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STER-GDEM数据的亚东-谷露和错那-沃卡裂谷系地区构造地貌分析

2022-10-13曹志超朱利东杨文光张洪亮钟摇麦源君马腾霄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25期
关键词:雅江裂谷亚东

曹志超, 朱利东,*, 杨文光, 张洪亮, 钟摇, 麦源君, 马腾霄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成都 610059; 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 610059)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对地球表面地貌的数字呈现和模拟[1],该理论及相关分析技术在地貌研究中被广泛应用[2]。例如,Shi等[3]基于DEM数据进行地貌分析,指出北秦岭的隆升与青藏高原应力向北东方向释放有关;陈麒光等[4]利用条带剖面高程对青藏高原羊卓雍错盆地构造地貌进行分析,认为盆地地貌进入老龄化演化阶段;辛聪聪等[5]基于ASTER-DEM分析雅鲁藏布江下游差异抬升,判定大拐弯由外向内隆升逐渐减弱。

(a)为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简图;(b)为研究区地质简图图1 青藏高原研究区位置及区域地质图[18]Fig.1 Location and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area[18]

青藏高原是多个板块碰撞下的产物,具有多发性、复杂性和强烈性的构造活动特点[6]。藏南分布的多条近南北向大型裂谷系[7],是青藏高原内部最突出的活动构造系统。亚东-谷露与错那-沃卡裂谷系位于藏南裂谷系最东侧,周缘构造活动频繁、断裂及水系发育地貌复杂多样。关于藏南裂谷系形成时代、成因及周缘地貌差异隆升等一直是地球科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吴中海等[8]根据地表研究判定错那-沃卡裂谷系南北部主边界断层分别分布在西侧和东侧;王德华等[9]以遥感数据结合地震反演手段判断亚东-谷露断裂为拉张及走滑运动共同作用结果;哈广浩[10]利用遥感解译亚东-谷露南段新生代正断层作用,李汉敖[11]通过低温热年代学和热历史模拟结果认为藏南正断层存在两期快速剥露。藏南裂谷系DEM成果多针对单一裂谷系或裂谷部分区域,少有整合多个裂谷系进行研究[12-13]。现以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ASTER GDEM)数据为基础对藏南亚东-谷露与错那-沃卡裂谷系及周缘地区进行综合分析,揭示研究区大体地貌特征,以期为研究区地貌格局及演化提供证据。

1 区域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东经89°~94°、北纬27°~31°,南起喜马拉雅山北拆离系,北至唐古拉山及昆仑山,横跨喜马拉雅地体和拉萨地体,海拔在2 000~7 500 m[14-15]。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断层发育,三大岩类均有出露,如图1所示,雅江缝合带三叠-白垩系地层蛇绿岩、硅质岩和增生杂岩,当雄-羊八井断裂为石炭系-二叠系地层主要富集火山岩(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和火山碎屑岩,羊八井北部分布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南部存在浅变质岩和浅海碳酸盐岩;侏罗纪花岗岩类侵入体多为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念青唐古拉地区大量分布中新世花岗岩,米拉山地垒上发现榴辉岩-蓝片岩高变质岩合带大量分布变质岩,雅江北部和南部分别以岩浆岩和沉积岩为主体[16-18]。亚东-谷露和错那-沃卡裂谷系相距约200 km,亚东-谷露为藏南最长裂谷系,全长约600 km,整体北15°-东走向[19]。裂谷系紧邻念青唐古拉山向南穿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藏南拆离系,羊八井地堑、吉达果地堑、羊易半地堑、安岗半地堑、热龙半地堑、涅如半地堑和多庆错地堑自北向南依次展布[20];错那-沃卡紧邻米拉山地垒,长约200 km,整体为北30°~35°东走向,裂谷系自北向南依次为沃卡地堑、邛多江地堑和拿日雍错地堑[21-22]。吴中海等[8]通过地表观察判断错那-沃卡裂谷系南北部主边界断层分别分布在的西侧和东侧。裂谷系内部发育第四纪沉积层序和活动构造,控制着区域内地貌格局展布。

