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造性破坏之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融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体制机制创新》评介

2022-10-14李青原

财经问题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科技融合经济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国际竞争格局与全球产业结构。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传统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随着我国逐步追赶技术前沿已变得不可持续,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凸显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只有牢牢掌握创新自主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实现从技术赶超向技术引领的跃迁,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正当其时。

经济增长理论表明,若仅依靠资本投入进行生产将面临收益递减,直到某个时点经济体将停止增长。实现增长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才能使生产率得以持续改进。在熊彼特的经济增长范式中,创新被描述为创造性破坏过程,其核心理念为:创新和知识传播是增长过程的核心,技术进步是长期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创新来自受潜在回报激励的企业家的投资决策;层出不穷的创新“破坏”了过往创新的价值,因而创新是新旧力量斗争的过程。由此可见,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在理论上是相互融合的,创造性破坏力即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从经济史看,历次经济腾飞均源于重大技术革新浪潮。然而,从技术发明到经济起飞之间也存在显著时滞,这被称作“索洛悖论”。例如,最早的蒸汽机出现在1712年,但直到1830年才观察到英国的人均GDP增长加速。类似地,尽管有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革命,美国经济却从21世纪初开始陷入长期停滞。破解索洛悖论的关键在于认识到,技术革命源于能改变整个经济面貌的根本性创新中的某种“通用技术”,该通用技术具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它们会催生大量次级创新,这对应于通用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特定部门的应用;第二,这些技术在应用中会逐步得到改进,使其成本随时间下降;第三,这些技术将扩散到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部门,最终变得无处不在,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由于次级创新需要时间,企业对技术推广、改进及居民家庭对新技术的采用也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存在时滞,导致短期内科技与经济难以融合,这是技术扩散的客观规律所致。

电气工程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处理器将实际发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快速的对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判断,对不同的处理器产生不同的影响。采用智能化的电气工程处理方式帮助解决了电气工程系统信息不一致的问题,克服了信息缺陷的问题,保证了信息资源的正确性和精准性,对整个电气工程的信息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技术演化规律为基础,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还需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和经济存在的问题包括:科技创新资源重复、分散,“重论文、轻转化”等现象突出,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弱,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创新的激励不足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充分释放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前提。值此背景,由中山大学李善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结题成果《融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出版社,2022.3)应时而生,全书基本思想为:科技经济融合是一项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产学研用”各个层级不同主体的互动和协调。

为此,本文提出了采用零损耗深度限流技术提高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方法,首先,分析了零损耗深度限流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探讨了变压器故障类型;其次,分析了变压器抗短路冲击能力下降的原因,得出了采用零损耗深度限流技术可以变向提高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结论;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零损耗深度限流技术提高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基本应用原则,并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一是放眼世界创新强国经验,反哺中国创新体系改革。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备全球视野,总结世界创新强国的先进经验,是站在前人基础上以更高起点推进自主创新。对此,该书系统梳理了美国、日本、以色列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方面的经验。例如,美国的硅谷模式,日本的银行主导模式,以色列的政府主导和“首席科学家”模式,德国产学研结合和创新联盟模式。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政府—市场—企业协同发展,是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效融合的“黄金三角”。其中,企业是创新主体,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及各类创新要素配置发挥导向作用是关键,而政府只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例如,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及适度搭建基础设施。

具体而言,全书呈现以下三种特色:

二是总结地区科技经济发展特色,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标杆方案。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均衡是基本特征,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出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的独特实践。例如,广东通过大力布局新型研发机构,有效融合产业链和创新链;浙江则建设重点产业研究院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通过“网上科技市场”“科技云服务平台”聚合创新要素。北京、上海和江苏则充分借力丰富的科教资源,通过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政府搭台调动创新主体积极性,例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江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同地区的先进经验表明,结合产业基础和科研基础,构建合宜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科技经济融合的关键。

上官星雨说:“如果一定要变成一个弯着腰拄着柺杖上摘星居看月亮的老奶奶,我觉得死得稍微早一点也没有关系啊,但我还是希望能看到大唐战乱平息,洛阳城里牡丹重新开放的一天。”

三是聚焦创新核心要素和典型主体,为完善体制机制提供独特视角。创新需要对创新主体实行激励和产权保护,从基础研究向大规模商业化需要完善的成果转化机制。对此,该书系统讨论了科研人员的激励问题,包括创新容错机制、给予科研人员创新成果所有权以及降低科技成果转化中科研人员的税率等。此外,课题组特别关注到“专利流氓”问题,并提出应建立滥诉者赔偿机制,对“专利流氓”展开专项治理。在典型主体上,该书对苏州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都“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进行了详实的案例分析,这些均为可落地、操作性强的具体抓手。

总体而言,李善民和王彩萍等著的《融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体制机制创新》一书逻辑严谨,论证周密,见解深刻,精巧的理论框架辅之扎实的实地调研,是我国到目前为止科技与经济融合研究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对于破解我国“卡脖子”问题、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颇具启示价值。

猜你喜欢

科技融合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融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