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坪煤矿10-207 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防治技术

2022-10-13岳振国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采空区煤层工作面

岳振国

(霍州煤电临汾宏大雪坪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临汾 041099)

1 工程概况

霍州煤电临汾宏大公司雪坪煤矿目前主采9、10+11 号合并层,煤层厚度平均6.94 m,含有3 层的夹石,厚度1.0 m,属瓦斯矿井。9+10+11 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Ⅱ级,属自燃煤层,煤的自然发火期68 d,最短自然发火期46 d。10-207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南部,东侧紧邻原河底山煤矿采空区,南部为井田边界,西部为规划的10-209 工作面,北部为实体煤。工作面煤层走向总体趋势北东,倾向西北,倾角3°~13°,平均8°。考虑到放顶煤步距及顶煤回收率等因素,采用“一采一放,追机放顶煤”作业方式,确定循环进度为0.6 m。工作面实际可采走向长度1930 m,工作面面长132 m。

2 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

2.1 阻化剂防灭火

为抑制采空区遗煤的自燃,采取喷洒阻燃剂的方式。阻化剂溶液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将其喷洒在煤体表面时,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煤体表面形成一层含水液膜,减小煤体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时间,从而抑制煤的氧化和自燃。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阻化剂包括水玻璃、氢氧化钙、工业CaCl2及工业MgCl2等。考虑到阻燃效果、污染性等因素,10-207 工作面选择卤块(工业MgCl2)作为阻化剂。参照相似煤体条件下矿井使用案例[1-2],阻化剂浓度控制在15%~20%之间阻燃效果较好,因此暂定阻燃剂溶液质量浓度为15%。10-207 工作面引进移动式喷洒压注系统,注液泵和水箱放置在进风巷中,通过高压管路将溶液输送至工作面,由专人手持喷枪向采空区喷洒,每间隔5 组支架喷一次,每次喷洒至少6 min,流量不小于35 L/min。喷洒系统详细组成如图1。

图 1 阻化剂移动式喷洒系统

10-207 综采工作面一天喷洒量:

式 中:V为 阻 化 剂 溶 液 体 积,m3/d;Qy为每吨煤需要的阻化剂溶液体积,取0.04 m3;η为遗煤率,取3%;ρ为煤密度,取1.45 t/m3;L为工作面长度,取132 m;H为机采高度,取2.2 m;S为工作面每日推进距离,1.8 m。

V=0.04×3%×1.45×132×2.2×1.8=0.91 m3/d。

10-207 综采工作面一天喷洒量体积为0.91 m³,则10-207 综采工作面一天喷洒量为:

M=ρV=2320×0.91=2112 kg

式中:ρ为氯化镁密度,取2320 kg/m³。则雪坪煤矿10-207 综放工作面每日所需卤块(工业MgCl2)质量为2112×15%=317 kg。

2.2 采空区注氮防灭火

10-207 工作面采用JSG9 地面固定式煤矿自然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回采工作面运输和回风侧风站设置固定观测点;回采工作面进、回风顺槽距离工作面10~20 m 处设置移动观测点,自分路箱引出7芯束管,从进、回风顺槽各布置3 芯、4 芯束管引入采空区,每隔30 m 引出单根束管并接上采样器作为一个采样点,监测三带气体变化情况。当采样点进入采空区后开始对该采样点进行取样分析,待第一个测点埋入采空区90 m 后(可根据实际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即可断开第一个测点,并重新埋设,依次类推,直至工作面。通过对10-207 工作面回采初期采空区氧气浓度、漏风强度监测结果分析,结合实验室测得的煤自燃极限参数,确定10-207 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的范围如图2。

图2 10-207 工作面束管监测系统及自燃三带划分

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可知,10-207 工作面后方15~35 m 深度范围内为散热带;工作面后方回风巷侧20~50 m、进风巷侧30~70 m 为氧化升温带,该区域为采空区防灭火的重点部位;工作面后方70 m进入窒息带。据此设计采空区埋管注氮技术:在工作面的进风侧埋设一趟注氮管路。当埋入进风侧30 m 时开始注氮,并在上隅角处埋设第二趟注氮管路,即注氮口间距30 m。当第一趟管路进入采空区60 m 时停止注氮,第二趟管路开始注氮,如此循环直至工作面回采完毕。注氮系统详见图3 所示。注氮泵可根据流量进行选择,按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量计算注氮流量[3]:

图 3 10-207 工作面采空区注氮系统示意图

图 4 灌浆站布置示意图(m)

