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谷白燕遗址出土石刀与陶刀形制功能考

2022-10-13丁志姣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太原03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9期
关键词:缺口刀具钻孔

丁志姣,曹 洋[.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山西 太原 03000]

白燕遗址是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遗存,考古专家于1980年、1981年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发掘,发掘总面积近3 000平方米,发现的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陶窑等,出土遗物以陶、石、骨、角器为主,以及少量的青铜器、金质器物等。发掘者将白燕遗址分为六期,第一、二、三期分别对应仰韶文化晚期、庙底沟二期文化、龙山文化早期。

一、出土情况

白燕遗址出土的除了陶容器,工具类在出土物中占极大比重,工具以石器、骨器为主。新石器时代石制品约600件,打制石器、压制石器与磨制石器并存,以磨制石器为主,种类有斧、铲、刀、锛、磨石、纺轮等。其中石刀又是石器中具有特点的一类工具,有100余件,此外,该遗址还出土陶刀近200件,陶刀由石刀演化而来,推测应是作为节约时间、就地取材的权宜补充。

本文所指刀具、石刀、陶刀,均指长度在10 cm以内、宽度在5 cm以内、厚度小于1 cm,以长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为主,多有刃的石、陶质日常工具,非兵器、礼器等。以石刀、陶刀为主的刀具是工具中的一大类,是当时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新石器时代晚期白燕地区先民的生活状态。本文先对白燕遗址出土的石刀与陶刀进行分类,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以讨论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二、分类

太谷白燕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工具刀类近300件,其中石刀约占1/3,近2/3为陶刀。由于遗迹间的层位关系暂缺,本文类型学所述仅针对类、型、亚型这些方面,不涉及式的研究。

刀具根据材质,可以分为石刀、陶刀二器类。

(一)石刀

根据刃部制作工艺,石刀又可以分为磨制石刀和打制石刀两类。

1.磨制石刀

器身与刃部为磨制。根据平面形状可以分为五型:

(1)A型。长方形,平面近似长方形,该类石刀是整个仰韶文化最常见的形制,从早期到晚期一直存在,在白燕遗址中,这类石刀数量最多,形制多样。根据钻孔数量与形态可以分为三亚型。

Aa型。无孔,刃部在一侧边。标本H194:4,长9.5 cm、宽4.5 cm,背部平直,棱角分明,两侧边向外撇,刃部磨光,一刀角受损(图一1)。

Ab型。单孔,有一钻孔,直背直刃。标本T41③:1,长7.5 cm、宽4.5 cm、厚0.5 cm,孔在正中,除刃部磨制外,背部及两边裁切整齐(图一2)。

Ac型。双孔,有二钻孔,平面呈长方形,直背直刃。仅1件,标本T521③:9,长4.3 cm、宽3 cm、厚0.11 cm,双孔成列紧密相连,位于器身中间靠右侧的位置(图一3)。

图一 石刀

(2)B型。亚腰形,在长方形短边两侧打出或者磨制出对称的缺口,此类石刀是仰韶文化的特有器物。标本H76:10,长7.5 cm、宽4 cm,斜背直刃,周身连同缺口均磨制而成,刃部磨制较宽,形制较为规整(图一4)。

(3)C型。半圆形,平面近半圆形。根据钻孔数量分为二亚型。

Ca型。无孔,平面近似半圆形。标本T113②:51,长6 cm、宽5 cm,圆背直刃,周身磨制成规整的半圆形,刃部较直,刃部中间内凹(图一5)。

Cb型。单孔,有一钻孔。标本H1142:51,长6.5 cm、宽4 cm、厚0.7 cm,周身磨制成规整的半圆形,单边按一定的角度磨制成直刃,孔在中间位置(图一6)。

