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高等教育的沿革及启示

2022-10-13张知倞王美玲陈博谦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

张知倞,王美玲,陈博谦

(1.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2.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1)

引言

在QS 发布的2022 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泰国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玛希隆大学(Mahidol University)分别名列全球第215、255 位,清迈大学(Chiang Mai University)、国立法政大学(Thammasat University)等6 所高校进入全球前1000。泰国虽然并非传统意义上具有深厚学术积淀和科技实力的主流留学国家,但其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已被全球广泛认可,农业、护理、旅游管理等学科也享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并从早期照搬外国大学模式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泰国国情的教育变革之路。

一、泰国教育历史变迁

诚如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教授杰拉德·佛赖伊(Gerald W.Fry)所指出的:“To understand contemporary Thai education,it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to become familiar with Thailand’s historical,cultural,demographic,geographic,economic,and political context.”(要想了解当代泰国教育,关键必须要熟悉其历史、文化、人口、地理、经济和政治背景。)

(一)旧式教育时期(1253—1867 年)

(二)近现代教育的奠基时期(1868—1931 年)

(三)快速发展时期(1932—1997 年)

泰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国也仅有上述5 所大学并全部集中在首都曼谷。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地方基础产业发展,首个地方自治的公立院校清迈大学于1960 年在北部成立,打破了曼谷垄断高等教育的历史。随后东北部和南部地区同一性质的孔敬大学(Khon Kaen University)和宋卡王子大学(Prince of Songkla University)也纷纷成立,这些大学效仿美国州立大学的配额制(Quota),即必须对本地区高中优秀毕业生保留一定的录取名额。

由于泰国高等教育从一开始就由政府独揽,大学创办的初衷也是为了培养精英人才,大学运营和公务员编制的大学教师薪资全部靠国家财政拨款,这种模式慢慢限制了大学自身的发展速度和规模。20 世纪60 年代开始,相关部门围绕如何把公立大学(Public)推向自治大学(Autonomous)召开多次会议并最终将方案上报政府。随后二十年,大学转型的问题一直在讨论、推动过程中。直到1990 年,首个自治大学苏莱那丽科技大学(Suranare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宣告成立,自治大学的优势在于行政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高度自主性使高等教育治理体系趋向多元化,管理体制从“国家-政府主导型”逐渐转变为“政府-院校协作型”或“院校主导型”,不过政府将继续财政支持大学发展,而大学也接受政府审查和社会监督。

1895 年和1948 年,英语先后纳入泰国课程大纲中的选修课和必修课。1949 年和1995 年,泰国先后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贸易组织(WTO)。随着《高等教育第一个十五年长期发展规划(1990—2004)》(The First 15-Year Long Range Plan on Higher Education(1990—2004))和《国家教育计划(1997—2000)》中明确增加了教育国际化内容,经济全球化促使泰国高等教育完全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的洪流中。

(四)新世纪革新时期(1997 年至今)

2016 年,巴育·占奥差总理(Prayuth Chan-ocha)所组建的现任政府提出“泰国4.0”(Thailand 4.0)战略,旨在使泰国跨越过去强调农业“1.0”、轻工业“2.0”和重工业“3.0”带来的“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等障碍的发展模式,由此制定了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的“泰国卓越2030”(Thailand Excellence 2030),包括到2030 年至少有5 所高校进入世界排名前500,成立高水平研究的卓越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使理工、人文和社科的毕业生比例达到5∶2∶3。

二、泰国高等教育概况

现行泰国教育可分为正规教育(Formal)、非正规教育(Non-formal)和非正式教育(Informal)三大类,其中正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等层次和类型。

图1 泰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部管辖院校

按照2006 年公布的《泰国国家高等教育资历框架实施指南》(National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Thailand Implementation Hand Book),泰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提供的学历文凭主要分为六级,由低到高分别如图2 所示。

图2 泰国学历文凭

三、中泰教育合作简况

(一)交往溯源

早期,多位国王推崇向英、法、比利时、瑞士等欧洲强国求教。第二世界大战后,东南亚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援助对象,泰国与美国、日本的合作交流最为紧密。2013 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基础为本的服务性和平等互助的共赢性吸引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参与其中。素有“亚洲脐带”之称的泰国地处“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经要塞,与中国山水相连,血缘相融,文化相通,友好交往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据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年间中国使节出访印度曾途经泰国南部地区。而后的三国、南北朝、隋、唐、宋等历代几乎都有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交往记录。1292 年,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任国王兰甘亨大帝首次向中国元朝派遣使者,被视为两国官方正式交往的开始。明朝时正值阿瑜陀耶王朝,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东南沿海时有华人下南洋,甚至在这一时期形成过移民泰国的高潮,华人因勤劳、聪慧为本土发展注入了巨大力量,也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吞武里王朝的缔造者郑信(Taksin)大帝更是祖籍广东的华裔,但却领导泰国人民驱敌复国,成为民族英雄。清朝鸦片战争后,曼谷王朝与中国才暂停官方往来,直至1975 年7 月1 日中泰正式建交。

(二)教育交流

(三)互学互鉴

结语

综上所述,泰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外界影响及本土地理、宗教、民族、政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体系完备、层次分明,与世界交往密切。虽然也存在很多体制、机制的弊病,但仍不失为世界教育之苑中的一朵奇葩。