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化疗病人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2-10-13杨贵丽郑海燕韩正全薛丹丹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输液导管血栓

杨贵丽,郑海燕,毛 燕,韩正全,薛丹丹

化学治疗(化疗)是中晚期肺癌病人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刺激性强,不良反应多,对机体血管损伤性大,近10年来,护理同仁已经实行了化疗药物钢针零容忍,但静脉留置针在化疗药物输注时仍无法满足病人需求[1],PICC虽应用广泛,但PICC留置期间导管相关感染、堵管及血栓等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完全植入皮下的静脉输液装置,具有舒适美观、保留时间长等优点,但在输液港维护期间仍可能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对病人治疗、预后及生命产生不利影响,严重者需拔除输液港,容易继发多种静脉并发症。国内外对输液港导致的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报道较少[2]。本研究对158例使用输液港的肺癌化疗病人血栓发生原因进行调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以期降低输液港致静脉血栓发生率。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7月至 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化疗使用输液港病人158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肺癌,年龄≥18岁;(2)接受同期化疗;(3)病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精神障碍;(2)上腔静脉压迫或阻塞综合征;(3)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史;(4)血小板计数≤20×109/L或≥300×109/L;(5)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本研究所选肺癌标准化疗方案为TP(多西他赛联用顺铂),PP(培美曲塞联用顺铂),GP(吉西他滨联用顺铂),EP(依托泊苷联用顺铂)四种,化疗21天为1个周期。158例病人中,男96例,女62例;年龄45~75岁;肿瘤分类:非小细胞肺癌91例,小细胞肺癌67例;输液港植入部位:58例经锁骨下静脉植入,74例经颈内静脉植入,26例经贵要静脉植入(手臂港)。置管时间7~224 d。本研究已得到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年度审查编号为 2020KY029)。

1.2 方法

1.2.1 植港方法 手臂港采用4.5F、胸壁港采用7F舒贝康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穿刺。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送入导管,建皮下隧道,置入港体的皮下组织厚度以1 cm左右为宜[3]。术后拍胸片定位,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是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1.2.2 输液港相关血栓观察标准 依据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进行观察。(1)症状血栓:参照2017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3版)[4],观察病人穿刺侧部位出现疼痛、肿胀、伴上臂肩部锁骨上等部位的浅静脉扩张,静脉彩超可见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血管管径扩张,确定血栓部位和范围。(2)无症状血栓:置管侧肢体或胸壁无明显不适主诉,静脉彩超显示:管腔内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乏性反应消失或减弱;挤压远端肢体血流增强消失或减弱[5]。

1.2.3 输液港置管后管理方法 自输液港植入后当天直至出院,护士全程进行血栓观察,如病人出现不适,例如呼吸费力、穿刺部位疼痛、红肿等症状,推注液体有阻力感,立即给予彩超检查,以精准判断病人是否发生输液港相关血栓。再次住院病人依旧按照输液港相关血栓观察标准进行,每次入院时给予上肢静脉彩超检查,符合上述标准即为输液港相关血栓,观察直至病人化疗周期结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

2 结果

2.1 输液港相关血栓发生情况 158例肺癌化疗病人中发生输液港相关血栓31例(发生率19.6%),包括导管外壁血栓24例,导管内壁2例,复合血栓5例。其中,症状性血栓6例,主要表现为穿刺侧肢体疼痛,无症状血栓25例,排除出血倾向,予以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每天2次,尿激酶5 000 U/mL溶栓后,病人输液港继续使用;1例症状性血栓病人因治疗后症状无缓解而取出输液港。

2.2 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根据是否发生输液港相关血栓将158例肺癌化疗病人分为无血栓组(n=127例)和血栓组(n=31例),2组病人单因素比较显示,留置时间、血液高凝状态、肿瘤分类和化疗方案对输液港血栓形成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单因素分析结果[n;构成比(%)]