(4)D型。钺形,凸刃凹背。标本H169:8,长7 cm、宽4.5 cm,背部略凹,单边磨制成似扇形的刃部(图一7)。

(5)E型。镰形,凹刃凸背。标本T14⑤:2,长9.5 cm、宽4 cm,器身光滑,平面类似镰刀,周身刃都经磨制,可能为其他石器改制而成(图一8)。

2.打制石刀

刃部为打制而成。仅1件,标本T13④:13,长9.5 cm、宽5 cm,器身周围全部经过打制,直背直刃,两侧带缺口,缺口弧度较大,片疤紧密排列,单向打击而成,棱角较圆润(图一9)。

(二)陶刀

根据刃部制作工艺,陶刀可以分为磨制陶刀和打制陶刀二类。

1.磨制陶刀

刃部为磨制。根据刃、背部平面形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A型,直背直刃,根据钻孔数量可以分为二亚型:

Aa型。无孔,直背直刃。标本T553⑥:6,长7 cm、宽4 cm、厚0.5 cm,背部磨平,两侧带对称的缺口,单面磨制成刃(图二1)。

Ab型。单孔,有一钻孔。标本H559⑨:7,长7.5 cm、宽4 cm、厚0.5 cm,周边被磨制成较规整的长方形,两面都经磨制,表面纹饰被磨平,双面磨制成刃,中间对钻成孔(图二2)。

(2)B型。斜背弧刃,标本H521:10,长9.5 cm、宽4.5 cm、厚0.5 cm,背部平且厚,两侧带对称的缺口,刃部单向磨光(图二3)。

图二 陶刀

2.打制陶刀

刃部为打制,多两侧带缺口。根据刃、背部平面形状可以分为五型。

(1)A型。直背弧刃,标本H241:3,长8 cm、宽5 cm、厚0.5 cm,用篮纹陶片打制而成,周身经过打制,两侧边被打出缺口,缺口一上一下,不甚对称(图二4)。

(2)B型。斜背直刃,标本H1088:1,长7 cm、宽4 cm、厚0.5 cm,用较直的篮纹陶片打制而成,两侧边被打出对称的缺口(图二5)。

(3)C型。半圆形斜直刃,标本H301A:4,长7 cm、宽6 cm、厚0.5 cm,背部及两侧边被修整成椭圆形,刃部经过磨制,其余有打制痕迹(图二6)。

(4)D型。弧背直刃,标本T552④:1,长8 cm、宽4.5 cm、厚0.5 cm,直接利用陶片现成口沿为背部,刃部留有两个缺口,可能是打制时候残留或者使用造成缺口(图二7)。

(5)E型。直背直刃,标本H601:1,长5.5 cm、宽3.5 cm、厚0.5 cm,选择较直的陶片,打制成石刀,两侧打出对称的缺口(图二8)。

三、特点

(一)专业化的工具加工

白燕遗址的石刀和陶刀从数量上来说,是出土工具类遗物中最多的,而且不论是石刀还是陶刀,长度都集中在4~9 cm,宽度集中在4~5 cm,厚度集中在0.5~1 cm,大小差距不明显,对比仰韶文化早期、中期的石刀,尺寸明显变小且形制更加规整,这可能与当时存在专业化生产有关,4 cm左右的宽度可以提高手握的舒适程度,工具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与便携性。

陶刀的厚度即为陶片的厚度,原因在于陶刀的原材料来源于破碎的陶片,大部分选自器型较大、弧度较小的陶片,也有“因材制宜”,利用口沿等现成的部位作为刀背的情况,反映出先民在选材上就近取材和回收利用的理念。

相较而言,石刀比陶刀精细,形制更加规整,近似规整的几何图形。先民在制作石刀时经过了预先设计,有很明确的目的性,表现在器身周边有被截断的痕迹,刃部有刃角,大都是偏刃,这是仰韶晚期之前石刀所不具有的特征,对比仰韶文化早中期的石刀来说是一种进步。