式中:Q0为氧化带内漏风量,10-207 工作面采空区氧化带内估算漏风量为5 m3/min;C1为采空区氧化带内平均氧浓度,根据束管监测结果为12%;C2为采空区惰化防火指标,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采空区内氧气浓度不得大于7%;CN为注入氮气的浓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注氮浓度应大于97%,故确定CN为97%;K为安全系数,取1.2。经计算得到10-207 工作面需要供氮量为450 m3/h,雪坪煤矿选用PSA98—800 型制氮机制氮能力为800 m3/h,满足要求。

2.3 灌浆防灭火

灌浆系统分为集中灌浆和分散灌浆,根据雪坪矿实际情况,土源较为丰富,煤层埋藏较浅,单工作面生产等特点,选择地面集中灌浆系统。在工业广场选取适当位置建立两个搅拌池和一个注浆池,注浆池相对于搅拌池较低,三个池子的直径深度均为2.0 m,池子地面采用红砖砌筑,内壁采用防水水泥砂浆抹面,池子中上部安装搅拌器,搅拌池内下部留设出料口。搅拌均匀后的浆液通过管路输送至注浆池,注浆池安装两个离心式液下泥砂泵一台。地面制浆系统组成如图4。目前我国常使用的预防性灌浆包括采前灌浆、随采随灌、采后灌浆[4]。采前灌浆主要用于对老空区自然发火的治理。随采随灌是指工作面回采期间,定期向采空区灌浆,主要用于自然发火严重的煤矿。雪坪煤矿已采用采空区埋管注氮技术,且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Ⅱ级,无需进行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灌浆。根据雪坪煤矿10-207 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的实际情况,设计采用封闭式灌浆。工作面回采结束,两侧回采巷道密闭墙封闭时预留措施孔,按充填采空区20 m 计算进行灌注黄泥浆,进风侧和回风侧分别灌注240 m3黄泥浆,浆液水泥比为5:1。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工作面回采期间注氮防灭火效果评估

雪坪煤矿10-207 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束管监测采空区内O2及CO 浓度,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注氮后采空区回风侧O2及CO 浓度变化规律如图5。监测点进入氧化升温带后,O2浓度稳定在18%~20%,氧气浓度充足,满足自然发火的要求。2 月4 日开始注氮前,CO 浓度达到5.8×10-5,根据实验测试煤层自燃特性,此时采空区温度已达到90℃;2 月4 日开始,每间隔7 d 进行一次采空区注氮,在此期间,采空区氧化升温带CO 浓度为(0.5~3.5)×10-5,采空区温度小于30 ℃。通过采空区注氮技术可有效抑制氧化升温带遗煤的氧化和升温,防止采空区发生自燃现象。

图 5 氧化升温带CO、O2 浓度监测结果

3.2 黄泥灌浆防治效果评估

雪坪煤矿10-207 工作面回采及封闭完成后,通过束管监测采空区内CO 浓度,整理得到结果如图6 所示。黄泥灌浆封堵完成后,采空区内CO 浓度逐渐下降,封堵后约15 d,进风巷侧CO 浓度降低为5.5×10-6,回风巷侧CO 浓度降低为5.0×10-6,之后采空区CO 浓度均稳定在5.5×10-6左右。由此说明,采用黄泥灌浆技术取得了良好的采空区密闭效果,采空区无自燃危险。

图6 采空区内CO 浓度变化规律

4 结论与建议

结合雪坪煤矿10-207 综放工作面具体情况,研究提出了煤层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并进行实施。

(1)工作面回采期间喷洒MgCl2溶液阻燃,每日喷洒2112 kg。

(2)工作面后方采空区采用束管监测其遗煤状态,确定工作面后方15~35 m 深度范围内为散热带,工作面后方回风巷侧20~50 m、进风巷侧30~70 m为氧化升温带。据此设计采空区注氮时机,确定采空区注氮流量为324 m3/h。

(3)工作面停采封闭后,采用黄泥灌浆进行封堵。

10-207 工作面采用喷洒阻化剂+注氮+黄泥灌浆综合防火技术,有效抑制了采空区遗煤的氧化和升温,取得了良好的防灭火应用效果,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猜你喜欢

采空区煤层工作面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自动旋转式电缆槽设计
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分析
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煤层的厚度关系研究
极近距离煤层顶板结构及控制技术研究
地下金属矿山采空区安全治理方案设计探讨
采空区地基稳定性研究及其技术对策
为采空区加上“安全锁”
我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