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2022-10-13李艳芳周丽娟杨新蕊赵章彬
李艳芳,陶 劲,周丽娟,杨新蕊,赵章彬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009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阵地,该类专业人才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通过甄选课程思政的内容,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夯实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一、课程思政研究综述
(一)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丰厚
近年来,课程思政研究在教育领域得到普遍重视,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1月19日,在中国知网总库学术期刊项下搜索“课程思政”,共找到21 418条结果;搜索“高职课程思政”,共找到3 260条结果。从查询结果可以看出,课程思政研究得到高校教师的普遍重视,而且已经达成了一些共识。一是关于课程思政起源基本达成一致意见,甘麟燕和郭曼[1]、李天贺[2]、赵利娟和田建平[3]51认为,上海市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方面起到了先行先试的作用,并率先提出了“课程思政”概念。二是关于课程思政概念和实质的认识已经基本明晰,高德毅等[4]、陈道坤[5]和王丹丹[6]认为课程思政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三是课程思政建设有待深入,杨建超[7]、李瑢[8]、陈静等[9]31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机制还不够健全,思政元素挖掘深度不够,师资相对缺乏等。
(二)高职经管类课程思政研究有待深入
同网址搜索“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共找到36条结果;搜索“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共找到2条结果。可见,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针对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成果更少,这与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经管类专业的现实不相匹配。而且,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方向趋同,基本集中在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例如,赵利娟和田建平[3]52、陈静等[9]32-33认为,高职院校要落实好课程思政,重点要加强顶层设计、理念建设、机制建设、教学内容挖掘、教学方法探索等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对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进行全方位研究。
二、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素质目标”解析与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由“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共同构成,开展课程思政主要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因此,只有在对“素质目标”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目标。
(一)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设置及“素质目标”解析
根据2015年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从事经管类职业的人员分布在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与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中的“金融、商务服务人员”,共分14个中类,即:经济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审计专业人员、税务专业人员、评估专业人员、商务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银行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保险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证券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期货服务人员、信息服务人员、其他经济及金融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又细分为80多类职业岗位人员。
高职经管类专业是适应上述社会经济管理类职业岗位对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对应着财经商贸大类,共分为8类专业,即财政税收类、金融类、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电子商务类和物流类,每类专业又细分之后,共有32个专业。这3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体现各专业对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具体知识和技能差异外,总体目标都落脚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符合职业岗位素质、知识、能力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中“素质目标”基本一致,即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体化为素质规格的六个方面:一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二是尊崇宪法,遵纪守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三是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市场洞察力;四是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五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六是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和人文素养,能够获得一两项艺术特长。
(二) 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设计
从以上“素质目标”细化情况来看,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应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结合新时代特点,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应该体现为如下层次: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爱党爱国。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公民责任的首要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任务的根本要求。高职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其发自内心地爱党爱国,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第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作为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尤其是,要学习领会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只有深刻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才能把握住未来工作中的大方向,才能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的方针政策,齐心协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向前进。
第三,遵守纪律,严守法律。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要求。经济建设领域普遍存在商品交易、货币往来,对从业者存在着巨大诱惑,唯有加强遵纪守法意识教育,才能使学生树牢思想意识,在未来工作中遵规守纪,推进经济秩序正常运行。
第四,诚实守信,团结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责任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经济领域中,坚持诚实守信和契约精神是职业道德的底线;工作中坚持团结友善和团队精神是提高工作成效的保证。
第五,敬业精神,工匠精神。从个人角度来看,是否具备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对工作的态度;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民族干事创业的必备素养和动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的一线工作者,培养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尤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和实施策略
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和实施策略应体现针对性、有效性、融合性和恰当性,以下简称为“四性策略”。
(一)针对性——选择内容要针对具体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具体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针对“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爱党爱国”这一目标,要选择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理解党和国家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进而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应清楚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这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尊严和福祉。针对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方面,要选择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如主要矛盾转化的论述、发展方式转变的论述、经济结构调整的论述等。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构成部分,学懂弄通这些论述,有利于指导学生工作实践。总之,不能盲目地、随意地选择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性——选择内容要能够有效地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性是指选择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要保证能够实现思政教学目标。一是与教学目标同向同行,二是不会产生或附带负面效应。例如,为了实现“遵守纪律,严守法律”这个目标,就要结合学生工作岗位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选择相关的思政内容,否则很难产生实效。因此,只有选择与以后的工作需要结合紧密、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纪律和法规方面的思政内容,才能有效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功效。