(a)为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简图;(b)为DEM渲染及条带剖面位置图图2 青藏高原南部研究区DEM渲染及条带剖面位置图Fig.2 DEM rendering and strip profile location map of the southern Tibetan Plateau

2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ASTER GDEM数据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和日本经济产业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METI)联合研制[23],相对SRTM3数据来说,ASTER GDEM更精细化,前者空间分辨率高于后者,SRTM3数据山体线条较为粗糙且提取坡度比ASTER GDEM缓,考虑到一些结果利用山体阴影效果,因此选择用ASTER GDEM数据较为合理[24-25]。

对研究区ASTER GDEM 30 m数据做出拼接、裁剪、高程分化和色彩渲染等预处理,在研究区DEM渲染图上标出主要线性影像构造,选择3条垂直裂谷系主要活动断层的条带剖面,提取绘制条带剖面高程值;通过流向、流量和计算水系网络等步骤划分流域范围,计算水系网络阈值设为 30 000,计算流域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y index,HI),基于以上方法对地貌指标反映地貌特征进行探讨。

3 构造地貌分析

3.1 高程及地势起伏度

基于ASTER GDEM 30 m数据,利用Arc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及色彩渲染方法对藏东南一带地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区内总体地势分布西高东低、南高北低,高程范围在2 000~7 515 m;拉萨河流域海拔分布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近南西-北东向带状发育的河流地貌特征,如图2所示。拉萨河及周缘区域高程呈三级阶梯分布,Ⅰ级阶梯高程超过5 000 m,分布在念青唐古拉、米拉山、然巴雄曲和洛扎等区域,占全区面积34.80%;Ⅱ级阶梯高程在4 500~5 000 m,对应纳木错、仁错约玛错、羊卓雍错和哲古错一带,占全区总面积36.50%;Ⅲ级阶梯高程3 500~4 500 m集中分布于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亚东-谷露和错那-沃卡裂谷系内正断层处,占全区面积21.40%。高程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研究区以超高海拔及极高海拔地貌为主(>3 500 m),分别占区内面积的86.4%和5.80%,高海拔区域占比相对较小,为7.80%。高程分布反映了研究区由裂谷系构造约束的地貌高程自西向东降低、南高北低的地貌格局。

表1 藏东南地区高程统计表

图3 藏东南地区地势起伏度图Fig.3 Topographic relief map of southeast Tibet

地势起伏度是反映构造抬升和地表剥蚀作用强弱程度的指标[26],将DEM数据按领域范围30×30进行焦点统计分别得到研究区最大高程和最小高程,通过栅格计算得到地势起伏度图(图3),并对相同类型起伏度地区进行面积统计(表2)。结果显示,研究区整体上东北部地势起伏度大于西南部,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水系发育地区及地堑沟谷处,如纳木错、拉萨河、雅江河段、羊卓雍错和普姆雍措等流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9%;丘陵地形大多分布在水系河道两岸和裂谷系边缘地带,占全区面积22.82%,小、中起伏度山地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山区、盆地边缘和地垒处,占全区面积73.52%,地区起伏度大于1 000 m的地区零星分布在研究区,整体显示研究区起伏度东北方向大于西南方向。研究区高程及地势起伏度变化表明,区内水系及裂谷系发育区域地貌特征与周缘山系具有显著差异,水系及裂谷系发育区表现出平原-丘陵的老年坡度是能反映地势形态的一种地形因子,坡度值大小表示倾斜程度[27]。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将坡度按大小值依次划分:55°~90°为垂直壁、35°~55°为峭坡、15°~35°为陡坡、5°~15°为斜坡、2°~5°为缓坡、0.5°~2°为微斜坡和0°~0.5°为平原。研究区坡度分级示意图(图4)和坡度统计图(图5)表明,坡度范围在0°~88°,平均坡度约21°。区内以陡坡(15°~25°)为主,占总体面积约83%;平原坡度0°~0.5°主要出现在纳木错、拉萨河、雅鲁藏布江、羊卓雍错、哲古错、涅如半和多庆错等河湖地区,流域区域坡度低与水系发育坡度受剥蚀弱相关;>35°(峭坡,垂直坡)多在河道周缘、裂谷系两侧与山脊顶峰出现,占总面积的1.37%,整体观察东北部坡度值高于西南部。以上所述反映了流域和裂谷系边缘冰川、河流剥蚀作用及构造隆升活动相对较强。