分组n高凝状态* 否 是 肿瘤分类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 输液座材质钛金属 树脂 化疗方案 TP PP GP EP 无血栓组12775(59.1)52(40.9)67(52.8)60(47.2)80(63.0)47(37.0)42(33.1)30(23.6)39(30.7)16(12.6)血栓组318(25.8)23(74.2)24(77.4)7(22.6)21(67.7)10(32.3)13(41.9)8(25.8)7(22.6)3(9.7)χ2—11.054.350.245.50P—<0.01<0.05>0.05<0.05

2.3 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肺癌化疗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为因变量(否=0;是=1),以留置时间、血液高凝状态、肿瘤分类、化疗方案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设置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血液高擬状态、肿瘤分类和化疗方案均与血栓形成的有关(P<0.05~P<0.01)(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158)

2.4 输液港相关血栓形成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度及预测效能分析 经Hosmer-Lemeshow检验可得,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P>0.05,决定系数R2=0.584),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概率P进行ROC曲线验证,可得AUC为0.905(95%CI0.884~0.927),敏感度为0.861,特异性为0.793,约登指数为0.654(见图1)。

3 讨论

3.1 肺癌化疗病人输液港相关血栓发生情况 本研究输液港相关血栓发生率为19.6%,其中无症状血栓发生率为15.8%,症状性血栓发生率为3.8%,低于毛美芬等[6]报道的输液港血栓发生率。其他研究表明,输液港所致症状性血栓发生率为1.06%~11.4%[7-8],本研究所得结论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结果较为可靠。

3.2 影响因素

3.2.1 导管留置时间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越长,血栓发生率越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是血栓形成的促进因素。病人置管维护时间与住院时间重叠,故≤6个月病人每月能按时来院维护,所以血栓发生率较低。时间超过半年的病人化疗周期结束,病人依从性下降,部分病人未按时每月来医院冲管维护,或回当地医院肝素钠的封管液浓度达不到100 U/mL,导致留置时间超过半年的病人血栓发生率上升。

3.2.2 血液高凝状态和肿瘤分类 肿瘤细胞可通过生成癌促凝因子和诱导血小板改变来激活凝血过程[9],促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输液港血栓发生率为23.1%,高于小细胞肺癌输液港血栓发生率10.4%。凝血因子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因为此类病人血液黏稠度的增高、血流缓慢将减少因微血管挤压,而引起的肿瘤细胞机械性损伤,更加有利于癌栓的形成,更易造成血栓[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细胞肺癌输液港血栓风险更低(OR=0.147),但P值为临界值,分析原因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可通过增加样本量做更深层次的观察。

3.2.3 化疗方案 本研究显示,TP及PP方案输液港血栓发生率高于GP方案者。其原因可能为,TP方案和PP方案化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更为显著,影响病人凝血状态,增加血栓发生概率。同时联用顺铂后血小板能够被其激活,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也随之升高[11],继而导致血管内皮受损,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损伤血管壁,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3.3 护理对策 护士更应做好肺癌化疗病人VTE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置管前监测病人凝血功能5项指标,排除高危病人出血倾向,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同时做好基本预防,如告知病人戒烟戒酒,控制血压血糖,做好踝泵运动、深呼吸、有效咳嗽的宣教。指导病人多吃蔬菜水果,饮水量化。手臂输液港病人应尽早做握拳、松拳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预防VTE的发生。

置管后建立输液港出院随访登记制度,做好宣教工作,特别是留置时间>6个月的病人,可通过随访、建立微信群等方式督促病人按时维护,维护遇到的难题给予解答。提高病人依从性,预防长时间不维护导致血栓和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标准化培训,由于输液港临床使用安全性受到护士的理论、技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12-13],大多数基层护理人员不了解输液港维护的标准化流程[14]。因此,要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掌握标准化维护流程,尤其是肝素封管液浓度的选择和无损伤针的使用,让护士能全面了解输液港的相关知识,以便正确处理。可通过专科基地培训、线上指导[15]等方式将输液港的相关知识普及到基层医院,以保证病人出院后在基层医院享受到输液港的正规维护。

猜你喜欢

输液导管血栓
医用弹性导管定长切割系统研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施乐扣固定抗高压PICC导管的效果观察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