(二)打制陶刀模仿打制石刀

打制陶刀与打制石刀的打制技法相似,形制相仿,且两侧多带缺口,延续了仰韶文化两侧带缺口石刀的风格,磨制陶刀的形制也与磨制石刀形制相近,可能是陶刀模仿石刀的缘故。根据出土陶、石刀具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石刀已经完成了由打制向磨制过渡、由粗糙向精细转变的过程。

(三)无孔与有孔陶、石刀的特点及钻孔方式

无孔石刀的形制有长方形、半圆形、钺形和少量两侧带缺口的石刀等,这种形制差异可能与刀具的功能、使用方法有关,也可能与周围考古学文化的影响有关,这一点有待进一步研究。无孔陶刀主要是两侧带缺口的陶刀,打制而成,少有先打制修整成坯,再在刃部、背部、缺口处磨光,不如石刀精细,刀口多有使用崩坏或者打制遗留的缺口。这类陶刀,取材方便,打制简单,加工快,但是质地不坚,磨损率高,不可能进行损耗性强的工作,推测这类的陶刀应该是无孔石刀的补充,是没有石刀情况下的权宜工具。

有孔刀具整体上都较为精细,具有器型规整、大小均匀、器表光滑、刀刃锋利等特征,从器表来看,大都通体磨光,制作者在这类工具上应当花费了较大的心力,尤其是钻孔。从钻孔位置来看,长方形长刃刀具的钻孔位置大都在器身中部,也有中间靠上的情况;而长方形短刃刀具钻孔的位置在中间靠刀背的位置,观察仰韶文化从早期到晚期的资料,可以发现钻孔由背部逐渐过渡到器身中部,钻孔位置呈现下移趋势。

根据出土石刀和陶刀推测刀具上面的穿孔是使用挖、钻、划等方式相结合而成,大致有四种:第一种是单面钻孔,俗称“马蹄孔”,使用尖状器等利器从器物的一面向另一面钻孔,此类钻孔的特征是一面的孔径很大,钻孔痕迹明显,另一面孔径特别小(图三1、2);第二种是先从两面挖孔再钻,即以某一点为中心,从四周向这一点挖,等挖到一定程度,再用尖状器等利器钻透成孔(图三3、4);第三种是对钻成孔,这类的钻孔特征是从两面到中间孔径逐渐变小,中间最窄,可以看到钻孔时留下的螺旋痕迹(图三5、6);第四种是先两面刻划再钻,从部分标本可知,为了加快钻孔速度,先在器身表面来回刻划出痕迹,到一定深度之后,再用尖状器等利器钻透成孔,此类钻孔特点是器表双面都有较长的划痕,划痕中间有钻孔痕迹(图三7、8)。

图三 钻孔方式

四、讨论

石刀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学者专门对两侧带缺口的石刀使用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是用绳或皮革编成环状套在两侧的缺口处,这种观点目前被广为接受。至于石刀的用途,有人认为是切割食物的用具,推测因纽特人等民族加工食物的石刀与两侧带缺口的石刀相似;有人认为是农业收割工具,根据河北怀来县蝉家窑和丰宁县头道沟等地用铁刀收割稻谷,其铁刀呈双孔半月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四边形,与史前石刀形制相似;也有人观察石刀的使用痕迹之后,认为石刀是收割工具;还有人通过实验考古,尝试用石刀收割水稻、刮削胡萝卜、削木棍、切鸡腿等行为,具体分析石刀的工作对象。

太谷白燕一期出土的石刀和陶刀为石刀的使用功能、发展演变、考古学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考古学材料。同时,带有典型特征陶刀的大量出现,为石刀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陶刀材质易磨损,应该不能加工中等硬度的物体。如前所述,即使在新石器时代,相较于代表文化因素的陶器,石刀与陶刀这种工具类的研究还有较大空间。

猜你喜欢

缺口刀具钻孔
不同钻孔间距对瓦斯抽采的影响研究
大直径定向高位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数控刀具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开发研究
硅胶刀具清洁器
K线的秘密:缺口的交易艺术(五)
缺口
生路
生路
怎样在玻璃上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