表2 藏东南地区地势起伏度统计表

期地貌演化特征,河流及冰川对地表剥蚀作用以及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表差异隆升可能是造成上述地貌差异主要因素。

3.2 地表坡度

图4 藏东南地区坡度分级示意图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slope classification in southeast Tibet

图5 藏东南地区坡度统计直方图Fig.5 Statistical histogram of slope in southeast Tibet

3.3 条带剖面

条带剖面能够反映出山峰最高面、水系沟谷、地面切割剥蚀程度以及地势起伏度等地形特征[2, 28-29]。以研究区DEM为基础,垂直裂谷系构造带做3条条带剖面(A-A′、B-B′和C-C′)并做出条带剖面图(图6),剖面宽度统一40 km,为避免覆盖过多的地形特征,仅作为基线,剖面位置如图2所示。

MAX为最大高程;MIN为最小高程;MEAN为平均高程; RANGE为高程差;STD为标准差图6 条带剖面图Fig.6 Strip profile

“三杂”头一杂,叫学识杂。文、史、哲,首当其冲;法(律)、经(济)、科(学)……同样少不得。倘学识上忒“单纯”,操弄杂文便有点儿难了。

剖面B-B′长度为316 km,高程3 111~6 098 m。剖面沿雅江自西向东取值,先后经过热龙半和沃卡地堑。剖面最大高程在然巴雄曲、热龙半和沃卡地堑两侧。最大值曲线显示雅江南北两侧高程变化大,剥蚀不均匀现象严重,可能是冰川和河流剥蚀作用共同进行的结果。最小高程曲线为雅江河床高程值,曲线显示雅江经过错那-沃卡裂谷系时高程降低322 m,地表深切较深,说明沃卡地堑构造断层控制作用较强,也证明裂谷系构造作用能加强冰川、河流对地表的剥蚀能力。雅江流经热龙半地堑时,最小高程未发生明显沉降,说明亚东-谷露裂谷系构造活动对雅江断裂带影响较小,两条裂谷系相间雅江河床段高程平稳地貌演化表现为晚期阶段,是长期削高填低作用的结果。抛去极端点位后 B-B′ 剖面记录的起伏度比A-A′剖面变化幅度大,说明B-B′跨过的区域地表侵蚀程度大于A-A′区域,可能与雅江河流、热龙半和沃卡地堑发育有关。

图7 HI差值分区图Fig.7 HI difference partition map

白家嘴子矿区岩体长约6500m,宽20~500m,延深数百米至千余米。岩体东西两端被第四系覆盖,中部露出地表,上部已遭剥蚀,揭去覆盖,岩体基岩面积约1.34km2。岩体走向310°、倾向南西,倾角50~80°,岩体被北东东向压扭性断层错段,从西向东分为4段,依次编号为Ⅲ、Ⅰ、Ⅱ、Ⅳ个矿区(见图1)。

对于中国年轻的爸爸妈妈,我想在选择为孩子购买阅读分级图书时,更要“知其然”,不要盲目跟风。分级阅读书是英国小学教学用书,就是说,在英国也是4岁以上孩子才会接触,国内孩子用来当学习外语的读物,几岁适用还要因娃而异,慎重选择。

3.4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

Strahler[30]首次提出面积-高程积分(HI),表示集水地貌在侵蚀下切作用下残留的物质占比,是区分构造活动区和非构造活动区的有力工具,能够反映区域构造抬升和地表侵蚀作用。HI不同值域对应着不同地貌发育时期,结合Davis地貌循环说分为3个阶段:地貌经过构造运动进入幼年期(HI>0.60)通常表现为地表发生隆升及流域内侵蚀作用强烈,后逐渐过渡为壮年期(0.35

HI=(MEAN-MIN)/(MAX-MIN)

财务部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应收账款的计量核算,对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监控;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对应收款项和坏账进行综合分析并向上级汇报;当坏账发生时对坏账做财务处理;定期与客户核对金额,留存备份沟通文件、电话记录和函证资料等;配合其他部门相关管理工作尤其是市场部的催收工作;负责问题账款案件的诉讼工作。

