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赡养观的调查研究
2022-10-13王永梅
王永梅
(甘肃省环县人民医院,甘肃 环县 745700)
1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的主流养老是奉行“母慈子孝”、基于血缘和反哺关系的传统家庭养老模式[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导致了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进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2],并在城市中形成了代际分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居住模式[3]。在此背景下,孝文化的传递面临着挑战,代际交流减少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4],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5],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传统的养老模式也不再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6]。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生产力迅速提升、教育环境改变、社会舆论引导及西方思潮的涌入等的影响下,大学生对于养老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养老观念出现了转变,对于养老方式的选择也更加的多样化[7-10]。由此以当代大学生的养老观念为切入点,在对老年人的居住模式进行综合概括的同时,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养老观念及老年人对居住方式的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而更精准地为解决城市养老问题提出建议,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减缓社会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区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研究区为全国的大学院校,随机抽取520个样本,分属不同的年级和性别及生源地。
2.1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根据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总体的标准化信度系数为0.889,根据项删除后的信度系数可以看出都是小于总体信度系数的,故不需要进行调整。且总体的标准化信度系数为0.889,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于1,可靠性越高,相对来说信度比较好。
通过SPSS 22分析本次问卷效度,探索性因子的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见表1。KMO检验一种抽样适合性检验,是对原始变量之间的简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相对大小进行检验。巴特利特检验主要是用于检验数据的分布,以及各个变量间的独立情况。根据以上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KMO检验的系数结果为0.923,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问卷效度越好。根据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无限接近于0,拒绝原假设,所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表1 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
2.2 描述性统计
根据表2 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人口学变量的数据特征反映了本次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其中均值代表了集中趋势,标准差代表了波动情况。各变量的分布人数较为均衡,基本满足抽样调查的需求。
表2 描述统计分析
3 大学生赡养观变化
(1)被调查者中有90%以上的人都想过父母的养老问题:其中大部分人仅是思考过但没有仔细地去了解,其余部分人了解过相关的养老信息,有8.46%的人没有考虑过父母的养老问题(图1a)。
(2)被调查者中接近51%的人期望父母与子女一起居住养老,近46%的人期望父母独立居住养老,接近3%的人期望父母能够在养老机构养老(图1b)。
图1 对父母养老问题的思考
(3)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42.69 %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同父母有性格差异或代沟,从而导致在养老问题上有压力;有36.35 %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养老问题上面对的最大压力为赡养费用;有18.27 % 的大学生认为赡养父母会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图2)。
图2 养老压力
(4)调查对象中44.23%的人期望与父母居住在一起,其他项的人数占比达到55.77%(图3a),期望与父母住在一起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了40%。多数人期望能够周期性地看望父母,且看望父母频率越高,相应的人数占比越高。12.88%的人期望在逢年过节时看望父母(图3b),调查对象中56.92%的人期望未来房屋产权隶属于父母,35.38 %的人期望未来房屋产权隶属于自己或配偶,极少数人以租房的形式生活(图3c)。
(5)调查对象中64.81%的人期望父母的生活服务由子女解决,有13.27%的人期望在未来可以聘请家政服务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有13.65%的人认为父母应当自行料理生活起居,有7.31%的人期望由养老机构为父母提供服务(图3d)。
图3 大学生对父母养老居住的期望
(6)调查对象中有35.60%的人认为父母应该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33.00%的人认为子女应该支付父母的生活费用,认为政府应支付父母生活费用的人数占12.50%,认为非政府社会基金组织支付父母生活费用的人数占比最少,为7.20%,父母原所在单位应支付父母生活费用的人数占比接近11.70%(图4)。
图4 大学生对于父母养老费用的认知
4 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在“父母与子女一起居住养老”选择的影响因素中,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均认为赡养父母是传统美德和父母与子女应临近居住,大一和大二学生认为“父母与子女一起居住养老”更受现有朋友圈的影响(图5)。
大一年级的调查发现,朋友圈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最高;大二、大三年级的调查发现,不喜欢生活被干涉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较大;大四及以上年级中的调查发现,生活习惯不同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较高。各年级学生均认为赡养父母是传统美德(图5)。
图5 父母与子女一起居住养老的影响因素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思想碰撞对我国原有的养老模式产生了一定冲击,本文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养老观念及老年人对居住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
(1)被调查者中有90%以上的人思考过父母的养老问题,被调查者中接近51%的人期望父母依靠子女养老,近46%的人期望父母独立养老,接近3 %的人期望父母能够在养老机构养老。
(2)多数人期望能够周期性地看望父母,少部分人期望在逢年过节时看望父母。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父母应该支付自己的生活费用,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子女应该支付父母的生活费用,其余三分之一的人认为父母生活费用应该由政府、非政府社会基金组织和父母原所在单位承担。
(3)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均认为赡养父母是传统美德。大一年级认为朋友圈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最高;大二、大三年级认为不喜欢生活被干涉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较大;大四及以上年级认为生活习惯不同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较高。
5.2 建议
(1)三方形成合力,优化养老环境。老年人赡养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三方协同发力,目前我国居民养老模式可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政府方面,可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政策倾斜,加强居民养老机构的覆盖化程度,发展公立社会性居民养老福利院,发挥“兜底”作用,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社会方面,主要依托社区,整合多方资源,改善老年人医护康养环境,定期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巡诊医疗护理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以解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推进医养结合;民众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多陪伴老年人,走进老年人的内心世界,以缓解其孤独心理,同时,发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优化社会养老环境,使尊老养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引导群体参与,发挥群体价值。《“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创新发展老年教育,加快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社区可发挥本土优势,积极鼓励本区退休教师或有技能的职工发挥余热,同时依托周边高校,开设老年大学,为社区群众学习提供平台;组织成立兴趣班,激发老年人继续学习的兴趣。既丰富老年人的文化休闲生活,也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和发挥余热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更利于实现其群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