(三)融合性——选择内容要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
选择课程思政内容要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使思政内容像盐一样融入课程内容,浑然一体,不但能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还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否则,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两张皮”,学生会感到突兀,很难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经管类专业教师可以在税收、会计、金融和营销等授课实践中,大力宣传国家针对疫情影响对中小企业的减税让利、低息贷款和抗疫国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党中央对中小企业的关怀,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进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自然而然地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为了实现“诚实守信,团结友善”这个目标,可以通过课堂考勤、交作业、开卷考试和课堂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教育和培养。事实证明,只要事前把规则讲清楚,并加强对每一环节的有效监督、实时指导和恰当评价,就会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诚实守信和团结友善意识。
(四)恰当性——选择内容的体现形式和时长要恰当
选择课程思政内容的体现形式和时长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目前在校的高职学生都是“00后”,他们更愿意接收信息化的展示方式,如微视频等,单纯的文字材料和长篇大论的“说教”对于学生效果不佳。另外,每门课程的学时有限,如果课程思政内容时间较长,不但会挤占课程教学内容,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看法,进而影响教师课程思政的权威性,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在实训课上要求学生精益求精,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工作,可以播放几分钟《大国工匠》的小视频,引导生充分认识到,只要认真负责、反复训练,就会养成熟练的技能,同时,也只有认真负责、反复训练,才能把工作做好。使学生即使面对最简单的工作也会认真对待,树立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岗位都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正确观念。
下面以金融专业“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说明课程思政内容选择与实施的“四性策略”(见表1)。
表1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思政内容选择与实施范例
从表1可见,思政内容要针对目标进行选择,而且思政要素要融合在课程内容中,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要安排具体的时间和形式渗透、总结、交流、提炼思政成果,这样才能使思政要素产生有效的结果。
四、推进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措施
(一)主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1.树立理念——把课程思政目标作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对课程思政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具备课程思政意识,把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作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新的征程上,作为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师,必须带头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必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必须崇尚和磨练工匠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永远是教育教学中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力量。全国性的课程思政建设从2016年开始,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教师要尽快从只注重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变到同样注重课程思政的轨道上来。要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认真对待课程思政工作,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思政工作中来。
3.提升能力——多思考、勤学习、善实践
课程思政工作对于许多专业教师来讲还是个新课题、难课题,教师要通过培训和交流,多思考、勤学习、善实践,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甄选课程思政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实施课程思政教学,逐渐把课程思政作为专业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常规内容和任务,使课程思政不断规范化。
(二)标准与资源建设——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材与资源建设
1.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在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版专业教学标准中,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素质目标”部分体现了思政教育目标的要求。各类专业在修订专业教学标准或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版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进一步针对性地提炼思政教育目标,并将其明确地体现于本专业的“素质目标”中,为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基础。
2.课程标准建设
思政教育目标是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第二课堂思政等实现的。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必须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政目标相统一,或者说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要瞄定整个专业的思政目标。在建设课程标准时,要根据专业思政目标,制定课程思政目标,再分解成每一章、每一节或者每个项目、每个任务的思政目标。这样层层分解落实,把课程思政教育标准化、规范化。
3.教材与资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教学内容的体现形式。课程思政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要融入教材,不但要体现出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也要体现思政教学内容,还要有明确的训练和评价方式。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要求,认真挖掘思政元素,按照针对性、有效性、融合性和恰当性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并通过合适的体裁形式,体现在教材中。由于经管类专业对应的行业岗位变化较快,尤其是在大数据和数字经济时代,思政资源和素材可能经常会变化,所以,可以建设活页式教材或者电子资源库,便于随时修订,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三)机制建设
1.培训与交流机制
为了有效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而且对党务部门、师资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督导部门也要进行培训,这就需要建立培训和交流机制。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涉及课程思政理念和教学能力方面。党务部门要提升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能力和指导教师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能力;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督导部门需要指导、监督和评价课程思政工作,这对他们也都是新的课题,也需要进行培训。可以定期请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各院校的专家进校交流,相关人员也可以走出去参加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培训会议,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校内外的交流。要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党务部门人员共同参加的课程思政工作交流会,通过各部门人员从不同角度交流课程思政的要求、目标、实施情况,实现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应组织教师不定期开展校际交流,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各自的成功经验,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监督与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促进课程思政工作,不仅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更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除了日常教学检查和监督评价外,还需要有专项检查和监督评价,并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对于课程思政评价好的课程,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示范推广,供全校教师借鉴应用。对于评价较差的课程,帮助和督促其找到问题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3.比赛机制
为了培育课程思政环境,提高课程思政整体教学水平,可以建立每年开展一次课程思政建设比赛机制,通过制定和完善课程思政比赛规则和标准,引导课程思政教学不断规范化,提升全员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同时,也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相关竞赛,以训促赛、以赛促教。
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教师要切实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但要明确课程思政目标,还要以针对性、有效性、融合性和恰当性为原则,选择课程思政内容,并通过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教材资源建设和机制建设等措施,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