(1)

为方便观察研究区HI变化,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做出HI插值分区图,如图7所示,HI值域为0.04~0.83。河湖边缘向河道HI逐渐减弱,如两条裂谷系之间雅江河床平稳(HI<0.35),地貌发育进入老年期阶段构造隆升与侵蚀作用较弱,是河道两岸被剥蚀物质随水流搬运后沉积在河道造成的削高填低导致[34]。壮年期和幼年期(HI>0.43)多出现在念青唐古拉、米拉山、河道两岸和裂谷系断层两侧等地区,念青唐古拉和米拉山较高HI值反映地貌处于发育隆升阶段,构造运动活跃,两者位于裂谷系正断层上升盘与地堑内HI低值表现相反,正断层构造活动时上升盘进行隆起导致岩体新鲜面出露,随着时间的推移岩体面抗风化能力逐渐降低,易造成地表隆升小于侵蚀,之后高程逐渐下降,断层下降盘高程相对降低形成地堑。

强烈的构造活动通常表现为活动带高程、地表起伏和坡度强烈差异,在DEM高程图中常为线性影像特点,反映断裂走向和范围等构造特征[37],在条带剖面中表现为陡升或陡降,反映构造引起地表差异隆升变化及断裂横向覆盖范围[38]。对研究区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图2~图4和图6有3条大型断裂系线性影像特征比较明显,包括亚东-谷露裂谷系、错那-沃卡裂谷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大型裂谷由多条小型构造组成,3条大型断裂对研究区演化及地貌格局划分起着极大作用。

4 地貌演化特征探讨

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HI值因素包括岩性差异、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35]。断裂位置活动构造通常是发育的,结合图2和图7发现HI变化与较规则地貌格局和研究区构造断层规律分布有关,表明构造运动是影响HI值的直接因素。以拉萨河为中心向外扩散,HI值具有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形成老年期(拉萨河、雅江)-壮年期(河道边缘)-幼年期(米拉山、裂谷系两侧)-老年期(裂谷系内部)的旋回地貌特征。岩相指一定沉积环境内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能反映一定区域内的岩性和气候[36],结合图1和图5,对比非构造活跃地带发现岩相区域与HI差值分布有较好的拟合性,如当雄-羊八井、纳木错、拉萨河及邛多江北东方向等第四系大量堆积区域(HI<0.43)表现为老年期平原演化形态;拉萨河东西两侧、尼洋河两侧和米拉山等碰撞岩浆岩亚相HI>0.60;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和洛扎一带的碰撞造山侵入杂岩亚相为HI高值;含蛇绿岩浊积岩亚相与弧前增生楔沿雅江缝合带分布HI表现为低值,雅江北部主体为岩浆岩亚相HI呈现高值,雅江南部以陆源裂谷盆地亚相和碳酸盐岩台地亚相为主,HI较北部偏低;东北部以俯冲岩浆弧亚相为主,HI大于西北部以碰撞岩浆岩亚相与含蛇绿岩浊积岩亚相为主的地区。HI变化能反映岩相不同,另一方面也证明HI变化与岩性和气候有关,并推测研究区岩相抗侵蚀能力岩浆岩岩相强于沉积岩岩相。综上研究表明HI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岩性、气候和构造运动变化。

关于藏南裂谷系的形成有如下观点。

剖面C-C′位于雅江南部,长度312 km,高程3 775~6 731 m。剖面自西向东跨过涅如半地堑、洛扎雄曲、哲古错和拿日雍错。起伏度曲线升高地区为羊卓雍错边缘和洛扎雄曲一带,邛多江断裂、雅鲁藏布断裂和热龙半断裂控制着羊湖盆地范围,雅江断裂的发育致使羊湖盆地北部起伏度低于南部[4];洛扎雄曲存在下切较深的水系,说明山体受剥蚀剧烈切割较深导致地表陡峭。涅如半和拿日雍错分别属于亚东-谷露与错那-沃卡裂谷系内地堑结构,两者最大高程曲线表现为下降趋势,有差异的是拿日雍错最小高程逐渐下降而涅如半则出现缓升现象,这种差异可能是拿日雍错地区断裂活动较涅如半强烈引起。

