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再次,他们具有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能力。2001年度获奖者、“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从数学到计算机再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开创了中国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实现了从科学到技术的大跨越,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把高新技术推广到市场的战略科学家。此外,战略科学家也具有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能力。2011年度获奖者、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吴良镛强调“科学、人文、艺术的融汇就是‘人居之道’”。他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核心学科基础上,秉持“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着眼社会长远发展,在北京菊儿胡同的改造工程中,既保留了传统四合院住宅的格局,还探索了一种历史城市中住宅建设集资和规划的新途径,拓展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发展之路。

科学素养深厚,科技前瞻判断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

中国战略科学家是科学性与战略性的集大成者,他们是战略层面的科学家,更是科学领域的战略家。一方面,战略科学家具有深厚的科学素养,在本专业领域长期积累沉淀,形成领域精深的研究成果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是该领域的大家;另一方面,战略科学家具有杰出的领袖才能,他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对关键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布局。

战略科学家的科学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培养与引导。朱克曼在《科学界的精英》一书中指出,诺贝尔获奖者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其在学徒时期“打下了一个包括工作标准和思想方式在内的比较广泛的基础。”最高奖获奖者在名师名校的培养和引导下,学习并掌握了系统扎实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逐渐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01年度获奖者、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重要奠基人黄昆在西南联大求学时,一方面,时任校长梅贻琦充分发挥了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的作用,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跨专业或跨系选修其他课程,学术充分民主自由;另一方面,西南联大的物理系汇集了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吴大猷等学术造诣深厚的知名教授,而他的硕士导师吴大猷教授不仅有着深厚的科研功底,而且对待科研无惧困难,即便在日军狂轰滥炸的环境下,依然想方设法搭建起一套土制的分光仪,继续开展实验研究。学校着眼未来的培养理念和老师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引领着黄昆走上科研之路,并最终成为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发展的杰出掌舵者。

战略科学家善于提出所在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确定开展科学研究的具体重大课题,具有很强的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大兵团作战的组织领导能力。2012年度获奖者、“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在与外方合作研究项目中受命担任圆环预警机工程中方总设计师,他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这是一个大胆的方案,世界上没有成功的先例。同时,他坚决主张并且部署安排了国内独立同步研制,并做出了样机。当后来外方单方面终止合同时,王小谟积极向中央和有关部门建议,力主自力更生开展我国预警机装备研制。在王小谟及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了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使得我国预警机成为世界上看的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2003年度获奖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重要开创者王永志曾主持六种新型火箭的首次发射,成功率百分百,被称为“常胜将军”。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王永志创造性地提出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进行空间科学应用研究以及不走动物实验的老路,使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设计一步跨越四十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40例颈部富血供包块患者经CT扫描诊断与MRI扫描诊断后发现,一共有5例患者存在炎性包块,病灶具体表现为边界模糊并且有包块阴影,强化不均匀,但是强化程度的均值在67HU左右。患者中还出现1例机化血凝块,内部可以看见有明显的条状、片状血管影,强化程度的均值为100HU。患者中有3例血管性包块,2例颈动脉体瘤,瘤体的位置在患者右侧的颈动脉分叉处,强化均值为100HU。患者中还有2例蔓状血管瘤,瘤体的位置在患者左侧的颈动脉区,强化均值为62HU,边界较为模糊。

[1]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人民日报》,2021-09-29(001)。

[2]黄涛 易江格:《爱国-奋斗-奉献三螺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群体建功立业的密码》,《科技导报》,2019年第9期,第64页。

[3]顾诵芬:《为了祖国的蓝天》,《国防科技工业》,2021年第11期,第14页。

[4]张士英:《刘永坦:为国家海疆筑起一道“海防长城”》,《光明日报》,2019-10-07(003)。

[5](美)约翰·柯林斯:《大战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78年版,第260页。

[6]叶青 黄艳红 朱晶:《举重若重——徐光宪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226页。

[7]张剑 段炼 周桂发:《一个共产党人的数学人生 谷超豪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版,第42页。

[8]吴良镛:《良镛求索》,人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52页。

[9]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何要培育“战略科学家”?》,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587789774750540&wf r=spider&for=pc,2020-07-19.

[10](美)哈里特·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79年版,第170页。

猜你喜欢

获奖者科学家战略
“隐秘青春”专栏填色活动获奖名单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假如我是科学家
谁是获奖者?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