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研究
——以铜陵市为例

2022-10-13咏,倪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农产品

王 咏,倪 明

(1.铜陵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2.韩国又松大学,韩国大田广域 34500;3.铜陵学院 法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1 发展背景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乡村振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途径,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步步落实进入了更重要的阶段。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安徽省全域划入了规划范围,这给优质绿色农产品丰富的铜陵市带来了发挥自身优势的好机遇。长三角地区不仅资源实力雄厚,高端市场需求方面也比较旺盛,相关地市优质绿色农产品丰富,以铜陵市为例,二者在农业方面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

2 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发展基础与现状

2.1 基础与优势

2.1.1 产业基础好。粮食、棉花以及油料产量总体稳定,蔬菜产量稳步提升。同时,铜陵市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推进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蔬菜水果日趋丰富。2020年,铜陵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3.7亿元。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亿元,其中,全市粮食产量56.3万吨,蔬菜产量31.1万吨,肉类产量3.8万吨,禽蛋产量3.1万吨,水产品产量10.6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2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8%以上。

2.1.2 战略机遇叠加。铜陵白姜入选省“一县一业”创建名单,梧桐花谷入选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永泉忆江南小镇入选省级试验类特色小镇,犁桥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艺术+民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获全省推广,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达到30个。

表1 铜陵市2016—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种植面积

2.1.3 发展潜力较大。铜陵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现代化以及经营组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迈出了新步伐,农产品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三品一标”农产品170个。农业组织化程度持续提高,全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3户,其中省级11户,农业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020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9家,新增新型农业主体210家以上,义安区天门农业产业园获评省级园区。

2.2 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现状

2020年,铜陵市加快推进了6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分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基地创建主体的30多种产品参加了北京、合肥、南昌、上海等地农产品交易会,涵盖“铜陵白姜”“铜陵凤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包括白荡湖大闸蟹、“仙羽舌”牌白茶等知名度高的品牌农产品,彰显了地域特色。其中,枞阳县白荡湖生态渔业公司、安徽铜雀二乔生物科技公司2个基地创建主体作为成员单位,参加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联盟成立大会。目前,6个创建主体已完成基地方案制订,将构建平台不断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相关企业对接,拓展与长三角地区合作空间。铜陵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加快与苏浙沪地区的合作交流,推进“铜”字号农产品走出去,进一步加快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进度。

3 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要素配置效率低,产品和服务流通半径小

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率较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铜陵市2020年粮食单产5.6万吨/万公顷,2020年全国粮食平均单产量约5.73万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表二所示,铜陵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自2016年有下降趋势,虽然2019年,2020年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够明显。

表2 铜陵市2016—202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

3.2 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化体系建设不完善

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产业化发展需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不论是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还是特色旅游业,都需要完善从良种培育、基地建设、粗加工、深加工、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渠道、物流以及服务整条产业链。虽然近年来铜陵市农产品产业链得到延伸,但依然有部分乡村产业还停留在粗加工阶段,对于深加工、品牌培育、品牌营销以及进出口贸易重视不够。例如,白姜是铜陵的特产,然而铜陵白姜仍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传统种植方法不利于规范管理,操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够,进而影响了白姜的品质和产量。同时,白姜产品延伸也不够充分,白姜产品的种类、功能以及深加工方式有待加强。

3.3 农产品品牌化意识仍需增强,品牌效应有待提高

铜陵市区域品牌不够响亮,虽然有铜陵白姜、铜陵丹凤、枞阳媒鸭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但与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砀山梨、巢湖银鱼等相比,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乡村品牌比较散乱,整合度低,产品的包装设计不够新颖和时尚,包装档次不高,管理运营的措施不到位,品牌推广意识比较薄弱,品牌效应有待提高,产品市场整体竞争力较弱。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多数以初级产品和产品初加工输出为主,技术含量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对较少,降低了产品附加值,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4 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水平有限,带动能力不强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而地方龙头企业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截至2021年,铜陵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才实现“零”突破,仅有铜陵白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一家企业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农民增收不明显。大部分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结构较单一,经营方式较粗放,精深加工少,规模化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铜陵市园区化数量不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铜陵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秋燕生态农业科技园等农业示范园,但总体上真正达到现代化园区标准的数量不多,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受生态环保和生产标准的影响,有部分企业与农户间只是简单的劳动雇佣或者土地流转关系,能够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致富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龙头企业还比较有限,直接带动农户参与种养和加工增值分红的力度不够,2020年,铜陵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比例不足8.5%。

3.5 基础设施薄弱,有效的生产社会化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高

农业产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生产需求还不能完全匹配,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虽然一些乡村进行了相关的产业开发,但是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薄弱,网络通讯、仓储物流等设施没有实现全覆盖,农村的市场建设也十分落后,对产品的销售有很大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增加了产业的运营成本。此外农村的相关污染处理设施也十分有限,对于产业产生的污染没有很好的处理,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3.6 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特色不明显

乡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比较有限,尤其是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低于发达地区。优质绿色农产品还有占比有待提高,休闲农业存在同质化现象,品牌溢价能力低,缺乏小众化、精准化的中高端产品。如大部分铜陵的生姜产品依然停留在传统腌制的比较粗放的加工水平上,品牌营销力度不够,食用价值和养生保健功效有待进一步挖掘。

4 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

要加快乡村产业化发展步伐,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变单家独户的传统低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经营之路,不断提高机械化率,逐渐替换使用人工、畜力的传统方式。只有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的经营方式,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4.2 延长产业链,建立发达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应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要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储运,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溢价。建立与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生产体系,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要将现代科技融入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将育种、栽培、种植、加工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形成闭环的科技生产线。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企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培育和依靠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现代企业以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更高水平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和多元化。

4.3 加强品牌建设,大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突出打造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闻名的品牌,加强品牌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地域特色产品。注意品牌的包装与宣传,叫响“铜陵味道”,加深消费者的“铜陵印象”,打造强势的“铜陵品牌”,以品牌化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食品,充分发展食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能够满足长三角区域不同层次、特色化以及个性化的优质农产品。加强休闲农业建设,充分挖掘农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鼓励三产融合,避免同质化,突出地域特色,保护传统工艺。以政府为主导,农业企业为主体,全民参与的方式培育一批特色乡村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铜陵白姜、绿茶、铜文化、健康有机食品、采摘园、红色文化以及名人故居等特色小镇。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追溯体系以及监管体系,突出抓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宣传绿色消费理念,推广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

4.4 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结合县域实际,梳理规划一批重点农业项目以破解目前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建设一批集约化程度高的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打牢产业基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紧拉利益的链条,促使农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类主体形成战略联盟,构建利益共同体,以订单保底、多元增收以及股份合作等方式,使农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效益。

4.5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覆盖生产消费全过程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重构了包括生产、流通、分配以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搭建和完善农业产业化数字化服务的综合平台,满足产、供、销各个环节正常运行中对信息、物资、资金以及技术的要求。围绕各个环节生产经营需要,提供到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服务。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6 突出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新型业态

培育多元主体融合,发展产业融合业态的“铜陵模式”。积极将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以及健康养老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依靠新型农业产业化的良好基础,以正强、华源、普济圩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积极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小农户广泛参与,打造一批优势互补、风险共担、高关联度的融合主体。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共赢。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铜陵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高铁对铜陵市经济发展影响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