藏南裂谷系成型时间及机制是前人研究要点。亚东-谷露裂谷北侧AHe数据显示裂陷起始时间为6 Ma上下[40];吴珍汉等[41]用热年代学方法计算羊八井地堑早期断裂8~6.8 Ma;哈广浩[10]根据断层崖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得出裂谷系垂直活动速率为0.2~0.4 mm/a;Edwards等[42]根据亚东-谷露裂谷系与藏南拆离系形成的切割关系判断裂谷系发育时间晚于藏南拆离系,即<10 Ma;吴中海等[22]利用ESR获得邛多江地堑正断层带内硅质膜年龄为 5 Ma,推断边界正断层于5 Ma左右开始形成;李汉傲[11]利用MATALAB计算错那与雅拉香波区域伸展速率在0.2~0.6 km/Ma。条带剖面显示雅江河床高程在沃卡地堑骤降约322 m,但雅江经过热龙半地堑时最小高程曲线未见明显沉降,热龙半地堑和沃卡地堑相间130 km都为弧前增生楔亚相,判定沃卡地堑比热龙半地堑构造活动强烈;涅如半最小高程缓升对比拿日雍错差异明显,两者皆处在陆缘裂谷盆地亚相内,拿日雍错地堑构造活动强于涅如半地堑,综上判定亚东-谷露和错那-沃卡裂谷系形成时间和形态上相近且前者构造活动弱于后者构造活动强烈。

剖面A-A′长度为314 km,高程3 736~7 040 m。剖面自仁错约玛错开始,经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跨羊八井地堑向东转向拉萨河于米拉山东部的尼洋河终止。仁错约玛错至纳木错高程及起伏度逐渐降低表明河湖对地表剥蚀作用增强;念青唐古拉高程达7 040 m,羊八井地堑处高程约 4 000 m,念青唐古拉隆升和羊八井沉降现象可能与两者分别处在正断上升盘与下降盘有关;拉萨河地势平缓,高程在4 500 m左右,受亚东-谷露裂谷系北段、米拉山地垒和雅江缝合带围限控制。

(2)Armijo等[46]提出横向挤出模型,藏南大型裂谷带成因是喀喇昆仑-嘉黎右旋走滑断裂带的断层拉张效应引起。

地貌类型反映构造抬升与侵蚀下切强弱变化[39],念青唐古拉山与羊八井地堑和米拉山与沃卡地堑分别组成一对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垒-地堑样式,前者构造样式地势起伏度最大接近2 000 m,后者构造样式地势起伏度有1 000 m,起伏度及HI差异明显,表明隆升作用强烈地貌演化属幼年期,这与念青唐古拉及米拉山处于裂谷正断层上升盘有关,根据地貌地形分析米拉山隆起可能会影响拉萨河和尼洋河的交汇。纳木错、羊卓雍错和拉萨河等河湖盆地地貌数值皆指示演化为老年期阶段,与内外动力长期对地表削高填低作用有关[34]。亚东-谷露裂谷系东西两侧分别以内流区和外流区为主体(图2),内流区隆升程度、地形起伏度和HI皆低于外流区,这种差异与外流区较活跃的亚东-谷露和错那-沃卡裂谷系存在而内流区未见大型活动断层且存在多个河湖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藏东南地区地势起伏度、坡度、条带剖面和HI指数都显示东北方向大于西南方向,地貌特征与裂谷系的展布呈一定规律性。

(1)Molnar等[7]和Coleman等[43]认为青藏高原隆升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地表塌陷,岩石圈地幔拆沉导致近南北向裂谷系的形成,近年来丁林等[44]和陈建林等[45]发现埃达克质岩和钾质超钾质岩石作为岩石圈增厚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的产物同断层的形成紧密相关,该结论基础便是重力垮塌模型。

1937年以前,华人企业家必须应对中国急剧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应时而变的构建跨界网络关系。他们需要不断地找寻合适的同盟者,应用便捷的公司构架,重新调试社会与政治网络,拓展国内外商业空间。在现代中国的背景之下,一个成功的跨界网络能够弥合存在于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中国和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西方国家在商业、地理和政治上的疆界。

(3)Klootwijk等[47]和Bendick等[48]据裂谷向南弥散分布推测裂谷成因与深部岩石圈结构的放射性扩展有联系。

(4)岩石圈下地壳向东流动模型认为下地壳物质向东流动产生多条水平剪切导致V形共轭走滑断层和裂谷系的发育[49]。

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猪与易感猪之间的接触传播,除这种直接的传播方式外,食用感染猪的肉、蜱虫的叮咬、接触携带病毒的饲料或设备等都会导致这一病毒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通常这一病毒在感染猪的血液、粪便、尿液、唾液中都能被发现,因此,只要与这些物质接触,那么其他猪感染这一病毒的概率也会大幅上升[2]。

考虑最后一种情况下系统的鲁棒性,即存在一个不平衡的负载。这种情况下,假定负载为双相负载,这说明三相负载中有一相是断开的,因此只有其中两相负载。如图11所示,极点的位置由300rad/s(负载极点)变成现在的单个极点,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视在功率增加的过程中只有一个双极点(2000rad/s)的位置发生变化,其他极点的位置不发生任何改变。

Klootwijk等[47]和Bendick等[48]放射性扩展观点裂谷系应是北西向与亚东-谷露和错那-沃卡裂谷系北东向几何形态规则展布特征相驳;Armijo等[46]走滑拉张机制要求藏南裂谷系断裂强度定向改变,而亚东-谷露与错那-沃卡裂谷系南北向未发现断裂强度规律变化,这显然不太符合;重力滑塌和下地壳物质流动能够解释藏南地区近均匀伸展变形,前者不易控制藏南裂谷系展布而且对岩石圈厚度有严格要求,后者下地壳物质向东运移而形成的应力会推挤地表促使东北地区地势起伏度、坡度和HI等地貌因子指数高于西南地区,应力控制在较一致的方向能够较合理解释地表形态规律展布的现象[21, 50],因此认为青藏高原南部地貌的形成及演化与岩石圈下地壳物质向东运移机制相关。

5 结论

(1)藏东南地区处在高海拔-极高海拔范围,以高山地貌为主,区内纳木错、羊卓雍错、拉萨河盆地等大型河湖盆地内部为平原地形地貌演化步入老年期阶段,念青唐古拉、米拉山进入幼年期-壮年期阶段。

(2)HI变化能反映裂谷系构造和岩相差异,发生构造活动早期或常发生活动构造区域为HI高值期,区内亚相抗侵蚀能力岩浆岩岩相强于沉积岩岩相。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不动产测绘要求的提升,给不动产测绘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GPS技术作为新兴技术测绘手段,在不动产测绘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实现对目标区域的精准定位,一方面提高了不动产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有效提高了测绘的整体效率,缩短了测绘工作的周期。同时,GPS技术在进行定位测量中,还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测量分析,确保测得的数据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另外,不同于其他测绘技术,GPS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会受到气候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实现全天候的测量,给不动产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3)藏东南地形分布受裂谷系影响,错那-沃卡裂谷系构造活动强于亚东-谷露裂谷系,前者对雅鲁藏布江向东发育起较大作用,米拉山地垒影响尼洋河和拉萨河的交汇。

(4)研究区东北方向地势起伏度、坡度和HI等地貌因子指数异于西南方向,表明东北部受构造隆升较西南部强烈,差异区段与冰川、河流剥蚀作用和裂谷系构造活动等内外动力作用有关,据藏南地貌结果认为岩石圈下地壳向东流动模型与藏南南北向裂谷的形成原因较契合。

猜你喜欢

雅江裂谷亚东
汪孟邹与亚东图书馆
地球上一道美丽的伤痕 云南武定己衣大裂谷
胡适与亚东本《红楼梦》标点之关系
雅江光电举办“光质造 创未来”2018销售年会
雅江亮相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文化艺术博览会
点击反证法
裂谷热
“雅江”在广州展示LED产品
松茸拓开世界路
地球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